田字格的格的四字词语

今天词语大全网站要给大家提供的是田字格的格的四字词语,这篇内容中收录了较多的田字格的格的四字词语,部分词语有拼音和释义,田字格的格的四字词语都摘录于汉语词典,希望这些田字格的格的四字词语能够帮助到您。

衣格[yī gé] ,释义:见“衣裳格子”。

格来[gé lái] ,释义:到来。

格纳[gé nà] ,释义:宋 代 海南 按商船大小定税金多寡的名目。

晶格[jīng gé] ,释义:晶体点阵。

雪格[xuě gé] ,释义:喻高洁的品格。

创格[chuàng gé] ,释义:新的风格或法式。清 赵翼《瓯北诗话·苏东坡诗》:“东坡 大气旋转,虽不屑屑於句法、字法中别求新奇,而笔力所到,自成创格。”清 冯桂芬《皖水迎师记》:“刺史復以多金啗洋商争愿承者,又与约船中得增灶治餐,驴马军械得入船,抵 皖 泊舟听行止,一一如我法,皆轮船创格,则刺史力也。”黄远庸《新闻日记·民国四年四月一日》:“又吾此后所谓新闻者,不必尽为朝章国故也。市井琐屑,街谈巷议,皆一一作新闻观,此在日报中实为创格。”鲁迅《汉文学史纲要》第四篇:“﹝《招魂》﹞句末俱用‘些’字,亦为创格。”

格度[gé dù] ,释义:1.品格气度。","2.规格形制。

勋格[xūn gé] ,释义:1.功勋的品级。","2.唐人对孔志约等人修订的《姓氏录》的一种讥称。

升格[shēng gé] ,释义:身份、地位等升高:公使~为大使。

雅格[yǎ gé] ,释义:高雅的格调。

资格[zī gé] ,释义:1.从事某种活动所应具备的条件、身份等:审查~。取消~。","2.由从事某种工作或活动的时间长短所形成的身份:老~。他在我们车间里是~最老的了。

格尺[gé chǐ] ,释义:标准。

立格[lì gé] ,释义:1.订出标准。《资治通鉴·唐昭宗天复三年》:“令六军诸卫副使、京兆尹 郑元规 立格召募於市。”","2.确立格局。宋 张表臣《珊瑚钩诗话》卷二:“学诗之要,在乎立格、命意、用字而已。”

妙格[miào gé] ,释义:高超的格调。

格扇[gé shàn] ,释义:带空栏格子的门扇或窗扇。

尔格[ěr gé] ,释义:功和能量的非法定计量单位,符号erg。1达因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1厘米,所做的功就是1尔格。1尔格合10-7焦。[英erg]

格杀勿论[gé shā wù lùn] ,释义:旧指对行凶、拒捕或违反禁令的人,可以当场打死,不以杀人论罪。格杀:打死。

捍格[hàn gé] ,释义:相抵触:~不入。

条格[tiáo gé] ,释义:1.条例,法规。","2.指拟定出条规。

正格[zhèng gé] ,释义:格律诗常用的格式。与偏格相对。如五言诗第二字仄入、七言诗第二字平入,谓之正格;反之,则谓之偏格。

规格[guī gé] ,释义:1.产品质量的标准,如限定的大小、轻重、精密度、性能等:产品合乎~。","2.泛指规定的要求或条件:接待来宾的~很高。

格崩[gé bēng] ,释义:象声词。《小说月报》1981年第11期:“老曲 浑身是泥地回来了,把衣服抖得格崩响。”

格法[gé fǎ] ,释义:成法,法度。

腾格[téng gé] ,释义:清 代 南疆 沿用的货币计量单位,一腾格约合银一两。

双重人格[shuāng chóng rén gé] ,释义:本指精神分裂症的一种症状。现在多用来指在公开正式场合表现出来一种思想、认识、行为,在背地里,在实际为人处事中,表现出来的却是与之对立的另一种思想、认识、行为。

