一朽[yī xiǔ] ,释义:1.只可能存在一次的腐烂;衰老。
划一[huà yī] ,释义:1.统一;一律:整齐~。","2.使一致:~体例。
一合[yī hé] ,释义:1.会合;遇合。《国语·周语中》:“一合诸侯,而有再逆政,余惧其无后也。”《荀子·议兵》:“ 秦 四世有胜,諰諰然常恐天下之一合而轧己也。此所谓末世之兵,未有本统也。” 汉 刘向 《说苑·杂言》:“ 太公 一合于 周 而侯七百岁, 孙叔敖 一合于 楚 ,而封十世。”","2.指交锋一次。《宋书·孟龙符传》:“ 龙符 奋矟接战,每一合,輙杀数人。” 金 董解元 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二:“众孩儿曹听我教着:只助我一声喊,只一合活把髠徒捉。” 元 无名氏 《小尉迟》第一折:“则一合活拏将 敬德 回来,纔见的好汉。”","3.犹整个。 元 杨暹 《刘行首》第四折:“小庵虽窄隐幽微,包含着一合天地。”","4.一盒。 唐 白居易 《闻微之江陵卧病以大通中散碧腴垂云膏寄之因题四韵》:“已题一帖红消散,又封一合碧云英。”","5.表数量。十龠为一合。 汉 刘向 《说苑·辩物》:“十龠为一合,十合为一升。” 晋 葛洪 《抱朴子·金丹》:“服一合輙益寿百岁,服一升千岁也。”
一端[yī duān] ,释义:事物总体中的一点或一个方面:此其~。
一刬[yī chàn] ,释义:〈方〉副词。完全;一概:屋子里的家具、陈设,~都是新的。刬(chàn)。
一段[yī duàn] ,释义:一部分。
一番[yī fān] ,释义:1.一回;一次;一阵。","2.一种;一类。","3.一张;一片。
一头[yī tóu] ,释义:1.表示同时进行几件事;一面:他~走,~说。","2.表示动作急;径直:打开车门,他~钻了进去。","3.突然;一下子:刚进门,~碰见了他。","4.头部突然往下扎或往下倒的动作:~扑进水里。~倒在床上。","5.一端:扁担的~挑着篮子,另~挂着水罐。","6.相当于一个头的高度:他比你高出~。","7.同一个方面;一伙:昨天打桥牌,我和老王~,小张和小李~。","8.一块儿:他们是~来的。
一早[yī zǎo] ,释义:清晨:今天~他就下乡去了。
一命[yī mìng] ,释义:1.周 时官阶从一命到九命,一命为最低的官阶。《左传·昭公七年》:“三命兹益共。一命而僂,再命而傴,三命而俯。”杜预 注:“三命,上卿也。”《北史·周纪上》:“以第一品为九命,第九品为一命。”后亦用以泛指低微的官职。南朝 梁 刘孝绰《上虞乡亭观涛津诸学潘安仁河阳县诗》:“无貲徒有任,一命忝为郎。”唐 白居易《松斋自题》诗:“非贱亦非贵,朝登一命初。”《警世通言·赵春儿重旺曹家庄》:“你生於富家,长在名门,难道没几个好亲眷,何不去借贷,为求官之资,倘得一命,偿之有日。”","2.相同的命运。汉 王充《论衡·气寿》:“若夫无所遭遇,虚居困劣,短气而死……此与始生而死,未产而殤,一命也。”","3.一人的生命。唐 骆宾王《幽絷书情通简知己》诗:“一命沦骄饵,三缄慎祸胎。”元 无名氏《昊天塔》第一折:“想着俺做一世雄,肯投降苟自容,拚的个触荒碑一命终。”许地山《凶手》第一幕:“现有 胡子传 控告,告你清明那天在 万胜门 外,抢掠 李皇亲 家眷,杀害他家婢女一命。”
一囊[yī náng] ,释义:咏人生活清贫。
太一[tài yī] ,释义:1.亦作“太乙”。即道家所称的“道”,古指宇宙万物的本原、本体。《庄子·天下》:“建之以常无有,主之以太一。”成玄英 疏:“太者广大之名,一以不二为称。言大道旷荡,无不制围,括囊万有,通而为一,故谓之太一也。”《吕氏春秋·大乐》:“道也者,至精也,不可为形,不可为名,彊为之(名),谓之太一。”唐 吴筠《听尹炼师弹琴》诗:“至乐本太一,幽琴和乾坤。”","2.古代指天地未分前的混沌之气。《孔子家语·礼运》:“夫礼必本於太一。”王肃 注:“太一者,元气也。”南朝 宋 朱昭之《难夷夏论》:“道法则采饵芝英,餐霞服丹,呼吸太一,吐故纳新。”唐 马湘《登杭州秦望山》诗:“太乙初分何处寻,空留历数变人心。”","3.天神名。战国 宋玉《高唐赋》:“醮诸神,礼 太一。”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天神贵者 太一。”司马贞 索隐引 宋均 云:“天一、太一,北极神之别名。”唐 谷神子《博异志·敬元颖》:“昨夜子时已朝 太一 矣。”清 吴伟业《海市》诗之一:“仙人 太乙 祀 东莱,不信 蓬 瀛 此地开。”","4.星名。即帝星。又名北极二。因离北极星最近,故 隋 唐 以前文献多以之为北极星。《星经》卷上:“太一星,在天一南半度。”南朝 梁 沉约《梁雅乐歌·皇雅二》:“华盖拂紫微,勾陈绕太一。”元 张可久《折桂回·紫微楼上右平章索赋》曲:“镇 钱塘 太乙勾陈,玉柱擎天,綉袞生春。”清 曹寅《畅春苑张灯赐宴归舍恭纪》诗之三:“光浮太乙照千门,徧召阳和布密恩。”参阅《史记·天官书》、《晋书·天文志上》。","5.山名。《文选·张衡<西京赋>》:“於前则 终南 太一。”李善 注:“《汉书》曰:太一山,古文以为 终南。《五经要义》曰:太一 一名 终南山,在 扶风 武功县。此云 终南 太一,不得为一山明矣。盖 终南,南山之总名。太一、一山之别号耳。”唐 王维《终南山》诗:“太乙 近天都,连山到海隅。”
一种[yī zhǒng] ,释义:1.一个种类。","2.一个部族。","3.一样;同样。
一一[yī yī] ,释义:一个一个地:临行时妈妈嘱咐的话,他~记在心里。
一阵[yī zhèn] ,释义:(~儿)数量词。动作或状况持续的一段时间:~掌声。~狂风。说~笑~。也说一阵子。
一袭[yī xí] ,释义:1.一身,一套。","2.一重。
一如[yī rú] ,释义:同(某种情况)完全一样:~所见。~所闻。~所请。
七一[qī yī] ,释义: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日。1921年7月下旬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,1941年党中央决定以召开这次大会的7月份的第一天,即7月1日,为党的生日。
一滴[yī dī] ,释义:液体的一个小点。
一顾[yī gù] ,释义:1.一看。","2.《战国策·燕策二》有经伯乐一顾而马价十倍之说。后以“一顾”喻受人引举称扬或提携知遇。","3.谓顾瞻偏重于某一边。
一顾[yī gù] ,释义:1.一看。","2.《战国策·燕策二》有经伯乐一顾而马价十倍之说。后以“一顾”喻受人引举称扬或提携知遇。","3.谓顾瞻偏重于某一边。
一一[yī yī] ,释义:一个一个地:临行时妈妈嘱咐的话,他~记在心里。
一眼[yī yǎn] ,释义:1.一只眼睛。特指独存一眼。《陈书·孝行传·张昭》:“兄弟竝因毁成疾,昭 失一眼。”《资治通鉴·齐武帝永明二年》:“益州 大度 獠 持险骄恣,前刺史不能制。及 陈显达 为刺史,遣使责其租賧。獠 帅曰:‘两眼刺史尚不敢调我,况一眼乎!’”清 褚人穫《坚瓠四集·游客酬缣》:“千金 汉 将,感精魄以神交;一眼胡奴,望英风而胆落。”","2.表数量。用于井、泉。唐 顾况《送李山人还玉溪》诗:“若为种得千竿竹,引取君家一眼泉。”唐 白居易《题庐山山下汤泉》诗:“一眼汤泉流向东,浸泥浇草煖无功。”宋 苏轼《参寥上人初得智果院分韵赋诗》:“遂名 参寥泉,可濯幽人襟。相携横岭上,未觉衰年侵。一眼吞江湖,万象涵古今。”如:打一眼井。","3.方言。很少的一点。《太平天囯民谣·魂灵出送》:“团勇团勇,一眼无用,一听‘长毛’,魂灵出送。”
