还有什么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

今天词语大全网站要给大家提供的是还有什么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,这篇内容中收录了较多的还有什么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,部分词语有拼音和释义,还有什么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都摘录于汉语词典,希望这些还有什么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能够帮助到您。

杞人忧天[qǐ rén yōu tiān] ,释义:《列子·天瑞》中说,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下来,自己无处安身,以致吃不下饭,睡不好觉。唐李白在《梁甫吟》中用这个典故写出“杞国无事忧天倾”的诗句。后用“杞人忧天”比喻毫无必要的忧虑和担心。

下笔成章[xià bǐ chéng zhāng] ,释义:随手写来,便成文章。形容文思敏捷。

以管窥天[yǐ guǎn kuī tiān] ,释义:比喻见闻狭窄,片面地看问题。《庄子·秋水》:“是直用管窥天,用锥指地也,不亦小乎?”《史记·扁鹊仓公列传》:“夫子之为方也,若以管窥天,以郄(通“隙”)视文。”参见〔管窥蠡测〕

不可救药[bù kě jiù yào] ,释义:《诗经·大雅·板》:“多将熇(hè)熇,不可救药。” 原意是说周厉王多行酷烈之暴政,就像重病人一样,不能再医治了。后泛指病重到无药可治。也比喻人或事物已经坏到不能挽救的地步。

曲高和寡[qǔ gāo hè guǎ] ,释义:意思是曲调越高深,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。原比喻知音难得。后用“曲高和寡”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,不能为多数人所了解或欣赏。

弄巧成拙[nòng qiǎo chéng zhuō] ,释义:本想卖弄聪明,结果做了蠢事。宋黄庭坚《拙轩颂》:“弄巧成拙,画蛇添足。” 巧:聪明。拙:笨。

不可多得[bù kě duō dé] ,释义:形容非常稀少,很难得到(多指人才或稀有物品)。

车水马龙[chē shuǐ mǎ lóng] ,释义:《后汉书·马后纪》:“前过濯龙(园名)门上,见外家(马后的娘家)问起居者,车如流水,马如游龙。” 后用来形容车马来往不断,非常热闹。

千万买邻[qiān wàn mǎi lín] ,释义:指好邻居的难得可贵。

心旷神怡[xīn kuàng shén yí] ,释义:心境开阔,精神愉快。宋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登斯楼也,则有心旷神怡,宠辱皆忘,把酒临风,其喜洋洋者矣。” 旷(kuàng):空阔。

抛砖引玉[pāo zhuān yǐn yù] ,释义:谦辞。比喻自己用粗浅的、不成熟的意见,引出别人高明的、成熟的意见。

开诚布公[kāi chéng bù gōng] ,释义:以诚意相见,坦率无私地表示意见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评》:“诸葛亮之为相国也…开诚心,布公道。” 宋许月卿《次韵陈肇芳竽赠李相士》诗:“集思广益真宰相,开诚布公肝胆倾。”

不名一钱[bù míng yī qián] ,释义:名:占有。一个钱也没有。形容极其贫穷。

乘风破浪[chéng fēng pò làng] ,释义:《宋书·宗悫传》记载,悫年少时,他的叔父问他的志向,他回答道:“愿乘长风破万里浪。” 表示自己志向远大。后用以比喻不畏艰险,奋勇直前。

后生可畏[hòu shēng kě wèi] ,释义:《论语·子罕》:“后生可畏,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?” 意思是年轻人往往能够超过老一辈,是可敬畏的。畏:畏惧。这里指敬畏。

天经地义[tiān jīng dì yì] ,释义:《左传·昭公二十五年》:“天之经也,地之义也。” 后用“天经地义”指正确的、不可改变的道理。也指理所当然,不容怀疑。经、义:道理。

望洋兴叹[wàng yáng xīng tàn] ,释义:《庄子·秋水》记载,河伯(黄河神)自以为大得了不得。后来到了海边,望见无边无际的海洋,才感到自己的渺小,于是仰望着海神,发出了叹息。后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没有条件,而感到无能为力。望洋:仰望的样子。

当务之急[dāng wù zhī jí] ,释义:当前应做 的事情中最急需办的事。《孟子 尽心上》:“知者无不知也,当务之为急。”

南柯一梦[nán kē yī mèng] ,释义:淳于棼做梦到大槐安国做了南柯郡太守,享尽富贵荣华,醒来才知道是一场大梦,原来大槐安国就是住宅南边大槐树下的蚁穴,南柯郡就是大槐树南边的树枝(见于唐代李公佐《南柯太守传》)。后来用“南柯一梦”泛指一场梦,或比喻一场空欢喜。

休戚相关[xiū qī xiāng guān] ,释义:形容关系密切,利害一致。休:喜悦。戚:悲伤。

合浦珠还[hé pǔ zhū huán] ,释义:《后汉书·孟尝传》记载,靠近合浦的海里本来出产珍珠,由于太守贪财,榨取无厌,珍珠迁到了交阯。后来孟尝做太守,革除了弊政,珍珠就又回到了合浦。后用“合浦珠还”比喻人去而复回或物失而复得。