破格[pò gé] ,释义:打破既定条文规定的约束:~使用。~提拔。

润格[rùn gé] ,释义:也叫润例。为人作诗文书画所定的报酬标准。

格命[gé mìng] ,释义:犹大命;福命。格,通“嘏”。

恒格[héng gé] ,释义:常规。

优格[yōu gé] ,释义:1.宽大的规定。《南齐书·竟陵王萧子良传》:“顷市司驱扇,租估过刻,吹毛求瑕,廉察相继,被以小罪,责以重备。愚谓宜勑有司,更详优格。”","2.优等。明 李东阳《明故赠光禄大夫谢公神道碑铭》:“比旅试内廷,混在常等;鄺 道公才行,力争之,乃置优格。”

秀格[xiù gé] ,释义:秀美的风格。

出格[chū gé] ,释义:1.言语行动与众不同;出众:在这一带,他的才学是~的。","2.越出常规;出圈儿:做任何事情都不能~。这孩子淘得出了格。

来格[lái gé] ,释义:来临;到来。格,至。

格得[gé de] ,释义:谓捕获。宋 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卷四:“南齐 胡谐之 譖 梁州 刺史 范柏年 于 武帝 曰:‘欲擅一州。’柏年 已受代,帝欲不问。谐之 曰:‘见虎格得而放上山。’于是赐死。”

格天[gé tiān] ,释义:感通上天。语本《书·君奭》:“在昔 成汤 既受命,时则有若 伊尹,格于皇天。”晋 葛洪《抱朴子·务正》:“故 元 凯 之佐登,而格天之化洽。”宋 张元干《瑶台第一层》词:“对熙旦,正格天同德,全 魏 分疆。”明 唐顺之《廷试策一道》:“臣闻保民所以格天也。”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九回:“九十生子,曾未前闻,乃翁之所以格天,与天之所以报翁。”

格崩[gé bēng] ,释义:象声词。《小说月报》1981年第11期:“老曲 浑身是泥地回来了,把衣服抖得格崩响。”

格物[gé wù] ,释义:推究事物的道理:~致知。

四格[sì gé] ,释义:清 代对在京的官吏进行考核的四条标准。《清会典·吏部八·考功清吏司》:“乃定以四格,一曰守,二曰才,三曰政,四曰年,以别其等而送部。”参见“京察”。

赏格[shǎng gé] ,释义:悬赏时规定的报酬数目。

文格[wén gé] ,释义:文章的风格、格调。

丽格[lì gé] ,释义:美好的格调。

顶格[dǐng gé] ,释义:书写或排版时,把字写在或排在横行最左边的一格或直行最上边的一格:这行要~书写。

僧格[sēng gé] ,释义:1.指僧人风格、格调。","2.僧阁,僧楼。格,通“阁”。

杰格[jié gé] ,释义:谓突兀不平。

新格[xīn gé] ,释义:1.新法。《新唐书·刑法志》:“唐 兴,高祖 入京师,约法十二条…… 武德 二年,颁新格五十三条。”《宋史·真宗纪二》:“颁考试进士新格。”","2.诗文的新格调。唐 殷文圭《寄贺杜荀鹤及第》诗:“九子 旧山增秀絶,二《南》新格变风骚。”宋 王安石《次韵陆定远以谪往来求诗》:“行吟强欲偷新格,自笑何能到万分。”

辞格[cí gé] ,释义:修辞格的简称。

格思[gé sī] ,释义:来,到。思,语助词。

降格[jiàng gé] ,释义:降低标准、身份等:~以求。

格非[gé fēi] ,释义:纠正错误。语出《书·冏命》:“绳愆纠谬,格其非心。”清 郑珍《宿颍桥》诗:“人臣格非有正道,教君遂过乌得贤!”