六一[liù yī] ,释义:1.见“六一泥”。","2.宋 欧阳修 晚年的自号。详“六一居士”。","3.指六一泉。宋 苏轼《喜刘景文至》诗:“新堤旧井各无恙,参寥 六一 岂念吾?”清 孙枝蔚《新岁寄怀王季鸿游浙中》诗:“泉水他时照鬢鬚,参寥 六一 肯忘吾。”","4.六一国际儿童节的简称。详“六一儿童节”。
一曲[yī qǔ] ,释义:1.水流弯曲处。","2.犹一弯。","3.犹一隅。曲,局部,片面。","4.犹一缕。","5.一首乐曲。
一道[yī dào] ,释义:一起。
一新[yī xīn] ,释义:完全变成新的:装修~。
一章[yī zhāng] ,释义:1.歌曲诗文的一段,亦指诗文的一篇。汉 王充《论衡·自纪》:“为世用者,百篇无害,不为用者,一章无补。”《易·乾》“乾元用九,乃见天则”三国 魏 王弼 注:“此一章全説天气以明之也。”唐 白居易《酬张太祝晚秋卧病见寄》诗:“一章锦绣段,八韵琼瑶音。”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十八回:“那先生开讲《中庸》,开卷便是‘天命之谓性’一章。”","2.古历以十九年为一章。《周髀算经》卷下:“十九岁为一章。”《左传·僖公五年》“春正月辛亥朔,日南至”孔颖达 疏:“计十九年而有七闰,古历十九年为一章,以其闰餘尽故也。”宋 赵夔《道过遂县泊舟瞻》诗:“成佛经千祀,鐫崖已一章。”原注:“僧云十九年矣,汉 历十九年为一章。”
一号[yī hào] ,释义:1.一声号哭。《晋书·阮籍传》:“性至孝,母终,正与人围棊,对者求止,籍 留与决赌。既而饮酒二斗,举声一号,吐血数升。”","2.一种勋号或名号。三国 魏 曹植《求通亲亲表》:“若得辞远游,戴武弁,解朱组,佩青紱,駙马奉车,趣得一号……乃臣丹情之至愿,不离於梦想者也。”","3.一个号令。《朱子语类》卷二一:“若不敬,则欲不可得。如出一令,发一号,自家把不当事忘了,便是不信。”","4.又称。《三国志·蜀志·董允传》“七年,以侍中守尚书令,为大将军 费禕 副贰”裴松之 注引 晋 常璩《华阳国志》:“时 蜀 人以 诸葛亮、蒋琬、费禕 及 允 为相,一号四英也。”","5.一帮。《儒林外史》第二二回:“昨晚一号几十隻船都湾在这里,那一个敢开?”","6.犹一种。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七二回:“惟有这一号纸,是做不出来的,卖了一张,我就短了一张的了。”周立波《山乡巨变》上七:“你不晓得这妹子的根基呢?一号藤子接一号瓜,没有错的。”
一通[yī tōng","yī tòngr] ,释义:1.〈数量〉一份;一件。","2.〈动〉主要的弄通了。
一览[yī lǎn] ,释义:1.看一眼:~无余。","2.放眼观看:登山临水,~江南春色。","3.用图表或简明的文字做成的关于概况的说明(多用于书名):《北京名胜古迹~》。
一干[yī gān] ,释义:属性词。所有跟某件事(多指案件)有关的:~人。~人犯。
一甲[yī jiǎ] ,释义:1.一副铠甲。出土 秦 简中常言“赀一甲”,即罚缴一副铠甲,详见《睡虎地秦墓竹简》。","2.借指一兵一卒。《战国策·秦策三》:“为 秦 战胜攻取者七十餘城,南亡 鄢郢、汉中,禽 马服 之军,不亡一甲。”《新五代史·唐臣传·周德威》:“其一甲直数十千,擒之适足为吾资,无徒望而爱之,当勉以往取之。”《元史·余阙传》:“羣盗四面蚁集,外无一甲之援。”","3.科举制度殿试的第一等。唐 时进士不分甲。宋 太平兴国 八年始分甲,当时一甲有数人。至 元 明 一甲仅限三人,即所谓状元、榜眼、探花。参阅《续通典·选举三》、《宋史·选举志二》。","4.宋 代 卢秉 提举盐事时所定的一个编组单位。《宋史·食货志下四》:“﹝ 卢秉 ﹞因定伏火盘数以絶私鬻,自三灶至十灶为一甲。”
一日[yī rì] ,释义:1.有一天。","2.程一日果以眦睚杀人。--宋.王谠《唐语林.雅量》","3.一天,一昼夜。
一会[yī huì] ,释义:1.一次集合;一次会聚。《左传·僖公十九年》:“今一会而谑二国之君,又用诸淫昏之鬼,将以求霸,不亦难乎?”《景德传灯录·拘那舍末尼佛》:“説法一会,度人三万。”","2.特指一次宴会。《资治通鉴·唐代宗大历二年》:“郭子仪 入朝,上命 元载、王縉、鱼朝恩 等互置酒於其第,一会之费至十万緡。”","3.会见一次。《后汉书·郭太传》:“妇谓姑曰:‘今当见弃,方与 黄氏 长辞,乞一会亲属,以展离诀之情。’”唐 薛宜僚《别青州妓段东美》诗:“经年邮驛许安栖,一会他乡别恨迷。”清 吴骞《扶风传信录》:“秋鸿 来,言 仲仙 昨日偕姐妹携 緑婴 四人至 宜兴 玩水。可覲 请令生往一会。”","4.指很短的时间或在很短的时间之内。《京本通俗小说·错斩崔宁》:“那人也要做经纪的人,就与他商量一会,可知是好。”元 吴昌龄《张天师》第一折:“仙子,您直恁般慌速,便再停止一会儿也好。”《红楼梦》第十八回:“贾妃 道;‘一会子我去了,又不知多早晚才能一见!’”老舍《正红旗下》四:“西北风不大,可很尖锐,一会儿就把大姐的鼻尖、耳唇都吹红。”","5.迭用于两个以上非同义词或谓语前面,表示短时间内不同情况的交替。周而复《上海的早晨》第一部二三:“灯光很暗,随着音乐旋律的快慢,灯光一会是红色的,一会是蓝色的,一会又是紫色的。”如:这里的天气一会晴,一会阴。","6.三十运为一会。宋 沉括《梦溪笔谈·象数一》:“安知十年、百年、一纪、一会、一元之间,又岂无大四时邪?”《朱子语类》卷二四:“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为一元,一元有十二会;一万八百年为一会,一会有三十运。”参见“一元”。
初一[chū yī] ,释义:1.第一,最先。《书·洪范》:“初一曰五行。”","2.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。清 翟灏《通俗编·天文》:“京中士夫贺正,皆于初一元旦。”","3.初级中学一年级的省称。
一代[yī dài] ,释义:1.一个朝代。","2.一个时代,当代。","3.指人的一生;一辈子。","4.某一类人的一辈。","5.生物的一个世系。
一对[yī duì] ,释义:1.表数量。一双。唐 皮日休《重元寺双矮桧》诗:“应如 天竺 难陀寺,一对狻猊相枕眠。”《宣和遗事》前集:“撞着八个大汉,担着一对酒桶,也来堤上歇凉。”《金瓶梅词话》第四回:“看见他一对小脚穿着老鸦缎子鞋儿。”","2.表数量。一套,用以称衣服。宋 欧阳修《谢对衣金带鞍辔马状》:“臣伏蒙圣慈,以臣入院,特赐衣一对,金带一条,金镀银鞍轡马一匹者。”","3.称夫妻两人。《京本通俗小说·冯玉梅团圆》:“又过数日,妇人脚不痛了,徐信 和它做了一对夫妻上路,直到 建康。”《水浒传》第一○四回:“适纔曾合过来,铜盆铁帚,正是一对儿夫妻。”杨朔《春子姑娘》:“我望望她,又望望她表兄弟那宽阔的背影,觉得这两人配在一起,倒是天生的一对儿。”","4.泛指年貌可以相配的两个人。《红楼梦》第二六回:“从镜后转出两个一对儿十五六岁的丫头来。”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九十回:“有叫局的,他姊妹两个总是一对儿同来,却只算一个局钱。”