不遗余力[bù yí yú lì] ,释义:《战国策·赵策三》:“秦之攻我也,不遗余力矣。” 指毫无保留地使出全部力量。遗:保留。

大公无私[dà gōng wú sī] ,释义:1.完全为人民群众利益着想,毫无自私自利之心。","2.处理公正,不偏袒任何一方。

门可罗雀[mén kě luó què] ,释义:门外可以张网捕雀。形容门庭冷落,没有什么人来往。《史记·汲郑列传》:“始翟公为廷尉,宾客阗门;及废,门外可设雀罗。” 罗:网。

不得要领[bù dé yào lǐng] ,释义:《史记·大宛列传》:“骞从月氏(zhī)至大夏,竟不能得月氏要领。” 原意是汉派张骞出使西域,想联合月氏国共同攻打匈奴,月氏没有中肯而明确的答复。后用以指没有掌握事物的要点和关键。

八面威风[bā miàn wēi fēng] ,释义:形容神气十足。

奋不顾身[fèn bù gù shēn] ,释义:奋勇直前,不考虑自己的安危。汉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:“常思奋不顾身,以殉国家之急。”

按图索骥[àn tú suǒ jì] ,释义:照图上画的样子去寻求好马。原作按图索骏。明杨慎《艺林伐山》卷七记载,伯乐有个儿子根据伯乐《相马经》上有关马的描写去寻求好马,结果把一个大蛤蟆当成了马。伯乐知道后讥笑他说:“所谓按图索骏也。” 本比喻拘泥而不能灵活变通(含贬义)。现多用在正面,比喻根据线索去寻找或追究事物。

不因人热[bù yīn rén rè] ,释义:因:依靠。汉时梁鸿不趁他人热灶烧火煮饭。比喻为人孤僻高傲。也比喻不依赖别人。

罚不当罪[fá bù dāng zuì] ,释义:给予的处罚跟 所犯的罪不相称。《荀子·正论》:“赏不当功,罚不当罪。” 当:相当。

程门立雪[chéng mén lì xuě] ,释义:宋代杨时在下雪天拜谒著名学者程颐,程颐瞑目而坐,杨时不敢惊动,在旁站立等待。程颐醒来,门前积雪已经一尺深了(见于《宋史·杨时传》)。后来用“程门立雪”形容尊师重道,恭敬受教。

开卷有益[kāi juàn yǒu yì] ,释义:打开书本看一看,就会有收益。宋王辟之《渑水燕谈录》卷六:“太宗(宋太宗)日阅《御览》三卷,因事有阙,暇日追补之,尝曰:‘开卷有益,朕不以为劳也。’”

大材小用[dà cái xiǎo yòng] ,释义:大的材料用在小处。多指人事安排上不恰当,屈才。

朽木不雕[xiǔ mù bù diāo] ,释义:朽坏的木头无法雕刻。比喻人不上进,无法成材。

曲突徙薪[qū tū xǐ xīn] ,释义:《汉书·霍光传》里说,有一家的烟囱很直,有人劝主人把烟囱改成弯曲的,搬开烟囱旁边的柴火,以免发生火灾。主人不听,不久果然发生了火灾。比喻事先预防以避免危险发生。突:烟囱。徙:迁移。

老牛舐犊[lǎo niú shì dú] ,释义:老牛舔小牛。比喻父母对子女的疼爱。东汉杨彪因儿子杨修被曹操所杀而消瘦,曹操问他,他说:“犹怀老牛舐犊之爱。” 见《后汉书·杨彪传》。舐(shì):舔。

惊弓之鸟[jīng gōng zhī niǎo] ,释义:被弓箭吓怕了的鸟。比喻受过某种惊吓,遇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的人。《晋书·王鉴传》:“黩武之众易动,惊弓之鸟难安。”

不远千里[bù yuǎn qiān lǐ] ,释义:不以千里为远。形容不怕路途遥远。

退避三舍[tuì bì sān shè] ,释义:春秋时,晋国同楚国在城濮(在今山东鄄城西南)作战,晋文公遵守以前的诺言,把军队撤退九十里(见于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八年》;舍: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)。后用来比喻对人让步,不与相争。

缘木求鱼[yuán mù qiú yú] ,释义: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以若所为,求若所欲,犹缘木而求鱼也。”用那样的办法来追求那样的目的,就像爬到树上去找鱼一样。比喻方向、方法不对,一定达不到目的。

水滴石穿[shuǐ dī shí chuān] ,释义:也说滴水穿石。水经常滴在石头上,能使石头穿孔。比喻只要坚持不懈,事情就能成功。

覆水难收[fù shuǐ nán shōu] ,释义:泼在地上的水 再也不能收回了。相传汉时朱买臣,原来家境贫穷,其妻要求离异。后买臣做了大官,其妻又要求复婚。买臣取一盆水泼在地上,让她再收回来,表示夫妻关系已无可挽回。后用来比喻某事已成定局,无可 挽回。

怒发冲冠[nù fà chōng guān] ,释义:愤怒得头发直竖,把帽子都顶起来了。形容愤怒到了极点。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,怒发上冲冠。”

揠苗助长[yà miáo zhù zhǎng] ,释义:古时候宋国有个人,嫌禾苗长得太慢,就一棵棵地往上拔起一点,回家还夸口说:“今天我帮助苗长了!”他儿子听说后,到地里一看,苗都死了(见于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)。后用来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,急于求成,反而坏事。也说拔苗助长。

