洗骨葬[xǐ gǔ zàng] ,释义:旧葬俗,死者葬后二三年,开棺洗骨,贮瓦瓶内再埋。清 赵翼《陔馀丛考·洗骨葬》:“然又有洗骨葬者,江西 广信府 一带风俗,既葬二三年后,輒启棺洗骨使浄,别贮瓦缾内埋之……按,《南史·顾宪之传》,宪之 为 衡阳 内史,其土俗人有病,輙云先亡为祸,乃开塚剖棺,水洗枯骨,名为除祟,则此俗由来久矣。”
头盖骨[tóu gài gǔ] ,释义:即顶骨。张天翼《在城市里》二三:“他感到他的头盖骨在往下压着,觉得脑顶上戴着了一顶好几斤重的铁帽子。”参见“顶骨”。
杨骨槌[yáng gǔ chuí] ,释义:宋 杨景宗 的绰号。
买骏骨[mǎi jùn gǔ] ,释义:战国 时,燕昭王 要招揽贤才,郭隗 喻以故事:从前有国君欲以千金求千里马,三年未得。有人花五百金买一死千里马的头回报,国君大怒,此人对曰:“死马且买之五百金,况生马乎?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,马今至矣!”不久果然买得三匹千里马。见《战国策·燕策一》。后因以“买骏骨”为求贤若渴之典。唐 杜甫《赠崔十三评事公辅》诗:“燕王 买骏骨,渭老 得熊羆。”唐 李贺《马诗》之十三:“堆金买骏骨,将送 楚襄王。”亦省作“买骏”、“买骨”。闽 徐夤《偶题》诗之一:“买骨须求騏驥骨,爱毛宜採凤凰毛。”唐 韩琮《咏马》:“难逢 王济 知音癖,欲就 燕昭 买骏名。”明 王錂《春芜记·忤奸》:“你空费着买骏黄金,怎知他把駑駘来鞚引。”清 陈维崧《齐天乐·梅庐花下送潘原白之蓟门友人之彭城》词:“今日游 燕,问谁买骏有如此。”清 丘逢甲《十一用久旱得雨初霁饮人境庐时闻和局将定韵》之二:“悲歌 易水 无豪侠,买骨 金臺 有钝駑。”
乌骨鸡[wū gǔ jī] ,释义:黑骨头的鸡。可入药,治多种疾病。
骨碎补[gǔ suì bǔ] ,释义:多年生蕨类植物。羽状复叶,小叶三角形和卵圆形,根茎细长,肉质,多长在树干或岩石上。根茎入药,治骨折、创伤等。明 谢肇淛《五杂俎·物部三》:“预知子、不留行、骨碎补、益母、狼毒,以性名者也。”明 李时珍《本草纲目·草九·骨碎补》﹝释名﹞引 陈藏器 曰:“骨碎补本名猴薑。开元 皇帝以其主伤折,补骨碎,故命此名。或作骨碎布,讹矣。”
反骨仔[fǎn gǔ zǎi] ,释义:代表吃里扒外的人,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叛徒。
滴骨亲[dī gǔ qīn] ,释义:旧说谓以血滴骨能辨别亲属真伪,因此亦称亲生关系为滴骨亲。
焚骨咒[fén gǔ zhòu] ,释义:本诗为辽代诗歌,作者已不详。
骨碎补[gǔ suì bǔ] ,释义:多年生蕨类植物。羽状复叶,小叶三角形和卵圆形,根茎细长,肉质,多长在树干或岩石上。根茎入药,治骨折、创伤等。明 谢肇淛《五杂俎·物部三》:“预知子、不留行、骨碎补、益母、狼毒,以性名者也。”明 李时珍《本草纲目·草九·骨碎补》﹝释名﹞引 陈藏器 曰:“骨碎补本名猴薑。开元 皇帝以其主伤折,补骨碎,故命此名。或作骨碎布,讹矣。”
脚骨拐[jiǎo gǔ guǎi] ,释义:亦作“脚古拐”。方言。即脚踝。
虎骨酒[hǔ gǔ jiǔ] ,释义:用虎骨浸泡的药酒,有止痛、祛风寒等功效。