一枝[yī zhī] ,释义:1.一根枝杈。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鷦鷯巢於深林,不过一枝。”晋 张华《鹪鹩赋》:“其居易容,其求易给,巢林不过一枝,每食不过数粒。”后用以比喻栖身之地。唐 杜甫《宿府》诗:“已忍伶俜十年事,强移栖息一枝安。”宋 曾巩《次道子中书问归期》:“一枝数粒身安稳,不羡云鹏九万飞。”清 方文《庐山·玉帘泉》诗:“小楼暖可居,他日借一枝。”","2.一支。一根。用于细长的东西。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十一回:“等到望见过往的客商到了,一枝响箭便算个号令,大家纔不约而同的下山。”老舍《赵子曰》第二:“主席的虎项微俯,拿了一枝香烟。”","3.一支。一个支派。《景德传灯录·元安禅师》:“石头 一枝,看看师灭矣。”宋 秦观《次韵邢敦夫秋怀》之二:“暮有二客至,俱以能禪闻。一枝 惠林 出,一派 智海 分。”清 郑燮《范县署中寄舍弟墨》:“刹院寺祖坟,是东门一枝大家公共的,我因葬父母无地,遂葬其傍。”","4.一支。犹言一队。《京本通俗小说·冯玉梅团圆》:“正遇着 范 贼一枝游兵,劫夺行李财帛,将人口追得三零四散。”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六回:“臣当引一枝兵,为 蔡 乡导。”
一毛[yī máo] ,释义:1.一根毛。喻细小、轻微的事物。《韩非子·显学》:“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脛一毛。”汉 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:“假令僕伏法受诛,若九牛亡一毛,与螻蚁何以异?”南朝 梁 刘孝标《广绝交论》:“莫肯费其半菽,罕有落其一毛。”宋 朱熹《观书有感》诗之二:“昨夜江边春水生,蒙衝巨舰一毛轻。”","2.指一根凤毛。喻人年少有贤才。唐 岑参《送张郎中赴陇右觐省卿公》诗:“中郎凤一毛,世上独贤豪,弱冠已银印,出身唯宝刀。”唐 杜甫《送苏州李长史之任》诗:“一毛生凤穴,三尺献龙泉。”唐 熊孺登《和窦中丞岁酒喜见小男两岁》诗:“闻得一毛添五色,眼看相逐凤池头。”参见“凤毛”。","3.辅币一角的别称。一圆的十分之一,系“毫”之省。
一总[yī zǒng] ,释义:1.(~儿)合并(计算):~要二十个人才够分配。钱请你再垫一下,过后~算吧。","2.全都:这些工作~交给我们小组去完成。
一带[yī dài] ,释义:泛指某处及其附近地方:北京~。江南~雨量充足。
一级[yī jí] ,释义:
一线[yī xiàn] ,释义:1.战争的最前线。","2.指直接从事生产、教学、科研等活动的岗位:深入车间慰问~工人。","3.数量词。形容极其细微:~阳光。~光明。~希望。~生机。
一棚[yī péng] ,释义:1.犹言一场。棚,指考棚,封建时代考试场所。","2.犹一架。用于花果。","3.清末陆军编制单位,十四人为一棚。约相当于今之一班。
一揆[yī kuí] ,释义: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地之相去也,千有餘里;世之相后也,千有餘岁。得志行乎中国,若合符节,先圣后圣,其揆一也。”意谓古代圣人 舜 和后代圣人 文王 的所作所为是完全相同的。后因以“一揆”谓同一道理;一个模样。
一家[yī jiā] ,释义:1.一个家族;一户人家。常用以谓无分彼此,如家人之相亲。","2.指一人。","3.一家学说;一个流派。","4.古时生产活动的一个单位。三夫为一家。","5.表数量。常用于工商企业等。如:一家百货商店;一家纺织厂。
一来[yī lái] ,释义:1.来一趟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六年》:“晋 楚 将平,诸侯将和,楚王 是故昧於一来。”唐 白居易《赠昙禅师》诗:“五年不入 慈恩寺,今日寻师始一来。”《宋史·卓行传·巢谷》:“苏軾 责 黄州,与 谷 同乡,幼而识之,因与之游。及 軾 与弟 辙 在朝,谷 浮沉里中,未尝一来相见。”","2.常与“二来”、“三来”等连用,列举理由或目的。元 关汉卿《五侯宴》第四折:“一来庆贺功劳,二来犒赏孩儿。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九:“龙香 一来晓得姐姐的心事,二来见 凤生 靦覥,心里也有些喜欢,要在里头撮合。”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回:“咱一来是为行好,二来也怕脏了我的店。”朱自清《给亡妇》:“你常生病,却总不开口,挣扎着起来;一来怕扰我,二来怕没人做你那分儿事。”","3.谓某种动作或情况的出现。鲁迅《故事新编·序言》:“不记得怎么一来,中途停了笔,去看日报了。”巴金《家》七:“他自己把心关着,唯恐别人看见他的秘密,你想,这样一来别人怎好跟他接近?”老舍《正红旗下》十:“到端午、中秋、重阳,大家若是都作些诗,喝点黄酒,有多好呢!哼,那么一来,天下准保太平无事了!”","4.蒙语ire的音译。“来了”之意。《华夷译语》等作“亦列”。明 黄元吉《流星马》第二折:“通事见正旦云:‘也七阿妈萨一来四。’”参阅 方龄贵《元明戏曲中的蒙古语》。
一陶[yī táo] ,释义:1.在一窑中陶冶。比喻在同一教化之下。","2.方言。一起,一处。
一掌[yī zhǎng] ,释义:一个手掌。多用以喻微小或独力。
一下[yī xià] ,释义:1.(~儿)","2.数量词。用在动词后面,表示做一次或试着做:看~儿。打听~。研究~。","3.表示短暂的时间:灯~儿又亮了。这天气,~冷,~热。‖也说一下子。
一晌[yī shǎng] ,释义:1.指短时间。","2.指较长的时间。","3.清八旗田亩单位之一种,每六亩为一晌。见《清文献通考·田赋五》。
一身[yī shēn] ,释义:1.全身;浑身:~是劲。~是胆。","2.一个人:独自~。~二任。
一间[yī jiàn","yī jiān] ,释义:〈数量〉一点儿。
一道[yī dào] ,释义:一起。
一类[yī lèi] ,释义:1.一个种类;同一种类。","2.谓第一等。
一再[yī zài] ,释义:一次又一次:~声明。~挽留。~推脱。
一铺[yī pù] ,释义:1.旧时计算驿程的基本单位,清以十里为“一铺”。","2.用于塑像或壁画,犹言一尊、一壁。","3.一张床铺。
一根[yī gēn] ,释义:1.谓草木的一个根茎。","2.犹一株;一条。用于细长之物。","3.佛教语。眼耳等六根之一。
一辞[yī cí] ,释义:1.犹一言。一句话或一个字。","2.谓异口同声。","3.一面之辞。","4.告辞,辞别。
一川[yī chuān] ,释义:1.一条河流。","2.一片平川;满地。多用于形容自然景色。
一个[yí gè] ,释义:1.表数量。单个。用于人和各种事物。如:一个人;一个书柜;一个学校;一个理想;一个星期;一个地方。","2.整个。如:他今天一个上午都没歇过。如:今年一个冬天没下过雪。","3.用在动词和补语之间,表示程度。如:吃了一个饱;看了一个够;淋了一个透。","4.跟名词、动词结合,用在谓语动词前,表示快速或突然。张天翼《儿女们》:“黑云越堆越重,拚命往下沉,一个不留神就得塌下来。”沙汀《丁跛公》:“昨天在一家买卖田地的酒席上,一个不提防,给两三个熟人,灌醉来躺下了。”祖慰《被礁石划破的水流》:“我扭头就走,真怕她一个箭步追上来。”
一刻[yī kè] ,释义:数量词。指短暂的时间;一会儿:~千金(形容时光非常宝贵)。他~也没有忘记全厂职工的嘱托。