梁上君子[liáng shàng jūn zǐ] ,释义:汉代陈寔的家里,夜间来了一个窃贼,躲在屋梁上,陈寔把他叫做梁上君子(见于《后汉书·陈寔传》),后来就用“梁上君子”做窃贼的代称。

分崩离析[fēn bēng lí xī] ,释义:形容国家或集团四分五裂,不可收拾。《论语·季氏》:“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。” 分崩:分裂。离析:涣散。

后来居上[hòu lái jū shàng] ,释义:《史记·汲郑列传》:“陛下用群臣,如积薪耳,后来者居上。” 原来是表示不满的话,认为帝王用臣不能像堆柴禾那样,把新进的放在旧臣之上。后用以指后起的超过了先前的。

不学无术[bù xué wú shù] ,释义:既没有学问,也没有本领。《汉书·霍光传赞》:“然光不学亡(通“无(wú)”)术,暗于大理。”

防微杜渐[fáng wēi dù jiàn] ,释义:在错误或坏事刚露出苗头时就及时制止,不让它发展。宋胡安国《春秋传·文公九年》:“故至而特书,以示防 微杜渐之意,其为世虑深矣。” 微:微小,指事物的苗头。杜:堵。渐:事物发展的开端。

一衣带水[yī yī dài shuǐ] ,释义:一水相隔,如同衣带那样窄。比喻双方离得很近。《南史·陈后主纪》:“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?”

不知所云[bù zhī suǒ yún] ,释义:三国蜀诸葛亮《出师表》:“临表涕泣,不知所云。” 原意是不知道说的是些什么。现多用来形容言语杂乱或不着边际。

不自量力[bù zì liàng lì] ,释义: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(多指做力不能及的事情)。也说自不量力。

指鹿为马[zhǐ lù wéi mǎ] ,释义:秦朝二世皇帝的时候,丞相赵高想造反,怕别的臣子不附和,就先试验一下。他把一只鹿献给二世,说:“这是马。”二世笑着说:“丞相错了吧,把鹿说成马了。”问旁边的人,有的不说话,有的说是马,有的说是鹿。事后赵高就暗中把说是鹿的人杀了(见于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)。比喻颠倒是非。

邯郸学步[hán dān xué bù] ,释义:《庄子·秋水》记载,有一个燕国人到赵国的首都邯郸去,看到那里人走路的姿势很美,就跟着学起来。结果不但学得不像,而且把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了,只好爬着回去。比喻生搬硬套,机械地模仿别人,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,反而会把自己原有的本事也丢掉。

举一反三[jǔ yī fǎn sān] ,释义:从一件事物的情况、道理类推而知道许多事物的情况、道理。形容善于类推,能由此及彼。《论语·述而》:“举一隅不以三隅反,则不复也。” 宋朱熹《答胡伯逢书》:“夫告往知来,举一反三,闻一知十者皆适。” 反:类推。

大器晚成[dà qì wǎn chéng] ,释义:大的器物要经 过长时间的加工才能做成。后比喻能成大事的人成就显露得较晚。《老子 四十一章》:“大方无隅,大器晚成。”

手不释卷[shǒu bù shì juàn] ,释义:手不离书本。形容勤学不倦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文帝纪》裴松之注引《典论·自叙》:“上(指曹操)雅好诗书文籍,虽在军旅,手不释卷。” 释:放开。卷:书本。

打草惊蛇[dǎ cǎo jīng shé] ,释义:明郎瑛《七修 类稿》卷二四:“打草惊蛇,乃南唐王鲁为当涂令,日营资产,部人诉主簿贪污,鲁曰:‘汝虽打草,吾已惊蛇。’” 后用以比喻做事不谨慎,行迹泄露,使对方有所警觉。

多多益善[duō duō yì shàn] ,释义:越多越好。《史记 淮阴侯列传》:“上问曰:‘如我能将几何?’信(韩信)曰:‘陛下不过能将十万。’上曰:‘ 于君何如?’曰:‘臣多多而益善耳。’” 益:更加。

打草惊蛇[dǎ cǎo jīng shé] ,释义:明郎瑛《七修 类稿》卷二四:“打草惊蛇,乃南唐王鲁为当涂令,日营资产,部人诉主簿贪污,鲁曰:‘汝虽打草,吾已惊蛇。’” 后用以比喻做事不谨慎,行迹泄露,使对方有所警觉。

大笔如椽[dà bǐ rú chuán] ,释义:椽:放在檩子上架着屋顶的木条。象椽子那样大的笔。形容著名的文章。也指有名的作家。

下车泣罪[xià chē qì zuì] ,释义:旧时称君主对人民表示关切。

先发制人[xiān fā zhì rén] ,释义:《汉书·项籍传》:“先发制人,后发制于人。” 原指战争中的双方先发动的能制人,后发动的就受制于人。后泛指先下手为强。

揠苗助长[yà miáo zhù zhǎng] ,释义:古时候宋国有个人,嫌禾苗长得太慢,就一棵棵地往上拔起一点,回家还夸口说:“今天我帮助苗长了!”他儿子听说后,到地里一看,苗都死了(见于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)。后用来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,急于求成,反而坏事。也说拔苗助长。