骨灰殿[gǔ huī diàn] ,释义:新加坡出现“六星级”全冷气设备的私营骨灰殿——富贵山庄。
接骨眼[jiē gǔ yǎn] ,释义:节骨眼。比喻紧要的、能起决定作用的时机或环节。
脊心骨[jǐ xīn gǔ] ,释义:脊骨。比喻可依靠的人或事物。
香桃骨[xiāng táo gǔ] ,释义:比喻女子的坚贞风骨。
收骨头[shōu gǔ tou] ,释义:吴语词汇,指收心。
捻骨相[niǎn gǔ xiāng] ,释义:旧时相命术的一种,相命时捏摸被相者的骨骼以断其吉凶、命运。
硬骨鱼[yìng gǔ yú] ,释义:鱼的一大类,骨骼大部坚硬,椎骨的主体常为两凹状,鳃多为栉状,鳍有硬刺。供食用的鱼多属硬骨鱼类。
后枕骨[hòu zhěn gǔ] ,释义:枕骨。因在头部后面,故称。
追骨风[zhuī gǔ fēng] ,释义:为菊科植物禹洲漏芦的花序。
乌骨鸡[wū gǔ jī] ,释义:黑骨头的鸡。可入药,治多种疾病。
狸骨帖[lí gǔ tiē] ,释义:1.晋朝书法家王羲之所书法帖名。","2.貍骨帖:古帖名。
骨间肌[gǔ jiān jī] ,释义:掌和跖部后面的肌肉。
五指骨[wǔ zhǐ gǔ] ,释义:骨名,即今天解剖学掌骨,各手掌骨分5块,属长骨。
骨董羹[gǔ dǒng gēng] ,释义:取鱼肉蔬菜等杂混烹制而成的羹。
骨顶鸡[gǔ dǐng jī] ,释义:鸟,体形较大,头颈黑色,额部有白色角质骨顶,羽毛黑灰色,腹部羽色较浅,群栖在河流、沼泽地带,善于游泳,并能潜水,吃植物嫩叶和昆虫、小鱼等。也叫白骨顶。
虎骨酒[hǔ gǔ jiǔ] ,释义:用虎骨浸泡的药酒,有止痛、祛风寒等功效。
附骨针[fù gǔ zhēn] ,释义:“东邪”黄药师的独门暗器,只要伸手在敌人身上一拍,那针便深入肉里,牢牢钉在骨骼的关节之中。
骨肉瘤[gǔ ròu liú] ,释义:常见的恶性骨肿瘤。其恶性程度较高,预后较差。多见于十至二十五岁的青少年,男多于女。好发于四肢长骨的两端。早期表现为间歇性的隐痛,不久便变为持续性的剧痛。
黄骨髓[huáng gǔ suǐ] ,释义:含有很多脂肪细胞的黄色骨髓,存在于成年人长骨的骨腔内。
没骨花[méi gǔ huā] ,释义:北宋 徐崇嗣 画花卉,仅用彩色描绘,不加勾勒,谓之“没骨花”。
龙尾骨[lóng wěi gǔ] ,释义:龙尾骨就是脊椎的最后一条骨头,脊椎形状似龙,龙尾骨在肛门的上方。
老骨头[lǎo gǔ tou] ,释义:老年人自称的谦词。唐 郫城令《示女》诗:“深宫富贵事风流,莫忘生身老骨头。”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回:“大爷不用着急,靠我一个人,挺着这把老骨头,也送你到 淮安 了。”李準《不能走那条路》:“张拴 他爹临死时对 张拴 说:‘早晚咱有地,再埋我这老骨头。’”
有骨头[yǒu gǔ tou] ,释义:1.有骨气。","2.〈方〉话里含尖刻,挖苦之意。
玉枕骨[yù zhěn gǔ] ,释义:人脑后隆起之骨。即枕骨。
骨挝脸[gǔ wō liǎn] ,释义:形容瘦削的脸型。《西游记》第六七回:“你这厮,骨挝脸,磕额头,塌鼻子,凹頡腮。”
獐骨汤[zhāng gǔ tāng] ,释义:是一种药名,主治产后虚乏,五劳七伤,虚损不足,脏腑冷热不调。
骨灰盒[gǔ huī hé] ,释义:存放尸体火化后骨灰的盒子。