一幕[yī mù] ,释义:1.一个帐篷或帷幕。《周礼·地官·司市》:“国君过市,则刑人赦。夫人过市,罚一幕。”元 刘因《登城楼》诗:“物外此天才一幕,人间何事不秋毫。”","2.戏剧的一个较完整的段落。亦借指一段情景或生活经历的一个片断。俞天白《危栏》:“我们要演一演人类生活中重复得最多的一幕结婚。”
一沓[yī dá] ,释义:方言。指一套衣服。
淳一[chún yī] ,释义:见“淳壹”。
一束[yī shù] ,释义:1.数量词。犹言一梱,一扎。","2.数量词。古以帛五匹为“一束”。","3.数量词。箭十二支。","4.指笙管之类的乐器。因用若干根竹管和一根总吹气管制成,故称。
一班[yī bān] ,释义:1.表数量。用于人群。常含贬意。《京本通俗小说·错斩崔宁》:“也有一班妒忌 魏生 少年登高科的,将这桩事,只当做风闻言事的一个小小新闻,奏上一本。”元 无名氏《度翠柳》第二折:“待我辞别那一班儿姊妹兄弟,就跟的去。”《儒林外史》第十九回:“进到厅上,一伙人在那里围着一张桌子赌钱,潘三 駡道:‘你这一班狗才,无事便在我这里胡闹!’”鲁迅《朝花夕拾·二十四孝图》:“可是一班别有心肠的人们,便竭力来阻遏它,要使孩子的世界中,没有一丝乐趣。”","2.古代官吏等级,品以下又分若干班,以班多者为贵;转则进一班,黜则退一班。见《隋书·百官志上》。","3.谓同一朝列。一列为一班。宋 秦观《次韵宋履中近谒大庆退食馆中》:“翠华初到殿中间,三馆诸儒共一班。”《宋史·礼志十五》:“同天节上寿班,自今枢密使副、宣徽、三司使、殿前马步军副都指挥使以上共作一班,进酒一醆。”","4.同一批。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回:“那时同 安老爷 一班儿拣发的十二人。”","5.一斑。比喻事物的一小部分。宋 苏轼《洞庭春色赋》:“悟此生之泡幻,藏千里於一班。”清 黄六鸿《福惠全书·莅任四·上杨提台禀帖》:“某把总自到汛以来,既未尝郭外查点,且终月不闻夜出,此耽逸之一班矣。”","6.一般,一样。宋 苏轼《九日袁公济有诗次其韵》:“古来静治得清闲,我愧真常也一班。”明 蒋一葵《长安客话·海淀》:“灯与名园总一班,峰峦层叠水潺湲。”清 万玉卿《潇湘怨·醒玉》:“一半是有情儿,一半是无情鬼,一班儿形骸髮齿,一班儿胎卵毛皮。”","7.犹一番。《京本通俗小说·冯玉梅团圆》:“冯公 见他説出一班道理,也不去逼他了。”《警世通言·范鳅儿双镜重圆》:“吕公 见他説出一班道理,也不去逼他了。”","8.指军队中的一个基层单位、学校中的一个班级,或因工作与学习而编成的一个班组。旧时亦指一个戏剧团体。明 王守仁《传习录》卷中:“每学量童生多寡,分四班,每日轮一班歌诗。”
九一[jiǔ yī] ,释义:指九月一日(9月1日)
一了[yī liǎo] ,释义:1.指了解或明白事物的一部分或一方面。","2.一向;本来。","3.一经了结。
一淘[yī táo] ,释义:1.疏浚一次。《宋史·苏轼传》:“漕河失利,取给江潮,舟行市中,潮又多淤,三年三淘,为民大患。”","2.方言。犹一起。《官场现形记》第八回:“一问是 仇老 一淘,就领了进去。”《海上花列传》第三回:“碰着 王老爷 末,同俚一淘来。”茅盾《第一个半天的工作》:“老胖 又和 小李 一淘去吃饭了。”","3.方言。一伙;一群。《海上花列传》第四八回:“陆里来一淘小把戏?”
一波[yī bō] ,释义:1.一浪。亦以喻事端变化。","2.借指一水。
平一[píng yī] ,释义:平定统一:~宇内。
一注[yī zhù] ,释义:1.一笔。多指钱财言。","2.犹一壶。注,即注子。古代的一种酒器。
一等[yī děng] ,释义:1.一级台阶。《论语·乡党》:“出,降一等,逞颜色,怡怡如也。”","2.一个等级。《国语·鲁语上》:“自是 晋 聘於 鲁,加於诸侯一等。”唐 杜甫《唐故范阳太君卢氏墓志》:“凡涂车芻灵,设熬置铭之名物,加庶人一等。”《通志·职官一》:“正九品,从九品,从品同外官各降一等。”巴金《真话集·<序跋集>跋》:“我相信他的说法:人生来是平等的。五十四年过去了,可是今天还有人告诉我:人是应该分为等级的,那么根据我几十年的写作经验,我大概属于挨批的一等吧。”","3.一样;相同。晋 王嘉《拾遗记·晋时事》:“崇 常择美容姿相类者十人,装饰衣服大小一等,使忽视不相分别,常侍於侧。”宋 王安石《影福殿前柏》诗:“知君劲节无荣慕,宠辱纷纷一等看。”明 陶宗仪《辍耕录·叙画》:“河 北绢经纬一等,故无背面;江 南绢则经粗而纬细,有背面。”","4.一种;一类。唐 寒山《诗》之一三六:“世有一等流,悠悠似木头。”元 关汉卿《窦娥冤》第二折:“有一等妇女每相随,并不説家克计,则打听些閒是非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五四回:“再有一等人,他自己看了这些书,着邪了。”","5.第一等。《儒林外史》第十九回:“考过,宗师着实称赞,取在一等第一。”茅盾《子夜》十五:“苏伦 也算是半个‘理论家’,口才是一等,玛金 平时也相当的敬重他。”
一声[yì shēng] ,释义:一下响声。
逐一[zhú yī] ,释义:逐个:~解决。对这几个问题~举例说明。
一匹[yī pǐ] ,释义:1.表数量。用于布帛,古代以四丈为一匹。亦指整卷的布帛,长度不一。","2.表数量。用于牲畜或禽鸟。","3.表数量。犹一片。用于连接成片的物体。
一小[yī xiǎo] ,释义:方言。从小。
一口[yī kǒu] ,释义:1.装满一嘴的量。","2.一口(食物)
百一[bǎi yī] ,释义:1.百中之一。言极难得。","2.古代言灾变运数者,以阴阳代表对立面,阴为六,阳为一,互为消长。百一为阳数极点,百六为阴数极点。","3.见“百一诗”。
一从[yī cóng] ,释义:自从:~别后,音信全无。
合一[hé yī] ,释义:合而为一,合成一体。
统一[tǒng yī] ,释义:1.部分联成整体;分歧归于一致:~体。~祖国。大家的意见逐渐~了。","2.一致的;整体的;单一的:~的意见。~调配。~领导。
一夕[yī xī] ,释义:1.一夜。《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:“居则具一日之积,行则备一夕之卫。”汉 刘向《九叹·逢纷》:“思南 郢 之旧俗兮,肠一夕而九运。”","2.指极短的时间。宋 苏轼《徐州上皇帝书》:“散冶户之财以啸召无赖,则乌合之众,数千人之仗,可以一夕具也。”
一旁[yī páng] ,释义:方位词。旁边:站在~看热闹。
一动[yī dòng] ,释义:动不动:~就发脾气。~儿就哭。
一行[yī xíng","yī háng] ,释义:1.〈名〉一群(指同行的人)。","2.〈副〉表示两个动作同时进行;一边。
一念[yī niàn] ,释义:1.一动念间;一个念头。","2.佛家语。指极短促的时间。
一空[yī kōng] ,释义:一点不剩:销售~。抢劫~。
一旦[yī dàn] ,释义:1.一天之间(形容时间短):毁于~。","2.指不确定的时间,表示有一天。a)用于已然,表示“忽然有一天”:相处三年,~离别,怎么能不想念呢? b)用于未然,表示“要是有一天”:理论~为群众所掌握,就会产生巨大的物质力量。
一流[yī liú] ,释义:1.同一类;一类:他是属于新派~人物。","2.第一等:~作品。
一正[yī zhèng] ,释义:1.谓统一法度政令。","2.犹言一匡。","3.一经端正。