不屈不挠[bù qū bù náo] ,释义:形容在恶势力和困难面前意志十分坚强。《汉书·叙传下》:“乐昌(汉成帝丞相王商)笃实,不桡(通“挠”)不诎(通“屈”)。”挠(náo):弯曲。

百感交集[bǎi gǎn jiāo jí] ,释义:各种各样的感触交织在一起。

论功行赏[lùn gōng xíng shǎng] ,释义:论:按照。按功劳的大小给于奖赏。

负荆请罪[fù jīng qǐng zuì] ,释义:《史记·廉颇 蔺相如列传》记载,战国时赵国大将廉颇跟大臣蔺相如不和。后来他认识到了这样对国家不利,便脱了 上衣,背着荆条去向蔺相如谢罪,请他用荆条责罚。后用“负荆请罪”指主动向对方赔礼认错,请求对 方责罚。

必恭必敬[bì gōng bì jìng] ,释义:见〖毕恭毕敬〗。

水落石出[shuǐ luò shí chū] ,释义:宋苏轼《后赤壁赋》:“山高月小,水落石出。” 水落下去,石头自然就会显露出来。比喻事情真相大白。

车载斗量[chē zài dǒu liáng] ,释义:用车装,用斗量。形容数量很多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孙权传》裴松之注引《吴书》:“如臣之比(辈,一类),车载斗量,不可胜数。”

杞人忧天[qǐ rén yōu tiān] ,释义:《列子·天瑞》中说,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下来,自己无处安身,以致吃不下饭,睡不好觉。唐李白在《梁甫吟》中用这个典故写出“杞国无事忧天倾”的诗句。后用“杞人忧天”比喻毫无必要的忧虑和担心。

先声夺人[xiān shēng duó rén] ,释义:先造成声势以压倒对方。也比喻做事抢先一步。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。”《左传·昭公二十一年》:“厨人濮曰:‘军志有之,先人有夺人之心,后人有待其衰。’” 声:声势。夺:胜过。

南柯一梦[nán kē yī mèng] ,释义:淳于棼做梦到大槐安国做了南柯郡太守,享尽富贵荣华,醒来才知道是一场大梦,原来大槐安国就是住宅南边大槐树下的蚁穴,南柯郡就是大槐树南边的树枝(见于唐代李公佐《南柯太守传》)。后来用“南柯一梦”泛指一场梦,或比喻一场空欢喜。

风声鹤唳[fēng shēng hè lì] ,释义:《晋书· 谢玄传》:“闻风声鹤唳,皆以为王师已至。” 前秦苻坚带兵攻打东晋,被打得大败,逃走时听到风声 和鹤叫都以为是追兵。后用来形容人在非常害怕时听到一点声音,就十分恐慌紧张。唳(lì)。参见〔草木皆兵〕

百折不挠[bǎi zhé bù náo] ,释义:也说百折不回。形容意志坚强,屡受挫折而不屈服。汉蔡邕《太尉乔玄碑》:“有百折不挠、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。” 挠(náo):弯曲。

汗流浃背[hàn liú jiā bèi] ,释义:出汗多,湿透脊背。《后汉¹¦·伏皇后纪》:“操(曹操)出顾左右,汗流浃背。” 原形容极度惶恐或惭愧。现常用来形容满身大汗。

标新立异[biāo xīn lì yì] ,释义: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记载,支道林与冯怀两人在白马寺共同讨论《庄子·逍遥游》,“支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,立异义于众贤之外”。原意是说支能独创新意,立论与其他人不同。后多指提出新的见解。

寸草春晖[cùn cǎo chūn huī] ,释义:唐代孟郊《游子吟》诗:“谁言寸草心,报得三春晖。”后来用“寸草春晖”比喻父母恩情子女难以报答。

万死不辞[wàn sǐ bù cí] ,释义:万死:死一万次,形容冒生命危险。死一万次也不推辞。表示愿意拼死效劳。

三人成虎[sān rén chéng hǔ] ,释义:《战国策·魏策二》:“夫市之无虎明矣,然而三人言而成虎。” 意思是说,有三个人谎报市上有虎,听者就信以为真。比喻讹传一再重复,就可能以假充真。

一丘之貉[yī qiū zhī hé] ,释义:同一土山里的貉。比喻都是同类。《汉书·杨恽传》:“古与今,如一丘之貉。” 后比喻两者是同类的坏人。貉(hé):也叫狗獾。

别开生面[bié kāi shēng miàn] ,释义:唐杜甫《丹青引赠曹将军霸》诗:“凌烟功臣少颜色,将军下笔开生面。” 意思是凌烟阁里的功臣画像本来已经褪色了,只是经曹将军重画之后才显得有生气。后多用来形容文艺作品另创新的形式、风格等。

不伦不类[bù lún bù lèi] ,释义:不像这一类,也不像那一类,形容不成样子或不规范:翻译如果不顾本国语言的特点,死抠原文字句,就会弄出一些~的句子来,叫人看不懂。

为虎作伥[wèi hǔ zuò chāng] ,释义:旧时迷信传说,被老虎咬死的人变成鬼,又去引导老虎吃人,这种鬼叫伥。比喻充当恶人的爪牙,帮助干坏事。伥(chāng)。