断骨契[duàn gǔ qì] ,释义:将房屋田地彻底出卖,载明永不回赎或再行找补的契约。
抹骨牌[mǒ gǔ pái] ,释义:用骨牌娱乐或赌博。抹牌的一种。
穷骨头[qióng gǔ tou] ,释义:1.贫贱之身。","2.指穷人的骨气。
赐骸骨[cì hái gǔ] ,释义:古代大臣请求致仕的婉词。
桡骨头[ráo gǔ tou] ,释义:跌倒瞬间猛然拉住患儿手致伤。
金刚骨[jīn gāng gǔ] ,释义:1.指枣木作的杵臼。","2.植物名。即菝葜。
啃骨头[kěn gǔ tou] ,释义:1.用牙剥食骨头上的肉。","2.比喻难做的而又没有什么油水的工作,常和吃肉对举。
乞骸骨[qǐ hái gǔ] ,释义: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: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。简作乞骸上书乞骸骨。--《后汉书.张衡传》
响骨膏[xiǎng gǔ gāo] ,释义:是一种药物,主治风寒湿痹,筋骨肿胀,走注疼痛。
建安骨[jiàn ān gǔ] ,释义:指 汉 魏 之际 曹操 父子和 建安 七子等人诗文的刚健遒劲的风格。建安,汉献帝 年号。唐 李白《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》诗:“蓬莱 文章建安骨,中间 小谢 又清发。”王琦 注:“东汉建安 之末,有 孔融、王粲、陈琳、徐干、刘楨、应瑒、阮瑀 及 曹 氏父子所作之诗,世谓之建安体。风骨遒上,最饶古气。”亦称“建安风骨”。宋 严羽《沧浪诗话·诗评》:“黄初 之后,惟 阮籍《咏怀》之作极为高古,有建安风骨。”
筋骨人[jīn gǔ rén] ,释义:瘦而身子骨结实的人。
玉枕骨[yù zhěn gǔ] ,释义:人脑后隆起之骨。即枕骨。
刮骨盐[guā gǔ yán] ,释义:曲调名。盐犹“引”。
龙骨车[lóng gǔ chē] ,释义:也叫翻车、踏车、水车。用人、畜、风和水力带动提水的一种传统排灌工具。公元186年由东汉时的毕岚发明,三国时魏人马钧又加以改进,是当时先进的灌溉工具。
骨董饭[gǔ dǒng fàn] ,释义:混杂鱼肉诸物的饭。
鹳骨腮[guàn gǔ sāi] ,释义:颜面骨突出的腮帮子。
没骨图[méi gǔ tú] ,释义:谓不用墨笔勾勒,直接以彩色描绘的画。
九贵骨[jiǔ guì gǔ] ,释义:古称:“头无异骨,难成贵相”。而异骨,往往指的是九贵骨。
老骨头[lǎo gǔ tou] ,释义:老年人自称的谦词。唐 郫城令《示女》诗:“深宫富贵事风流,莫忘生身老骨头。”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回:“大爷不用着急,靠我一个人,挺着这把老骨头,也送你到 淮安 了。”李準《不能走那条路》:“张拴 他爹临死时对 张拴 说:‘早晚咱有地,再埋我这老骨头。’”