中格[zhōng gé] ,释义:1.中途搁置。明 沉德符《野获编·宗藩·二郡王建白》:“三朝以来,诸建白者及策士者,往往谈及此事,终齟齬中格。”《明史·熊廷弼传》:“乞速遣将士,备芻粮,修器械,毋窘臣用,毋缓臣期,毋中格以沮臣气,毋旁挠以掣臣肘。”","2.合格。《宋史·选举志三》:“不合格不得试程文,中格者依文士例试七书义一道。”清 邓显鹤《湖南靖州训导毛府君墓志铭》:“三年大比,中格者随解牒上之礼部,不中格者絀。”

升格[shēng gé] ,释义:身份、地位等升高:公使~为大使。

真格的[zhēn gé de] ,释义:实在的:~,你到底去不去?。你别再装着玩儿啦,说~吧!

克格勃[kè gé bó] ,释义:原苏联“国家安全委员会”的俄文(Комитет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)缩写(КГБ)的音译。也指克格勃的人员。

体格[tǐ gé] ,释义:1.人体发育的情况和健康情况:~健全。","2.泛指人和动物的体形:古代的猛犸和现在的象~大小差不多。

格物致知[gé wù zhì zhī] ,释义:中国古代哲学的认识论命题。《礼记·大学》:“致知在格物,物格而后知至。” 朱熹承认接触事物(格物)是获得知识(致知)的方法,但又认为心被人欲所蒙蔽,所以知识不够完备。只要通过格物的功夫,去掉人欲,对于天地万物之理就无所不知了。颜元把格物解释为“犯手(动手)实做其事”,认为“手格其物而后知至”,肯定行先于知,这是朴素的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观点。

网格[wǎng gé] ,释义:用板条或其他薄条交叉构成网状的木构架或金属构架。

格局[gé jú] ,释义:结构和格式:经济迅速发展,不断打破旧~,形成新~。这篇文章写得很乱,简直没个~。

杰格[jié gé] ,释义:谓突兀不平。

格法[gé fǎ] ,释义:成法,法度。

简格[jiǎn gé] ,释义:泛指盛放兵器的用具。简,盛弩矢的器具;格,放刀剑等的架子。

格笔[gé bǐ] ,释义:1.笔架。","2.谓搁笔,停止写作。

画格[huà gé] ,释义:1.画的品格、格调。","2.电影拷贝中的一个画面。

出格[chū gé] ,释义:1.言语行动与众不同;出众:在这一带,他的才学是~的。","2.越出常规;出圈儿:做任何事情都不能~。这孩子淘得出了格。

比较价格[bǐ jiào jià gé] ,释义:不变价格。

修辞格[xiū cí gé] ,释义:简称辞格。也叫修辞方式。指积极修辞的各种特定言语结构格式。如比喻、夸张、拟人、对偶等。

国格[guó gé] ,释义:指国家的荣誉、尊严、声望和影响(多体现在涉外活动中)。

木格[mù gé] ,释义:1.泛指木制框格。","2.一种木制刑具。

尸格[shī gé] ,释义:1.同“尸格”。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十一回:“照例相验,填了尸格回来。”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五六回:“﹝知县﹞回到衙门,把兇刀和尸格一对,竟是一丝不错的。”","2.验尸单格。也称验状、尸单。《古今小说·蒋兴哥重会珍珠衫》:“若不见贴骨伤痕,兇手怎肯伏罪?没有尸格,如何申得上司过?”《红楼梦》第八六回:“知县查对尸格相符,早知书吏改轻,也不驳詰。”