一月[yī yuè] ,释义:1.一年的第一月。《书·泰誓序》:“一月戊午,师渡 孟津。”孔 传:“十三年正月二十八日更与诸侯期而共伐 紂。”宋 洪迈《容斋三笔·帝王讳名》:“唯 秦始皇 以父 庄襄王 名 楚,称 楚 曰 荆;其名曰 政,自避其嫌,以正月为一月。”","2.一个月。《诗·小雅·采薇》:“岂敢定居,一月三捷。”郑玄 笺:“一月之中三有胜。”《汉书·律历志上》:“法,一月之日二十九日八十一分日之四十三。”晋 葛洪《抱朴子·论仙》:“及见 武皇帝 试闭 左慈 等,令断穀近一月,而颜色不减,气力自若。”《京本通俗小说·志诚张主管》:“捻指之间,在家中早过了一月有餘。”","3.第一个月。《淮南子·精神训》:“万物背阴而抱阳,冲气以为和,故曰一月而膏,二月而胅……十月而生。”唐 陈陶《种兰》诗:“一月薰手足,两月薰衣裳,三月薰肌骨,四月薰心肠。”
一举[yī jǔ] ,释义:1.一种举动;一次行动:多此~。成败在此~。","2.表示经过一次行动就(完成);一下子:~捣毁敌人的巢穴。
一帆[yī fān] ,释义:1.一张风帆。","2.借指一舟。","3.犹言一手。
三一[sān yī] ,释义:1.传说中的天一、地一、太一三神。《史记·孝武本纪》:“古者天子三年一用太牢具祠神三一:天一、地一、泰一。”","2.道家语。指由精、神、气三者混而为一之道。《云笈七籤》卷四九:“三一者,精、神、炁混三为一也。”","3.指基督教所宣称的三位一体之说。唐 景净《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颂序》:“总玄枢而造化,妙众圣以元尊者,其唯我三一妙身,无元真主 阿罗訶 歟!”参阅“三位一体”。
一径[yī jìng] ,释义:1.径直:他没有跟别人打招呼,~走进屋里。","2.一直;连续不断:她~在微笑。他~是做教师的。
一区[yī qū] ,释义:1.一个区域。《史记·孟子荀卿列传》:“中国外如 赤县神州 者九,乃所谓九州也。於是有裨海环之,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,如一区中者乃为一州。”三国 魏 嵇康《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》:“足下将谓吾与 墨 不殊,今不辞同有鬼,但不偏守一区,明所当然,使人鬼同谋,幽明并济,亦所以求衷,所以为异耳。”《朱子语类》卷五三:“人君国都如井田样,画为九区,面朝背市,左祖右社,中间一区则君之宫室。”","2.表数量。指一块田地。汉 刘向《说苑·反质》:“卫 有五大夫,俱负缶而入井灌韭,终日一区。”元 刘因《新晴》诗:“埋盆欲学鱼千里,试地先栽芋一区。”清 钮琇《觚賸·杜曲精舍》:“买田一区、屋数楹于 杜曲。”","3.表数量。指一所宅院。《后汉书·刘盆子传》:“赐宅人一区,田二顷。”宋 陈师道《徐氏闲轩》诗:“君寧平世经三釜,我亦东原有一区。”元 马致远《岳阳楼》第一折:“恰行过一区道院,几处斋堂。”","4.一类;一团。晋 张华《鹪鹩赋》:“阴阳陶蒸,万品一区。”宋 胡宏《胡子知言·疑义》:“今以天理人欲,混为一区,恐未允当。”
一霎[yī shà] ,释义:一会儿;短时间:~间。~时。就~工夫。
一味[yī wèi] ,释义:副词。单纯地;一个劲儿地(多含贬义):对孩子的缺点,不应~迁就,要帮助他改正。
一路[yī lù] ,释义:1.整个行程中;沿路:~平安。~顺风。~上庄稼长势很好。~上大家说说笑笑,很热闹。","2.同一类:~人。~货。老王是拘谨~,小张是旷达~。","3.一起(来、去、走):咱们~走。我跟他~来的。","4.一个劲儿;一直:铝价~下跌。
一任[yī rèn] ,释义:听凭。
一味[yī wèi] ,释义:副词。单纯地;一个劲儿地(多含贬义):对孩子的缺点,不应~迁就,要帮助他改正。
一般[yī bān] ,释义:1.一样;同样:火~的热情。","2.普通;平常:~化。","3.通常;处在正常情况下:~来说,他的工作是很认真的。","4.哲学范畴。指某类事物或一切事物普遍具有的属性,即共性。与“个别”相对。
千一[qiān yī] ,释义:1.谓时间或长或短。","2.千分之一,略微。
大一[dà yī] ,释义:1.古代道家用语。谓大到极点而囊括一切。","2.天地未分前混沌之元气。","3.指原始朴素状态。","4.指太古时代。","5.指天。
一脚[yī jiǎo] ,释义:1.一条腿;一只脚。","2.一个注脚。","3.犹言一旦;一下子。","4.把有四条腿的动物分成四份,每份叫一脚。","5.犹一步。
一稔[yī rěn] ,释义:农作物成熟一次,引申为一年。晋 挚虞《思游赋》:“羡一稔而三春兮,尚含英以容豫。”《旧五代史·周书·王朴传》:“一稔之后,可以平边。”
一连[yī lián] ,释义:表示动作连续不断或情况连续发生:~下了三天雨。今天~参加了好几个会。
一晃[yī huǎng","yī huàng] ,释义:很快地一闪:窗外有个人影,~就不见了。
一品[yī pǐn] ,释义:1.封建社会中官品的最高一级。自 三国 魏 以后,官分九品,最高者为一品。《晋书·惠帝纪》:“乃发王公奴婢手舂给兵廪,一品以下不从征者,男子十三以上皆从役。”唐 贾岛《上杜驸马》诗:“妻是九重天子女,身为一品令公孙。”清 龚自珍《明良论三》:“而凡 满洲、汉 人之仕宦者,大抵由其始宦之日,凡三十五年而至一品,极速者亦三十年。”参阅《隋书·百官志中》。","2.借指位居一品的高官。唐 裴铏《传奇·昆仑奴》:“大歷 中有 崔生 者,其父为显僚,与盖代之勋臣一品者熟。生时为千牛,其父使往省一品疾。”","3.犹言一等;第一等。《南齐书·萧惠基传》:“当时能棊人 琅邪 王 抗 第一品,吴郡 褚思庄、会稽 夏 赤 松 竝第二品。”宋 王明清《摭言杂说》:“京师 樊楼 畔有一小茶肆,甚瀟洒清洁,皆一品。”明 汤显祖《牡丹亭·冥誓》:“(生)姐姐费心。因何错爱小生至此?(旦)爱的你一品人才。”老舍《正红旗下》三:“他比客人高着一品,须拿出为官多年,经验丰富,从容不迫的神态来。”","4.一种。《周礼·天官·外府》“外府掌邦布之入出”唐 贾公彦 疏:“泉始盖一品,周景王 铸大钱,而有二品。”宋 张载《经学理窟·祭祀》:“羞无他物,则虽羞一品足矣。”宋 沉括《梦溪补笔谈·异事》:“当时 扬州 芍药,未有此一品,今谓之‘金缠腰’者是也。”
一律[yī lǜ] ,释义:1.一个样子;相同:千篇~。强求~。","2.适用于全体,无例外:我国各民族~平等。
一心[yī xīn] ,释义:1.专心;全心全意:~为公。","2.齐心;同心:万众~。上下~。
一杯[yī bēi] ,释义:1.指一杯的容量。","2.表示少量。","3.特指一杯酒。
一打[yī dǎ] ,释义:1.打一次;打一下。","2.十二个叫一打(英语dozen的音译)。
归一[guī yī] ,释义:1.亦作“归壹”。统一;一致。","2.犹规矩。
一体[yī tǐ] ,释义:1.一个整体,比喻关系密切:融为~。","2.全体:~周知。~遵照。
一文[yī wén] ,释义:旧时钱币的数量名称。钱一枚为一文。
一宿[yī xiǔ] ,释义:1.谓住宿一夜。《左传·庄公三年》:“凡师一宿为舍,再宿为信,过信为次。”《庄子·天运》:“仁义,先王之蘧庐也,止可以一宿,而不可以久处。”《儒林外史》第三五回:“我虽则在此一宿,我不殯葬他,谁人殯葬?”参见“一宿之行”。","2.一夜。汉 王充《论衡·命义》:“闻 歷阳 之都一宿沉而为湖。”《敦煌曲子词·乐世词》:“霜多雨湿飞难进,慙借荒田一宿眠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二四回:“那天已是掌灯时候,贾芸 吃饭,收拾安歇,一宿无话。”峻青《黎明的河边·老交通》:“谁的身子也不是铁打的,一宿的工夫要走一百一二十里,怎么能抗得了?”