歪剌骨[wāi là gǔ] ,释义:亦作“歪辣骨”。亦作“歪剌姑”。比喻卑劣下贱的人。詈词,旧时多用于妇女。明 沉德符《野获编·词曲·俚语》:“又北人詈妇之下劣者曰歪辣骨,询其故,则云牛身自毛骨皮肉以至通体无一弃物,惟两角内有天顶肉少许,其秽逼人,最为贱恶,以此比之粗婢。后又问京师之熟諳市语者,则又不然。云往时 宣德 间,瓦剌 为中国频征,衰弱贫苦,以其妇女售与边人,每口不过酬几百钱,名曰瓦剌姑,以其貌寝而价廉也。二説未知孰是。”元 杨显之《酷寒亭》第二折:“我駡你这歪剌骨,我駡你这泼东西。”《金瓶梅词话》第十二回:“﹝ 潘金莲 ﹞向 雪娥 踢了几脚駡道:‘贼歪剌骨!’”《醉醒石》第九回:“我今日为好,倒著了个歪剌姑气。”《野叟曝言》第六九回:“又全 駡道:‘好歪辣骨儿!你们既做妾媵,家有主,国有王,你不凭我使唤,凭谁使唤。’”
骨灰盒[gǔ huī hé] ,释义:存放尸体火化后骨灰的盒子。
龙宫骨[lóng gōng gǔ] ,释义:龙宫骨,围绕双眼的骨头为龙宫骨,代表人生的毅力,做事的专注心,当然也要求此骨肉丰,不陷不突,有此骨相者,人生无论成就大小,多有成功,可在行业中成为佼佼者。“脱谷为糠,其髓斯存”,神之渭也。“山骞不崩,唯百为镇”,骨之谓也。一身精神,具乎两目;一身骨相,具乎面部。一个人的精神状态,主要集中在他的两只眼睛里;一个人的骨骼丰俊,主要集中在他的一张面孔上。精神和骨骼就像两扇大门,命运就像深藏于内的各种宝藏物品,察看人们的精神和骨骼,就相当于去打开两扇大门。门打开之后,自然可以测知人的富贵和贫贱程度了。所以,精气神和骨骼,是观人的第一要决。
强肋骨[qiáng lèi gǔ] ,释义:身体结构的肋骨形态状态比一般人 强,有时也来形容一个人能吃苦耐劳,有毅力。
皮包骨[pí bāo gǔ] ,释义:形容极端消瘦。也说皮包骨头。
成骨穴[chéng gǔ xué] ,释义:成骨,经外奇穴名。
头盖骨[tóu gài gǔ] ,释义:即顶骨。张天翼《在城市里》二三:“他感到他的头盖骨在往下压着,觉得脑顶上戴着了一顶好几斤重的铁帽子。”参见“顶骨”。
敲脚骨[qiāo jiǎo gǔ] ,释义:在工作过程中敲诈主顾(非暴力手段),逼使主顾加付报酬。
锁子骨[suǒ zǐ gǔ] ,释义:1.亦作“鏁子骨”。见“锁骨”。","2.相传唐大历时,延州一妇人死,有西域胡僧敬礼焚香、围绕赞叹于其墓,谓彼即锁骨菩萨。“众人即开墓,视遍身之骨,钩结皆如锁状,果如僧言。州人异之,为设大斋,起塔焉。”见唐李复言《续玄怪录·延州妇人》。因指得道之人联结如锁状的骨节。
花骨头[huā gū tou] ,释义:指骰子、骨牌之类的赌具。
内骨骼[nèi gǔ gé] ,释义:人或高等动物体内的支架,是由许多块骨头和软骨组成的。见〖骨骼〗。
脑盖骨[nǎo gài gǔ] ,释义:颅顶骨。又称天灵盖、仙人盖。
骨牌凳[gǔ pái dèng] ,释义:面呈长方形似骨牌的木凳。
扇骨子[shàn gǔ zi] ,释义:支撑扇面的一组窄而薄的小棍或板条(有木质的、骨质的、象牙质的)
千里骨[qiān lǐ gǔ] ,释义:千里马的骨骼。比喻英俊不凡的气质。宋 苏轼《送欧阳推官赴华州监酒》诗:“喜见三少年,俱有千里骨。”
第一骨[dì yī gǔ] ,释义:古 新罗国 谓王侯族为第一骨,其余贵族为第二骨。
骨棱棱[gǔ léng léng] ,释义:骨架凸现貌。形容十分消瘦。
五趾骨[wǔ zhǐ gǔ] ,释义:五趾骨为骨名,与跖骨构成跖趾关节,针灸学中经外奇穴八风穴位于趾骨间,可治疗趾痛、足跗肿痛等病症。