真格[zhēn gé] ,释义:〈方〉实在的,当真的。

格杀[gé shā] ,释义:拼斗杀死;击杀。

耐格[nài gé] ,释义:方言。你的。

格勒[gé lè] ,释义:象声词。多形容笑声。

格塞[gé sāi] ,释义:阻塞,不通顺。

仿格[fǎng gé] ,释义:亦叫仿格纸。儿童练毛笔字用的有格子的纸。有的印字,写时照描;有的无字,可临帖摹写。

骨格[gǔ gé] ,释义:1.人或动物的骨头架子。亦指人的体格;身材。《醒世恒言·李玉英狱中讼冤》:“那 玉英 虽经了许多磨折,到底骨格犹存。将息数日,面容顿改。”沙汀《卢家秀》:“卢家秀 同他相反,矮垛垛的,骨格宽大,白晰红润的宽脸上长着一对大而发亮的眼睛。”","2.比喻诗文或其他事物的骨架或主体。唐 元稹《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序》:“律切则骨格不存,闲暇则纤穠莫备。”元 陈宜甫《旧扇吟寄程雪楼廉使》:“携持骨格轻,发挥力量大。”胡适《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》七:“章炳麟 的文章,所以能自成一家,也并非因为他模仿 魏 晋,只是因为他有学问做底子,有论理做骨格。”","3.骨气;品格。唐 吴融《赴阙次留献荆南成相公三十韵》:“骨格凌秋耸,心源见底空。”蒋光慈《少年飘泊者》十七:“我想,一个人总要有点骨格,决不应如牛猪一般的驯服。”","4.气质;仪态。元 郑光祖《伊尹耕莘》第一折:“此子生的形容端正,骨格清奇,非等闲之人也。”明 何景明《相逢行赠孙从一》诗:“只今骨格殊恒调,倾都见者嗟英妙。”清 袁枚《随园诗话补遗》卷三:“见骨格清整,白鬚飘然。”

格套[gé tào] ,释义:程式;固定的模式。

词格[cí gé] ,释义:诗文的品格。

机格[jī gé] ,释义:规格,格式。

丰格[fēng gé] ,释义:1.风度格调。《醒世恒言·张淑儿巧智脱杨生》:“那晚见他丰格超羣,必有大贵之日。”","2.犹丰满。亦指丰满的骨骼相貌,旧时所谓“福相”。元 夏伯和《张奔儿》:“李牛子 之妻也。姿容丰格,妙於一时。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十六:“那人道:‘不须推命,只须望气。观君丰格,功名不患无缘:但必须待尊閫天年之后,便得如意。’”

克格勃[kè gé bó] ,释义:原苏联“国家安全委员会”的俄文(Комитет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)缩写(КГБ)的音译。也指克格勃的人员。

格竹[gé zhú] ,释义:指 明 王守仁 就竹子推究事物原理之事。明 钱德洪《王文成公年谱》:“二十一岁在 越 ……是年为 宋 儒格物之学,先生始侍 龙山公 于京师徧求 考亭 遗书读之。一日,思先儒谓众物必有表里精麄,一草一木皆涵至理。官署中多竹,即取竹格之,沉思其理不得,遂遇疾。先生自委圣贤有分,乃随世就辞章之学。”清 魏源《王文成公赞》:“朱子 格物何曾教人格竹,此亦《语録》之一病。”严复《救亡决论》:“前 明 姚江 王伯安,儒者之最有功业者也,格窗前一竿竹,七日病生。”

尔格[ěr gé] ,释义:功和能量的非法定计量单位,符号erg。1达因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1厘米,所做的功就是1尔格。1尔格合10-7焦。[英erg]