一番[yī fān] ,释义:1.一回;一次;一阵。","2.一种;一类。","3.一张;一片。
封一[fēng yī] ,释义:封面
一封[yī fēng] ,释义:1.古以十万平方里为“一封”。","2.指单峰(驼)。","3.表数量。用于书信等封缄之物。
一纪[yī jì] ,释义:1.岁星(木星)绕地球一周约需十二年,故古称十二年为一纪。《国语·晋语四》:“文公 在 狄 十二年,狐偃 曰:‘蓄力一纪,可以远矣。’”韦昭 注:“十二年,岁星一周为一纪。”南朝 梁 刘勰《文心雕龙·神思》:“张衡 研《京》以十年,左思 练《都》以一纪。”唐 柳宗元《见促行骑走笔酬赠》诗:“投荒垂一纪,新詔下荆扉。”清 顾炎武《过李子德》诗:“忆昔论交日,星霜一纪更。”但古又有以四岁一小周(《素问·六微旨大论》)、三十年(《素问·天元纪大论》)、七十六年(《易乾凿度》)、一千五百二十岁(《诗·大雅·文王序》疏引《三统历》)为一纪者。","2.有条理的一部分。《灵枢经·官能》:“黄帝 问於 歧伯 曰:‘余闻九鍼於夫子众多矣,不可胜数,余推而论之,以为一纪。’”
统一[tǒng yī] ,释义:1.部分联成整体;分歧归于一致:~体。~祖国。大家的意见逐渐~了。","2.一致的;整体的;单一的:~的意见。~调配。~领导。
一钱[yī qián] ,释义:1.一文钱。亦指极少的钱。","2.表数量。一两的十分之一。","3.清时吴俗以铜钱七十文为“一钱”。
一撮[yī cuō","yī zuǒ] ,释义:〈数量〉用手一次撮取的。
一筹[yī chóu] ,释义:计数的一根竹签,借指一着(zhāo):略逊~。他的思维能力比一般人高出~。
一夫[yī fū] ,释义:1.一人。指男人。《书·君陈》:“尔无忿疾于顽,无求备于一夫。”孔颖达 疏:“无求备于一人。”《汉书·谷永传》:“秦 居平土,一夫大呼而海内崩析者,刑罚深酷,吏行残贼也。”宋 苏轼《与滕达道书》:“一夫进退何足道。”","2.特指一个农夫。《孟子·万章下》:“耕者之所获,一夫百亩。百亩之粪,上农夫食九人。”《魏书·高祖纪》:“太和 元年詔曰:一夫制治田四十亩,中男二十亩。无令人有餘力,地有遗利。”宋 欧阳修《解官后答韩魏公见寄》诗:“老为南亩一夫去,犹是东宫二品臣。”","3.犹言独夫。指众叛亲离的人,暴君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残贼之人,谓之一夫。闻诛一夫 紂 矣,未闻弑君也。”《文选·陆机<五等诸侯论>》:“一夫从横,则城池自夷,岂不危哉?”李善 注:“一夫谓 董卓 也。”","4.借指地积,方百步或百亩。《周礼·考工记·匠人》:“左祖右社,面朝后市,市朝一夫。”郑玄 注:“方各百步。”贾公彦 疏:“盖市曹司次介次所居之处与天子二朝,皆居一夫之地,各方百步也。”《新唐书·食货志二》:“古者百亩地号一夫,盖一夫授田不得过百亩。”
全一[quán yī] ,释义:谓忠诚不渝。
一绺[yī liǔ] ,释义:1.表数量。用于线、麻、发、须等。","2.表数量。用于绺状的景物。
一扑[yī pū] ,释义:1.犹一朵,一片。","2.犹一顿。
一绺[yī liǔ] ,释义:1.表数量。用于线、麻、发、须等。","2.表数量。用于绺状的景物。
一经[yī jīng] ,释义:表示只要经过某个步骤或者某种行为(下文说明就能产生相应的结果):~批准,马上可以动工。
一则[yī zé] ,释义:1.犹言一方面。多用于并列叙述两件事时。《论语·里仁》:“父母之年,不可不知也,一则以喜,一则以惧。”汉 王充《论衡·量知》:“一则不能见是非,一则畏罚不敢直言。”毛泽东《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》第四章:“保持较大一部分兵力于适当的机动地区,不要绝对地分散,一则便于应付可能的事变,一则使分散执行的任务有一个重心。”","2.与“二则”、“三则”等连用,列举原因或理由。《朱子语类》卷十六:“《大学》诚意,看来有三样:一则内全无好善恶恶之实,而专事掩覆於外者,此不诚之尤也。”《西游记》第一回:“﹝神仙﹞教我遇烦恼时,即把这词儿念念,一则散心,二则解困。”巴金《雾》六:“一则因为这件事很重要,二则他害怕她误会了自己的意思,所以他说话时不免现出激动的样子。”","3.表数量。一项,一条。如:新闻一则;启事一则。
一回[yī huí] ,释义:1.一次;一度。","2.一会儿。","3.章回小说如《水浒传》、《三国演义》、《红楼梦》等,每一章称为一回。说书的一个段落也叫一回。
一旁[yī páng] ,释义:方位词。旁边:站在~看热闹。
清一[qīng yī] ,释义:1.清净纯一。","2.犹统一。
一览[yī lǎn] ,释义:1.看一眼:~无余。","2.放眼观看:登山临水,~江南春色。","3.用图表或简明的文字做成的关于概况的说明(多用于书名):《北京名胜古迹~》。
正一[zhèng yī] ,释义:1.纯真之一。道家认为“一”为世界万物之本,永恒不变。南朝 齐 顾欢《夷夏论》:“佛号正真,道称正一,一归无死,真会无生,在名则反,在实则合。”唐 卢照邻《病梨树赋》:“高谈正一,则古之 蒙庄子;深入不二,则今之 维摩詰。”南唐 谭峭《化书·道化·正一》:“命之则四(虚、神、气、形),根之则一,守之不得,舍之不失,是谓正一。”","2.道教的一派。原为五斗米道,为 东汉 张陵 所创。传说 太上老君 亲授 张陵《太平洞极经》、《太玄经》、《五斗经》、《正一经》各若干卷。张陵 传授于后裔及其门徒。后 张陵 被尊为“天师”、“正一天师”,其所创之道派亦称为“天师道”、“正一道”。唐 宋 后南北天师道与上清、灵宝等道派逐渐合流,统称为“正一道”。主要奉持《正一经》,崇拜鬼神,画符念咒、驱鬼降妖、祈福禳灾等。《旧唐书·隐逸传·司马承祯》:“﹝ 承禎 ﹞事 潘师正,傅其符籙及辟穀、导引、服饵之术。师正 特赏异之,谓曰:‘我自 陶隐居 传正一之法,至汝四叶矣。’”《元史·释老传·张与材》:“八年,授正一教主,主领三山符籙。”《警世通言·金令史美婢酬秀童》:“这一房道士,世传正一道教,善能书符遣将,剖断人间祸福。”
和一[hé yī] ,释义:亦作“和壹”。和合一致;和睦同心。《书·咸有一德》:“其难其慎,惟和惟一。”《礼记·三年问》:“上取象於天,下取法於地,中取则於人,人之所以羣居和壹之理尽矣。”《三国志·蜀志·谯周传》:“故国内和一,大小勠力。”瞿秋白《饿乡纪程》五:“我们却只是决心要随‘自然’前进--不创造自创造,不和一自和一。”
一下[yī xià] ,释义:1.(~儿)","2.数量词。用在动词后面,表示做一次或试着做:看~儿。打听~。研究~。","3.表示短暂的时间:灯~儿又亮了。这天气,~冷,~热。‖也说一下子。
一度[yī dù] ,释义:1.数量词。一次;一阵:一年~的春节又到了。经过~紧张的战斗,洪水终于被战胜了。","2.表示过去发生过;有过一次:他~休学。
一派[yī pài] ,释义:1.一条支流;一条水流。","2.一个流派;一个派别。","3.一片;一阵。
一齐[yī qí] ,释义:表示同时:各队~出发。全场~鼓掌。人和行李~到了。