夜郎自大[yè láng zì dà] ,释义:汉代西南邻国中,夜郎国(在今贵州西部)最大。夜郎国的国君问汉朝使臣道:“你们汉朝大呢?还是我们夜郎国大呢?”(见于《史记·西南夷列传》)后来用“夜郎自大”比喻妄自尊大。

奋不顾身[fèn bù gù shēn] ,释义:奋勇直前,不考虑自己的安危。汉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:“常思奋不顾身,以殉国家之急。”

开卷有益[kāi juàn yǒu yì] ,释义:打开书本看一看,就会有收益。宋王辟之《渑水燕谈录》卷六:“太宗(宋太宗)日阅《御览》三卷,因事有阙,暇日追补之,尝曰:‘开卷有益,朕不以为劳也。’”

望洋兴叹[wàng yáng xīng tàn] ,释义:《庄子·秋水》记载,河伯(黄河神)自以为大得了不得。后来到了海边,望见无边无际的海洋,才感到自己的渺小,于是仰望着海神,发出了叹息。后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没有条件,而感到无能为力。望洋:仰望的样子。

草木皆兵[cǎo mù jiē bīng] ,释义:公元383年,前秦苻坚出兵攻晋,前锋在安徽寿春洛涧被晋军打败。苻坚登寿春城瞭望,看到晋兵布阵严整,又望见八公山上的草木,以为都是晋兵,认为遇到了劲敌,因而感到害怕。后来就用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、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。

瓜田李下[guā tián lǐ xià] ,释义:古诗《君子行》:“瓜田不纳履,李下不正冠。”经过瓜田,不弯下身来提鞋,免得人家怀疑摘瓜;走过李树下面,不举起手来整理帽子,免得人家怀疑摘李子。后用“瓜田李下”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。

狼子野心[láng zǐ yě xīn] ,释义:比喻凶暴的人用心狠毒,野性难改。《左传·宣公四年》:“谚曰:‘狼子野心。’是乃狼也,其可畜乎!”

鱼目混珠[yú mù hùn zhū] ,释义:拿鱼眼睛冒充珍珠,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。

博而不精[bó ér bù jīng] ,释义:形容学识丰富,但不精深。

毛遂自荐[máo suì zì jiàn] ,释义:毛遂是战国时代赵国平原君的门客。秦兵攻打赵国,平原君奉命到楚国求救,毛遂自动请求跟着去。到了楚国,平原君跟楚王谈了一上午没有结果。毛遂挺身而出,陈述利害,楚王才答应派春申君带兵去救赵国(见于《史记·平原君列传》)。后来用“毛遂自荐”比喻自己推荐自己。

尸居余气[shī jū yú qì] ,释义:余气:最后一口气。象尸体一样但还有一口气,指人将要死亡。也比喻人暮气沉沉,无所作为。

拔帜易帜[bá zhì yì zhì] ,释义:帜:旗帜;易:换。比喻推翻别人,自己占有。

白头如新[bái tóu rú xīn] ,释义:白头:头发白了;新:新交。指交朋友彼此不能了解,时间虽久,仍跟刚认识一样。

望梅止渴[wàng méi zhǐ kě] ,释义:《世说新语·假谲》记载,三国时,曹操带兵长途行军,士兵们都很口渴,曹操便说:“前面就是一大片梅林,结了许多梅子,又甜又酸,可以解渴。” 士兵们听了,嘴里都流口水,一时也就不渴了。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,只好用空想来加以安慰。

火树银花[huǒ shù yín huā] ,释义:形容灯光和烟火灿烂绚丽。多用于节日夜晚。唐苏味道《正月十五夜》诗:“火树银花合,星桥铁锁开。”

乐不思蜀[lè bù sī shǔ] ,释义:《三国志·蜀书·后主传》裴松之注引《汉晋春秋》记载,蜀亡后,后主刘禅被安置在晋都洛阳。司马昭问他:“颇思蜀否?” 他说:“此间乐,不思蜀。” 后泛指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。

不学无术[bù xué wú shù] ,释义:既没有学问,也没有本领。《汉书·霍光传赞》:“然光不学亡(通“无(wú)”)术,暗于大理。”

一败涂地[yī bài tú dì] ,释义:形容失败到不可收拾的地步。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今置将不善,一败涂地。” 涂地:肝脑涂地的略语,形容死得很惨。

不堪回首[bù kān huí shǒu] ,释义:不忍再去回忆过去的经历或情景。

开天辟地[kāi tiān pì dì] ,释义:古代神话中说盘古氏开天辟地,从此才有人类。后来用“开天辟地”比喻有史以来。辟:开辟。

兵贵神速[bīng guì shén sù] ,释义:《三国志·魏书·郭嘉传》:“嘉言曰:‘兵贵神速。’” 指用兵贵在行动特别迅速。

白面书生[bái miàn shū shēng] ,释义:指年轻的读书人,也指面孔白净的读书人。

一暴十寒[yī pù shí hán] ,释义:晒一天,冻十天。比喻学习或工作等常常间断,没有恒心。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,一日暴之,十日寒之,未有能生者也。” 暴(pù):同“曝”,晒。

坐井观天[zuò jǐng guān tiān] ,释义:比喻眼光狭小,见识短浅。唐韩愈《原道》:“坐井而观天,曰天小者,非天小也。”