爬格子[pá gé zi] ,释义:在有格子的稿纸上一格一格地写字,指辛勤地写作。

格物[gé wù] ,释义:推究事物的道理:~致知。

格拒[gé jù] ,释义:抵抗格斗。

逸格[yì gé] ,释义:超逸的格调。

气格[qì gé] ,释义:1.指诗文的气韵和风格。","2.指人的气度和品格。

顶格[dǐng gé] ,释义:书写或排版时,把字写在或排在横行最左边的一格或直行最上边的一格:这行要~书写。

棋格[qí gé] ,释义:犹棋品。

入格[rù gé] ,释义:符合一定的规律。

格五[gé wǔ] ,释义:古代博戏名。棋类。《汉书·吾丘寿王传》:“吾丘寿王 字 子赣,赵 人也。年少,以善格五召待詔。”颜师古 注:“刘德 曰:‘格五,棊行。’《簺法》曰:‘簺白乘五,至五格不得行,故云格五。’”《后汉书·梁冀传》:“﹝ 梁冀 ﹞性嗜酒,能挽满、弹棊、格五、六博、蹴鞠,意钱之戏,又好臂鹰走狗,驰马鬭鸡。”宋 沉括《梦溪笔谈·技艺》:“蹙融,或谓之蹙戎,《汉书》谓之格五。虽止用数棋,共行一道,亦有能否……其法﹝以﹞已常欲有餘裕,而致敌人於嶮。”清 吴兆骞《闰三月朔日将赴辽左留别吴中诸故人》诗:“拟从执戟奏《甘泉》,耻学 吾丘 能格五。”

书格[shū gé] ,释义:1.一种文具。书写时用以支臂,使腕不著纸,以防墨污。","2.书法的风格。","3.供摹写用的范本。因常以方格为界,故名。俗又称仿格。

格格[gé gé","gē ge","gē gē] ,释义:〈动〉捍格,互相抵触。

标格[biāo gé] ,释义:品格;风格。

格韵[gé yùn] ,释义:格调气韵。

格正[gé zhèng] ,释义:1.谓匡正时弊。","2.纠正。

地格[dì gé] ,释义:见“地阁”。

清格[qīng gé] ,释义:1.清正的律法、法式。","2.高洁的品格。

眼格[yǎn gé] ,释义:〈方〉眼界。

音格[yīn gé] ,释义:指诗歌的格律。

格的[gé de] ,释义:箭靶中心。

格王[gé wáng] ,释义:至道之王;圣王。

别格[bié gé] ,释义:不同于常寻的规定。

台格[tái gé] ,释义:朝廷所设的赏格或颁布的法令。

字格[zì gé] ,释义:1.书写文字的格式。","2.词牌曲调关于填词制曲的字数的规定。

久格[jiǔ gé] ,释义:久已停止。

格里历[gé lǐ lì] ,释义:也叫公历。因是1582年罗马教皇格里哥里十三世修改的,故名。现在中国和大多数国家通用的历法。以365天为一年。因地球绕太阳一周实际为365.2422天,所以每隔四年就要加一闰日。其计算法是:被4整除的年为闰年,逢百的年被400整除的才是闰年。每年1、3、5、7、8、10、12月为31天。4、6、9、11月为30天。2月为28天,闰年增加一天,为29天。

格力[gé lì] ,释义:诗文的格调、气势。

丰格[fēng gé] ,释义:1.风度格调。《醒世恒言·张淑儿巧智脱杨生》:“那晚见他丰格超羣,必有大贵之日。”","2.犹丰满。亦指丰满的骨骼相貌,旧时所谓“福相”。元 夏伯和《张奔儿》:“李牛子 之妻也。姿容丰格,妙於一时。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十六:“那人道:‘不须推命,只须望气。观君丰格,功名不患无缘:但必须待尊閫天年之后,便得如意。’”

格斗[gé dòu] ,释义:紧张激烈地搏斗:白刃~。

格五[gé wǔ] ,释义:古代博戏名。棋类。《汉书·吾丘寿王传》:“吾丘寿王 字 子赣,赵 人也。年少,以善格五召待詔。”颜师古 注:“刘德 曰:‘格五,棊行。’《簺法》曰:‘簺白乘五,至五格不得行,故云格五。’”《后汉书·梁冀传》:“﹝ 梁冀 ﹞性嗜酒,能挽满、弹棊、格五、六博、蹴鞠,意钱之戏,又好臂鹰走狗,驰马鬭鸡。”宋 沉括《梦溪笔谈·技艺》:“蹙融,或谓之蹙戎,《汉书》谓之格五。虽止用数棋,共行一道,亦有能否……其法﹝以﹞已常欲有餘裕,而致敌人於嶮。”清 吴兆骞《闰三月朔日将赴辽左留别吴中诸故人》诗:“拟从执戟奏《甘泉》,耻学 吾丘 能格五。”