一色[yī sè] ,释义:1.颜色一样:水天~。","2.属性词。全部一样的;不混杂别的种类或式样的:~的大瓦房。~的景德镇瓷器。
一字[yī zì] ,释义:1.一个字。汉 王充《论衡·须颂》:“夫一字之謚,尚犹明主;况千言之论,万文之颂哉!”南朝 梁 刘勰《文心雕龙·练字》:“故善为文者,富于万篇,贫于一字。”唐 杜甫《同元使君春陵行》:“两章对秋月,一字偕华星。”","2.谓同一个字。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“千乘三去”清 阮元《校勘记》:“惠士奇 云:《上林赋》‘江河为阹’注云:‘遮禽兽为阹。’‘阹’即‘去’,实一字。”","3.指一种字体。汉 熹平 刊石之《周易》、《尚书》、《鲁诗》、《仪礼》、《春秋》、《公羊》、《论语》七部经书,系 蔡邕 以隶书书写。后因取别于 魏 正始 之三体石经,称“一字石经”,或“鸿都石经”、“今字石经”。见《隋书·经籍志一》。清 钱大昕《十驾斋养新馀录·一字三字石经》:“蔡中郎 所书,祇有隶体。魏 刻乃有古文、篆、隶三体。汉 刻本无一字之名,魏 晋 而下,称 汉 刻为一字,取别于 魏 之三字耳。”","4.另一个别名。明 黄宗羲《宋元学案·紫薇学案》:“﹝ 紫薇 门人﹞ 林之奇,字 少颖,一字 拙斋。”","5.指简短的信札。唐 杜甫《登岳阳楼》诗:“亲朋无一字,老病有孤舟。”宋 陈师道《送李奉议亳州判官》诗之三:“因声问何如?胡不枉一字。”明 李贽《感事二绝寄焦弱侯》之一:“昨夜山前雷雨作,传君一字到 黄州。”","6.谓物形如一字者。唐 白居易《二月二日》诗:“轻衫细马春年少,十字津头一字行。”唐 吴融《新雁》诗:“数声飘去和秋色,一字横来背晚暉。”","7.京剧髯口之一种。苏少卿《平剧手册·髯口》:“一字,满口之须而短只寸许者。白一字,五台山 老僧等用;黑一字,鲁智深 等用;红一字,典韦 等用。”","8.中药量名。《医宗金鉴·幼科杂病心法要诀·撮口》:“撮风散:亦脚蜈蚣(炙)半条……麝香一字,上为末,每服一字,竹沥调下。”
一路[yī lù] ,释义:1.整个行程中;沿路:~平安。~顺风。~上庄稼长势很好。~上大家说说笑笑,很热闹。","2.同一类:~人。~货。老王是拘谨~,小张是旷达~。","3.一起(来、去、走):咱们~走。我跟他~来的。","4.一个劲儿;一直:铝价~下跌。
一般[yī bān] ,释义:1.一样;同样:火~的热情。","2.普通;平常:~化。","3.通常;处在正常情况下:~来说,他的工作是很认真的。","4.哲学范畴。指某类事物或一切事物普遍具有的属性,即共性。与“个别”相对。
一己[yī jǐ] ,释义:自身;个人:~之私。
一两[yī liǎng] ,释义:1.计量单位。古以二十四铢为一两,十六两为一斤。今以一斤的十分之一为一两,一两为十钱。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:“十二銖而当半两,衡有左右,因倍之,故二十四銖为一两。”汉 刘向《说苑·辨物》:“十六黍为一豆,六豆为一銖,二十四銖重一两,十六两为一斤。”《宋史·律历志一》:“一两者,合二十四銖为二千四百黍之重。”","2.古代布帛,以古尺二丈为一端,二端为一两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六年》“以币锦二两,缚一如瑱,适 齐 师”晋 杜预 注:“二丈为一端,二端为一两,匹也。”《周礼·地官·媒氏》“凡嫁子娶妻,入币纯帛,无过五两”唐 贾公彦 疏:“古者二端相向卷之,共为一两。”","3.犹一双。明 刘绩《忆原上人》诗:“一两棕鞋八尺藤,广陵 行徧又 金陵。”","4.指少数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华佗传》:“若当灸,不过一两处,每处不过七八壮,病亦应除。”《晋书·纪瞻传》:“然失之者亿万,得之者一两耳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九回:“谁敢望‘请’,只求听一两句话就有了。”老舍《正红旗下》二:“母亲是不喜欢算计一两文钱的人。”","5.一辆。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“牛车千两”唐 张守节 正义:“车一乘为一两。”
混一[hùn yī] ,释义:不同的事物混合成为一体。
一撇[yī piě] ,释义:1.一扔。","2.一千。千字起笔为一撇,故俗以一撇为一千的隐语。","3.嘴一牵动也叫一撇。如:这孩子小嘴儿一撇就哭了。
一行[yī xíng","yī háng] ,释义:1.〈名〉一群(指同行的人)。","2.〈副〉表示两个动作同时进行;一边。
一德[yī dé] ,释义:1.谓始终如一,永恒其德。","2.同心同德。","3.犹一能。","4.谓法令划一。
一尘[yī chén] ,释义:1.一粒微尘。常喻事物的微小。","2.道家称一世为一尘。","3.借指相当大的差距。
元一[yuán yī] ,释义:1.即一元。四千六百十七年的一个周期。《汉书·律历志上》:“三统合於一元,故因元一而九三之以为法。”参见“一元”。","2.指万物的本源。三国 魏 刘劭《人物志·九徵》:“凡有血气者莫不含元一以为质。”晋 葛洪《抱朴子·畅玄》:“胞胎元一,范铸两仪。”
一概[yī gài] ,释义:1.副词。表示适用于全体,没有例外:不可~而论。~适用,毫无例外。","2.完全;一切:~俱全。
一刻[yī kè] ,释义:数量词。指短暂的时间;一会儿:~千金(形容时光非常宝贵)。他~也没有忘记全厂职工的嘱托。
一门[yī mén] ,释义:1.一道门户。《左传·定公十年》:“每出一门,郈 人闭之。”《汉书·申屠嘉传》:“错 为内史,门东出,不便,更穿一门,南出。”","2.一条门路;一个途径。《商君书·说民》:“塞私通以穷其志,启一门以致其欲。”唐 韩愈《送进士刘师服东归》诗:“丈夫在富贵,岂必守一门。”《朱子语类》卷三九:“只有此一门,舍此则无从可仕,所以 颜、閔 寧不仕耳。”","3.一族;一家。《韩非子·八经》:“下不一门,大臣不拥。”《汉书·李寻传》:“将军一门九侯,二十朱轮。”唐 杜甫《送鲜于万州迁巴州》诗:“京兆 先时杰,琳瑯照一门。”《水浒传》第五十回:“﹝ 李逵 ﹞把 扈太公 一门老幼,尽数杀了,不留一个。”清 郑燮《与江宾谷江禹九书》:“曹 氏父子,萧 家骨肉,一门之内,大小殊轨。”","4.一个来源。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:“万物之总,皆閲一孔;百事之根,皆出一门。”","5.犹言一类。晋 张华《游猎篇》:“荣辱浑一门,安知恶与美。”清 刘毓崧《古谣谚序》:“臧 氏 懋循 之《诗所》、郭 氏 子章 之《六语》,则謡谚并收,然皆以謡谚各列一门,而非以謡谚特编一集。”","6.一种风格;一个派别。《南齐书·刘绘传》:“绘 为后进领袖,机悟多能。时 张融、周顒 竝有言工,融 音旨缓韵,顒 辞致綺捷,绘 之言吐,又顿挫有风气。时人为之语曰:‘刘绘 贴宅,别开一门。’”《西游记》第二回:“道字门中有三百六十傍门,傍门皆有正果。不知你学那一门哩?”","7.一件,一桩。金 董解元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三:“一门亲事,十分指望着九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一二○回:“叫他配一门正经亲事,再多多的陪送他些东西。”老舍《正红旗下》三:“福海 二哥大概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,决定自己也去学一门手艺。”","8.方言。一直;一个劲儿。梁斌《红旗谱》十三:“二贵 离不得哥哥,他们自小儿在一块长大,这一去,说不定什么时候才能回来,只是一门里哭。”