残杯冷炙[cán bēi lěng zhì] ,释义:吃剩的酒食。喻指权贵的施舍。唐杜甫《奉赠韦左丞丈》诗:“残杯与冷炙,到处潜悲辛。”

风吹草动[fēng chuī cǎo dòng] ,释义:比喻轻微 的动荡或变故。

空中楼阁[kōng zhōng lóu gé] ,释义:指海市蜃楼,多用来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、计划等。

草菅人命[cǎo jiān rén mìng] ,释义:《汉书·贾谊传》:“其视杀人,若艾(yì,通“刈”)草菅然。”原意是批评秦二世胡亥把杀人看得像割草一样随便。后用草菅人命形容漠视人的生命,任意加以残害。菅(jiān):一种草。

曾参杀人[zēng shēn shā rén] ,释义:比喻流言可畏。

刮目相看[guā mù xiāng kàn] ,释义:《三国志·吴书·吕蒙传 》裴松之注引《江表传》:“士别三日,即更刮目相待。” 意思是离别三天,就应该用新的眼光看待。指别人已有进步,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。

小心翼翼[xiǎo xīn yì yì] ,释义:谨慎小心,一点不敢疏忽的样子。《诗经·大雅·大明》:“维此文王,小心翼翼。” 翼翼:严肃,谨慎。

捕风捉影[bǔ fēng zhuō yǐng] ,释义:也说望风捕影。《汉书·郊祀志下》:“听其言,洋洋满耳,若将可遇;求之,荡荡如系风捕景(通“影”),终不可得。”这本是汉成帝时光禄大夫谷永谏成帝不要相信鬼神,揭穿巫师骗局的话。比喻说话、做事以不可靠的传闻或表面现象作根据。

妄自尊大[wàng zì zūn dà] ,释义:狂妄地自以为了不起,不把别人放在眼里。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:“子阳(公孙述)井底蛙耳,而妄自尊大。”

返老还童[fǎn lǎo huán tóng] ,释义:老年人又恢复青春。形容老人充满了活力。

东施效颦[dōng shī xiào pín] ,释义:美女西施病了,皱着眉头,按着心口。同村的丑女人看见了,觉得姿态很美,也学她的样子,却丑得可怕(见于《庄子·天运》)。后人把这个丑女人称作东施。“东施效颦”比喻盲目模仿,效果很坏。

覆水难收[fù shuǐ nán shōu] ,释义:泼在地上的水 再也不能收回了。相传汉时朱买臣,原来家境贫穷,其妻要求离异。后买臣做了大官,其妻又要求复婚。买臣取一盆水泼在地上,让她再收回来,表示夫妻关系已无可挽回。后用来比喻某事已成定局,无可 挽回。

入木三分[rù mù sān fēn] ,释义:传说王羲之笔法有力,在板上写字,木工刻字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有三分深。见唐张怀瓘《书断·王羲之》。后用来形容书法笔力强劲。也用来比喻分析问题深刻。

冰山难靠[bīng shān nán kào] ,释义:比喻不能长久的权势,难于依靠。

好好先生[hǎo hǎo xiān sheng] ,释义:一团和气、与人无争,不问是非曲直、只求相安无事的人。

老马识途[lǎo mǎ shí tú] ,释义: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打仗,回来时迷失了路途。管仲放老马在前面走,就找到了道路(见于《韩非子·说林上》)。比喻阅历多的人富有经验,熟悉情况,能起引导作用。

不合时宜[bù hé shí yí] ,释义:时宜:当时的需要和潮流。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。也指不合世俗习尚。

马首是瞻[mǎ shǒu shì zhān] ,释义:士兵看着将帅马头的方向而进退。《左传·襄公十四年》:“荀偃令曰:‘鸡鸣而驾,塞井夷灶,唯余马首是瞻。’” 后比喻追随别人来定行止。

老生常谈[lǎo shēng cháng tán] ,释义:老书生经常讲的话。比喻听厌了的没有新鲜意思的话。原作老生常谭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管辂传》:“此老生之常谭。” 老生:年老的读书人。

孟母三迁[mèng mǔ sān qiān] ,释义: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,三次迁居。汉赵岐《孟子题词》:“孟子生有淑质,幼被慈母三迁之教。”

老马识途[lǎo mǎ shí tú] ,释义: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打仗,回来时迷失了路途。管仲放老马在前面走,就找到了道路(见于《韩非子·说林上》)。比喻阅历多的人富有经验,熟悉情况,能起引导作用。

乘人之危[chéng rén zhī wēi] ,释义:趁别人困难、危急的时候去要挟或侵害人家。

高枕无忧[gāo zhěn wú yōu] ,释义:把枕头垫得高高的,安心地睡大觉。《战国策·魏策一》:“事秦,则楚韩必不敢动,无楚韩之患,则大王高枕而卧,国必无忧矣。” 后多用来形容平安无事,无忧无虑。

庖丁解牛[páo dīng jiě niú] ,释义:庖丁:厨工;解:肢解分割。比喻经过反复实践,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,做事得心应手,运用自如。

草船借箭[cǎo chuán jiè jiàn] ,释义:运用智谋,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。