业骨头[yè gǔ tou] ,释义:犹言业身躯。多用于老年。元 秦简夫《东堂老》楔子:“为儿女担忧鬢已丝,为家貲身亡心未死,将这把业骨头常好是费神思。”元 杨梓《霍光鬼谏》第三折:“不争剖开亡父新坵塚,不教人唾駡微臣业骨头,勋业都休。”
黑骨头[hēi gǔ tou] ,释义:黑骨头代表劳动人民,白骨头代表贵族,出自某些民族的传说。
照骨宝[zhào gǔ bǎo] ,释义:传说中的古镜名。能映现内脏和骨骼。
骨肉瘤[gǔ ròu liú] ,释义:常见的恶性骨肿瘤。其恶性程度较高,预后较差。多见于十至二十五岁的青少年,男多于女。好发于四肢长骨的两端。早期表现为间歇性的隐痛,不久便变为持续性的剧痛。
鱼骨形[yú gǔ xíng] ,释义:形如鱼骨,主惊痰发热。
麇骨酒[jūn gǔ jiǔ] ,释义:一种主治阴虚肾弱、久服令人肥白的药酒。
安车骨[ān chē gǔ] ,释义:古部落名。靺鞨族七部落之一。在今 黑龙江省 宾县 及 五常县 境。有农业,种植粟、麦、穄。又有养猪业,但主要以射猎为业。穴居,性骁勇。参阅《隋书·东夷传·靺鞨》、《金史·世纪序》。
骨肉亲[gǔ ròu qīn] ,释义:指血统关系亲密的家人,如父母子女、兄弟姊妹等。唐 杜甫《戏赠阌乡秦少府短歌》:“去年行宫当太白,朝廻君是同舍客,同心不减骨肉亲,每语见许文章伯。”明 刘基《丙申二月别绍兴诸公》诗:“岂无骨肉亲?太半生死隔。”
骨利干[gǔ lì gàn] ,释义:古部族名。在 瀚海(今 贝加尔湖)北,有二俟斤治之。产良马和百合草。贞观 二十一年(公元647年)遣使来献马,唐 以其地为 玄阙州。龙朔 中(公元661-663年)改名 余吾州,隶 瀚海都督府。唐 段成式《酉阳杂俎·忠志》:“骨利干国 献马百匹,十匹尤骏,上为製名。”《新唐书·回鹘传上》:“回紇,其先 匈奴 也,俗多乘高轮车,元魏 时亦号 高车 部,或曰 敕勒,讹为 铁勒。其部落曰 袁紇、薛延陀、契苾羽、都播、骨利干 ……凡十有五种,皆散处磧北。”清 袁枚《随园随笔·测天三家以外诸说》:“然三家外,散见各家论天地有极奇者,《唐书》太宗 收 骨利干,其地夜短,煮羊脾未熟,天即明。”亦省称“骨利”。《太平广记》卷四八○引《神异录》:“骨利国 居 迴紇 北方,瀚海 之北。胜兵四千,地出名马。昼长夜短,天色正臐,煮一羊胛才熟,东方已曙,盖近日入之所也。”
骨岩岩[gǔ yán yán] ,释义:瘦削貌。 元 关汉卿 《谢天香》第四折:“你休问我,可怎生骨岩岩脸儿黄瘦。”亦作“ 骨嵓嵓 ”。 元 刘唐卿 《降桑椹》第二折:“俺母亲骨嵓嵓身躯老耄。”
建安骨[jiàn ān gǔ] ,释义:指 汉 魏 之际 曹操 父子和 建安 七子等人诗文的刚健遒劲的风格。建安,汉献帝 年号。唐 李白《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》诗:“蓬莱 文章建安骨,中间 小谢 又清发。”王琦 注:“东汉建安 之末,有 孔融、王粲、陈琳、徐干、刘楨、应瑒、阮瑀 及 曹 氏父子所作之诗,世谓之建安体。风骨遒上,最饶古气。”亦称“建安风骨”。宋 严羽《沧浪诗话·诗评》:“黄初 之后,惟 阮籍《咏怀》之作极为高古,有建安风骨。”