一线[yī xiàn] ,释义:1.战争的最前线。","2.指直接从事生产、教学、科研等活动的岗位:深入车间慰问~工人。","3.数量词。形容极其细微:~阳光。~光明。~希望。~生机。
一致[yī zhì] ,释义:1.没有分歧:看法~。步调~。","2.一同;一齐:~对外。
一身[yī shēn] ,释义:1.全身;浑身:~是劲。~是胆。","2.一个人:独自~。~二任。
一金[yī jīn] ,释义:1.古代钱币数量名称。二十两或一斤为一金。后亦用以称银一两。《战国策·齐策一》“公孙閈 乃使人操十金而往市卜於市”汉 高诱 注:“二十两为一金。”《史记·平准书》“一黄金一斤”司马贞 索隐引 臣瓒 云:“秦 以一鎰为一金,汉 以一斤为一金。”清 赵翼《陔馀丛考·一金》:“今人行文以白金一两为一金,盖随世俗用银以两计,古人一金则非一两也。”","2.指少量钱财。南朝 宋 鲍照《代贫贱苦愁行》:“或以一金恨,便成百年隙。”《晋书·顾荣传》:“官无一金之费,人无终朝之劳。”宋 杨万里《心学论一·诗论》:“今夫童子誑其西邻之童,而夺之一金,不怍也。”","3.指一种合金。《关尹子·四符》:“譬如金为之物,可合异金而鎔为一金。”《景德传灯录·宗密禅师》:“鎔缾盘釵釧为一金。”","4.谓敲锣一声。金,指锣。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二十:“解贼一金并一鼓,迎官两鼓一声锣。金鼓看来都一样,官人与贼不争多。”
一旦[yī dàn] ,释义:1.一天之间(形容时间短):毁于~。","2.指不确定的时间,表示有一天。a)用于已然,表示“忽然有一天”:相处三年,~离别,怎么能不想念呢? b)用于未然,表示“要是有一天”:理论~为群众所掌握,就会产生巨大的物质力量。
一气[yī qì] ,释义:数量词。一阵(多含贬义):瞎闹~。乱说~。
一偏[yī piān] ,释义:偏于一方面的:~之见。~之论。
一九[yī jiǔ] ,释义:1.谓阳数始于一,而极于九。极则复于一,终而复始,故用以喻循环之理。《参同契》卷下:“子南午北,互为纲纪,一九之数,终而復始。”蒋一彪 集解:“阳生於一成於九。阳数至九则极,极则復於一,此谓一九之数,终而復始。”","2.佛教语。指净土宗九品往生的教义。唐 迦才《净土论序》:“二八宏规,盛乎西土;一九之教,陵迟 东 夏。”又 唐 迦才《净土论序》:“二八之观齐阔,一九之生同归。”“二八”指净土宗的“十六观”。","3.满 俗赠献之礼,以九数为贵,至少一九,至多九九。《清史稿·礼志八》公主下嫁仪:“初定﹝额駙﹞諏日诣午门,进一九礼,即纳采也。”","4.从每年冬至日起,每九天为一九。亦指第一个九天。明 徐光启《农政全书》卷十一:“至后九九气候,谚云:‘一九、二九,相唤弗出手。’”
一苇[yī wěi] ,释义:《诗·卫风·河广》:“谁谓河广,一苇杭之。”孔颖达 疏:“言一苇者,谓一束也,可以浮之水上而渡,若桴栰然,非一根苇也。”后以“一苇”为小船的代称。
一事[yī shì] ,释义:业务或组织上有关系的;一起的:这家药铺和城里同仁堂药铺是~。
一阵[yī zhèn] ,释义:(~儿)数量词。动作或状况持续的一段时间:~掌声。~狂风。说~笑~。也说一阵子。
一头[yī tóu] ,释义:1.表示同时进行几件事;一面:他~走,~说。","2.表示动作急;径直:打开车门,他~钻了进去。","3.突然;一下子:刚进门,~碰见了他。","4.头部突然往下扎或往下倒的动作:~扑进水里。~倒在床上。","5.一端:扁担的~挑着篮子,另~挂着水罐。","6.相当于一个头的高度:他比你高出~。","7.同一个方面;一伙:昨天打桥牌,我和老王~,小张和小李~。","8.一块儿:他们是~来的。
一人[yī rén] ,释义:1.古代称天子。亦为天子自称。","2.一个人。","3.犹一体。","4.谓使全国之人齐心协力。
一夏[yī xià] ,释义:1.一个夏季。","2.僧徒以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为静修之期,谓之一夏。佛经中称为安居。见《翻译名义集·众善行法安居》。
一翻[yī fān] ,释义:一番。
一斑[yī bān] ,释义:指豹身上的一块斑纹,比喻相类似的许多事物中很小的一部分:管中窥豹,可见~。见〖管中窥豹〗。
一口[yī kǒu] ,释义:1.装满一嘴的量。","2.一口(食物)
一期[yī qī] ,释义:1.一次。《管子·参患》:“故一期之师,十年之蓄积殫;一战三费,累代之功尽。”石一参 今诠:“一期,谓兴师一次。”","2.指遇到一次。晋 袁宏《三国名臣序赞》:“万岁一期,有生之通途;千载一遇,贤智之嘉会。”","3.佛教指一生一世。隋《四念处》卷三:“佛一期诸大经门门不同,位位数异。”隋 吉藏《法华玄论》卷一:“上来二周已説 释迦 一期出世始终方便利益众生竟。”《景德传灯录·潭州沩山灵祜禅师》:“慧寂即一期之事。”","4.犹一时。宋 赞宁《宋高僧传·释智威》:“望重一期,声闻远近。”宋 赞宁《宋高僧传·释道膺》:“随灵龕所到处列花树帐幔粉麪之饌,谓之卓祭,一期凶礼之盛勿过于时也猗歟!”","5.表数量。指分期事物。如:一期讲习班;一期刊物。","6.一周年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王肃传》:“选其丁壮,择留万人,使一朞而更之。”晋 陶潜《搜神后记》卷四:“既而能语,二百日中,持杖起行。一期之后,颜色肌肤气力悉復如常。”《南史·何尚之传》:“炯(何炯)年十五,从 胤(何胤,炯 从兄)受业,一期并通五经章句。”清 姚鼐《复曹云路书》:“鼐 居此一期矣,尝苦无可与语者。”","7.一整月。《北史·隋纪上》:“尝遇 关中 飢,遣左右视百姓所食,有得豆屑杂糠而奏之者,上(隋文帝)流涕以示羣臣,深自咎责,为之损膳而不御酒肉者,殆将一期。”期,《隋书·高祖纪下》作“朞”。
一簇[yī cù] ,释义:表数量。用于聚集之物或人。
一朝[yī zhāo","yī cháo] ,释义:1.〈副〉一旦。","2.〈数量〉一次;一度。","3.〈数量〉一个早上。","4.〈副〉一时的,偶然的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