博士买驴[bó shì mǎi lǘ] ,释义:博士:古时官名。博士买了一头驴子,写了三纸契约,没有一个“驴”字。讥讽写文章长篇累牍而说不到点子上。

悬梁刺股[xuán liáng cì gǔ] ,释义: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记载,苏秦“读书欲睡,引锥自刺其股。”《太平御览》卷三六三引《汉书》说孙敬好学,“晨夕不休,及至眠睡疲寝,以绳系头,悬屋梁。”后用“悬梁刺股”形容刻苦学习。股:大腿。

百丈竿头[bǎi zhàng gān tóu] ,释义:佛教语,百丈高的竿子,比喻道行达到很高境界。

如火如荼[rú huǒ rú tú] ,释义:《国语·吴语》:“…望之如荼…望之如火。” 像火那样红,像荼那样白。原形容军容之盛。后用来形容气势旺盛或热烈。荼(tú):一种茅草的白花。

未雨绸缪[wèi yǔ chóu móu] ,释义:《诗经·豳风·鸱鸮》:“迨天之未阴雨…绸缪牖户。” 意思是说,在天还没下雨的时候,就修补好房屋的门窗。后用以比喻事先做好准备。绸缪(chóumóu):修补。

邯郸学步[hán dān xué bù] ,释义:《庄子·秋水》记载,有一个燕国人到赵国的首都邯郸去,看到那里人走路的姿势很美,就跟着学起来。结果不但学得不像,而且把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了,只好爬着回去。比喻生搬硬套,机械地模仿别人,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,反而会把自己原有的本事也丢掉。

不贪为宝[bù tān wéi bǎo] ,释义:表示以不贪为可贵、崇高,也表示廉洁奉公。

雕虫小技[diāo chóng xiǎo jì] ,释义:比喻微不 足道的技能,多指文字技巧。唐李白《与韩荆州书》:“恐雕虫小技,不合大人。”

缘木求鱼[yuán mù qiú yú] ,释义: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以若所为,求若所欲,犹缘木而求鱼也。”用那样的办法来追求那样的目的,就像爬到树上去找鱼一样。比喻方向、方法不对,一定达不到目的。

鹬蚌相争[yù bàng xiāng zhēng] ,释义:“鹬蚌相争,渔翁得利”的省语。比喻双方相持不下,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。

分道扬镳[fēn dào yáng biāo] ,释义:也说分路扬镳。原指分路而行。后多比喻因目标不同而各走各的路。《北史·魏宗室河间公齐传》:“洛阳,我之 丰沛,自应分路扬镳。” 扬镳:驱马前进。镳(biāo):马嚼子。

一叶障目[yī yè zhàng mù] ,释义:一叶蔽目。

囫囵吞枣[hú lún tūn zǎo] ,释义:把枣子整个吞下去。比喻读书等不经消化理解,笼统接受。

捕风捉影[bǔ fēng zhuō yǐng] ,释义:也说望风捕影。《汉书·郊祀志下》:“听其言,洋洋满耳,若将可遇;求之,荡荡如系风捕景(通“影”),终不可得。”这本是汉成帝时光禄大夫谷永谏成帝不要相信鬼神,揭穿巫师骗局的话。比喻说话、做事以不可靠的传闻或表面现象作根据。

鹬蚌相争[yù bàng xiāng zhēng] ,释义:“鹬蚌相争,渔翁得利”的省语。比喻双方相持不下,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。

鸡鸣狗盗[jī míng gǒu dào] ,释义:战国时,齐国孟尝君被秦国扣留。他的一个门客装做狗夜里潜入秦宫,偷出本已献给秦王的狐白裘献给秦王的爱姬,才得释放。孟尝君深夜到函谷关,城门紧闭,他的另一个门客学公鸡叫,骗开城门,才得脱险逃回齐国(见于《史记·孟尝君列传》)。后来用“鸡鸣狗盗”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。

发奸擿伏[fā jiān tī fú] ,释义:揭发隐藏的坏 人坏事。形容吏治精明。《汉书·赵广汉传》:“其发奸擿伏如神。” 擿(tī):揭发。伏:隐瞒的坏事。

伯乐相马[bó lè xiàng mǎ] ,释义:伯乐:相传为秦穆公时的人,姓孙名阳,善相马。指个人或集体发现、推荐、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。

七擒七纵[qī qín qī zòng] ,释义:诸葛亮出兵南方,把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了七次,放了七次,孟获心服,不再来攻。见《三国演义》。后用以比喻运用策略,有效地控制对方。擒:捉拿。纵:放。

髀肉复生[bì ròu fù shēng] ,释义:《三国志·蜀书·先主传》裴松之注引《九州春秋》说:刘备有一次见自己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,自叹“今不复骑,髀里肉生”。后用“髀肉复生”表示慨叹久处安逸,想要有所作为。

悬梁刺股[xuán liáng cì gǔ] ,释义: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记载,苏秦“读书欲睡,引锥自刺其股。”《太平御览》卷三六三引《汉书》说孙敬好学,“晨夕不休,及至眠睡疲寝,以绳系头,悬屋梁。”后用“悬梁刺股”形容刻苦学习。股:大腿。

师出无名[shī chū wú míng] ,释义:没有理由而出兵打仗,泛指做某件事缺乏正当理由。

蓝田生玉[lán tián shēng yù] ,释义:古时蓝田县(在今陕西)出产美玉,因用以比喻名门出贤子弟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诸葛恪传》裴松之注引《江表传》:“恪少有才名…(孙)权见而奇之,谓(其父)瑾曰:‘蓝田生玉,真不虚也。’”