骨溜溜[gǔ liū liū] ,释义:形容眼睛灵活转动的样子。叶圣陶《寒假的一天》:“另外一些人把整个脑袋藏在皮帽子和大衣的高领子里,光露出两只眼睛,骨溜溜的,观赏早市的景色。”茅盾《小圈圈里的人物》:“一对圆眼睛骨溜溜地,怪惹人爱怜。”陈允豪《海滨一少年》:“阿其 吃完了一碗面,眼睛骨溜溜朝四面看了一下,没有看到其他客人。”
乞骸骨[qǐ hái gǔ] ,释义: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: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。简作乞骸上书乞骸骨。--《后汉书.张衡传》
竹节骨[zhú jiē gǔ] ,释义:中医指人手各指的第二节。
骨崖崖[gǔ yá yá] ,释义:1.亦作“ 骨捱捱 ”。","2.瘦削貌。 元 张可久 《殿前欢·秋思》曲:“写新愁,一声羌管满天秋,骨崖崖人比山容瘦。” 元 谷子敬 《集贤宾·闺情》套曲:“骨捱捱削了玉肌,瘦懨懨宽了绣衣。” 明 高明 《琵琶记·糟糠自厌》:“骨崖崖,难扶持的病身。”
外骨骼[wài gǔ gé] ,释义:昆虫、虾、蟹等动物露在身体表面的骨骼。见〖骨骼〗。
椎刺骨[zhuī cì gǔ] ,释义:用锥子往大腿上刺,形容刻苦学习。
骨肥厚[gǔ féi hòu] ,释义:骨组织(尤其颅骨组织)的过度形成。
黄骨髓[huáng gǔ suǐ] ,释义:含有很多脂肪细胞的黄色骨髓,存在于成年人长骨的骨腔内。
陆死骨[lù sǐ gǔ] ,释义:《文选·木华〈海赋〉》:“鱼则横海之鲸……陆死盐田,巨鳞插云,鬐鬣刺天,颅骨成岳,流膏为渊。”李善 注:“魏武《四时食制》曰:东海 有鱼如山,长五、六里,谓之鯢,时死岸上,膏流九顷。”后因以“陆死骨”比喻积雪之状。
马拉骨[mǎ lā gǔ] ,释义:马拉骨为湖南永州音译,卵石的意思。
懒骨头[lǎn gǔ tou] ,释义:懒惰的人(骂人的话)。
臁胫骨[lián jìng gǔ] ,释义:膝下踝上的小腿骨。
听小骨[tīng xiǎo gǔ] ,释义:中耳里三块小骨(锤骨、砧骨和镫骨)的统称,作用是把鼓膜的振动传给内耳。通称听骨。
枯骨税[kū gǔ shuì] ,释义:古代苛税的一种。耕牛死后还要缴的税。《续资治通鉴·宋真宗咸平三年》:“及 潘美 定 湖南 ……营田户给牛,岁输米四斛,牛死犹输,谓之枯骨税。”
骨董囊[gǔ dǒng náng] ,释义:收藏陈旧琐杂之物的口袋。
啃骨头[kěn gǔ tou] ,释义:1.用牙剥食骨头上的肉。","2.比喻难做的而又没有什么油水的工作,常和吃肉对举。
曲骨穴[qǔ gǔ xué] ,释义:中医针灸穴位之一,隶属任脉。位于腹下部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。
骨咄犀[gǔ duō xī] ,释义:亦作“骨篤犀”。即蛇角。可制器物,亦可供药用。
嘴骨都[zuǐ gǔ dōu] ,释义:同“嘴卢都”。元 乔吉《金钱记》第二折:“锁春愁杨柳烟,对着的都是些嘴骨都乳鶯娇燕。”
狗骨酒[gǒu gǔ jiǔ] ,释义:现代词,是一个专有名词,指的是犬科动物狗的骨头浸泡成的偏方。
三山骨[sān shān gǔ] ,释义:指驴马后背近股外的骨骼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