望梅止渴[wàng méi zhǐ kě] ,释义:《世说新语·假谲》记载,三国时,曹操带兵长途行军,士兵们都很口渴,曹操便说:“前面就是一大片梅林,结了许多梅子,又甜又酸,可以解渴。” 士兵们听了,嘴里都流口水,一时也就不渴了。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,只好用空想来加以安慰。

精卫填海[jīng wèi tián hǎi] ,释义:古代神话。据《山海经·北山经》记载,炎帝的女儿在东海淹死,变为精卫鸟,每天衔西山的木石来填东海,想把东海填平。旧时用以比喻有深仇大恨,积极设法报复。后用以比喻不畏艰难,不达目的,誓不罢休的决心。

马革裹尸[mǎ gé guǒ shī] ,释义:用马皮把尸体包起来。指在战场上壮烈牺牲。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:“男儿要当死于边野,以马革裹尸还葬耳,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!”

才高八斗[cái gāo bā dǒu] ,释义:形容文才非常高。见〖八斗才〗。

奉公守法[fèng gōng shǒu fǎ] ,释义:奉行公事,遵守法令。指以公事为重,不徇私情。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以君之贵,奉公如法,则上下 平。”

囫囵吞枣[hú lún tūn zǎo] ,释义:把枣子整个吞下去。比喻读书等不经消化理解,笼统接受。

穷兵黩武[qióng bīng dú wǔ] ,释义:用尽全部兵力,任意发动战争。形容十分好战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陆抗传》:“穷兵黩武,动费万计。” 黩武:滥用武力。

乘兴而来[chéng xìng ér lái] ,释义:乘:趁,因;兴:兴致,兴趣。趁着兴致来到,结果很扫兴的回去。

不寒而栗[bù hán ér lì] ,释义:不冷而发抖。形容非常恐惧。《史记·酷吏列传》:“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,其后郡中不寒而栗。” 栗:发抖。

拔山举鼎[bá shān jǔ dǐng] ,释义:形容力量超人或气势雄伟。

不拘一格[bù jū yī gé] ,释义: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:文艺创作要~,体裁可以多样化。

十行俱下[shí háng jù xià] ,释义:眼睛一瞥就能看下十行文字。形容读书极快。

博而不精[bó ér bù jīng] ,释义:形容学识丰富,但不精深。

惊弓之鸟[jīng gōng zhī niǎo] ,释义:被弓箭吓怕了的鸟。比喻受过某种惊吓,遇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的人。《晋书·王鉴传》:“黩武之众易动,惊弓之鸟难安。”

危如累卵[wēi rú lěi luǎn] ,释义:也说危于累卵。像堆起来的蛋一样,很容易倒下来打碎。比喻情况非常危险。《战国策·秦策四》:“君危于累卵。” 累(lěi)。

毛遂自荐[máo suì zì jiàn] ,释义:毛遂是战国时代赵国平原君的门客。秦兵攻打赵国,平原君奉命到楚国求救,毛遂自动请求跟着去。到了楚国,平原君跟楚王谈了一上午没有结果。毛遂挺身而出,陈述利害,楚王才答应派春申君带兵去救赵国(见于《史记·平原君列传》)。后来用“毛遂自荐”比喻自己推荐自己。

庄周梦蝶[zhuāng zhōu mèng dié] ,释义: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,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。

鸟尽弓藏[niǎo jìn gōng cáng] ,释义:比喻事情成功以后,把曾经出过力的人一脚踢开。见〖兔死狗烹〗。

赴汤蹈火[fù tāng dǎo huǒ] ,释义:晋嵇康《与山 巨源绝交书》:“长而见羁,则狂顾顿缨,赴汤蹈火。” 形容不畏艰险,奋不顾身:为了解救被俘 的同志,我们~,在所不辞。汤:滚开的水。蹈:踩。

宾至如归[bīn zhì rú guī] ,释义:客人到此,有在家之感。形容接待客人热情周到。《左传·襄公三十一年》:“宾至如归,无宁灾患。”

病入膏肓[bìng rù gāo huāng] ,释义:《左传·成公十年》:“疾不可为也,在肓之上,膏之下,攻之不可,达之不及,药不至焉。” 意思是说疾病要是深入到肓(心脏与膈膜之间)之上、膏(心尖脂肪)之下,那就任何药力都不能达到,因而也难于治好。后用“病入膏肓”形容病情严重到了无法医治的地步。也比喻事情严重到了不可挽救的程度。肓(huāng)。

大腹便便[dà fù pián pián] ,释义:肚子肥大的样 子(含贬义)。《后汉书 边韶传》:“边孝先,腹便便。” 便(pián)。

城狐社鼠[chéng hú shè shǔ] ,释义:也说社鼠城狐。城墙洞里的狐狸,土地庙里的老鼠。《晋书·谢鲲传》:“王敦谓鲲曰:‘刘隗奸邪,将危社稷,吾欲除君侧之恶,匡主济时,何如?’对曰:‘隗诚始祸,然城狐社鼠也。’” 比喻凭借权势为非作歹的坏人。

版权声明:本文摘录自新华字典、康熙字典、汉语字典、网络等多渠道,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。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