格档[gé dàng] ,释义:方言。秫秸梃子,去掉穗的高粱梃子。侯宝林《我的青少年时代》:“从庙里还愿出来后,我还记得母亲买了个格档做的玩意儿。”

格调[gé diào] ,释义:1.指不同作家或不同作品的艺术特点的综合表现:~高雅。","2.指人的风格或品格。

局格[jú gé] ,释义:犹格局。

空格[kòng gé] ,释义:指文中缺字的空白处。或因表敬而空格书写。清 平步青《霞外攟屑·论文下·跳出》:“唐 开元 二十九年,石壁寺《铁弥勒像颂》‘我皇’,‘我’字空格。”

韵格[yùn gé] ,释义:1.气韵风格。","2.指音韵格律。

失格[shī gé] ,释义:1.出圈儿;不得体。","2.丢面子。

赏格[shǎng gé] ,释义:悬赏时规定的报酬数目。

格色[gé sè] ,释义:见“格涩”。

格布[gé bù] ,释义:方言。即袼褙,用碎布、旧布裱成的厚片,多用以制布鞋鞋底。《新苑》1982年第1期:“二雪 拿出那堆布块、布角,开始打格布,纳鞋底儿。”

格别[gé bié] ,释义:犹特别。

格涩[gé sè] ,释义:亦作“格色”。方言。特殊,与众不同。

感格[gǎn gé] ,释义:谓感于此而达于彼。

超格[chāo gé] ,释义:1.谓超过常格,不同寻常。","2.破格;越等。

笔格[bǐ gé] ,释义:1.笔架。","2.字画诗文的格调。

登格[dēng gé] ,释义:符合规格;合乎法式。

逾格[yú gé] ,释义:亦作“踰格”。犹破格。

窗格[chuāng gé] ,释义:亦称“窗隔”。亦称“窗槅”。窗上的格子。古时在上面糊纸或纱以挡风。亦指窗扇。

格泽[gé zé] ,释义:星名。

规格[guī gé] ,释义:1.产品质量的标准,如限定的大小、轻重、精密度、性能等:产品合乎~。","2.泛指规定的要求或条件:接待来宾的~很高。

格人[gé rén] ,释义:至道之人;有识之人。

格尚[gé shàng] ,释义:方正高尚。

变格[biàn gé] ,释义:指格的改变。格是某些语言中的一种表示名词、代词在句中与其他词的关系的语法范畴。一个词在句中由于功能和作用不同,词的语法形式也会有相应的改变。

意格[yì gé] ,释义:指诗文的意境与格调。

降格[jiàng gé] ,释义:降低标准、身份等:~以求。

格的[gé de] ,释义:箭靶中心。

格斗[gé dòu] ,释义:紧张激烈地搏斗:白刃~。

松格[sōng gé] ,释义:松树的风格。谓坚贞高洁的风格。

化格[huà gé] ,释义:感化。

格文[gé wén] ,释义:犹公文,正式文件。

国格[guó gé] ,释义:指国家的荣誉、尊严、声望和影响(多体现在涉外活动中)。

朗格[lǎng gé] ,释义:见“朗个”。

格号[gé hào] ,释义:方言。这号,这种。

格西[gé xī] ,释义:藏语“格威西联”的省音,意为“善知识”。

捍格[hàn gé] ,释义:相抵触:~不入。

破格[pò gé] ,释义:打破既定条文规定的约束:~使用。~提拔。

冷格[lěng gé] ,释义:清高的品格。

格化[gé huà] ,释义:斩杀。

润格[rùn gé] ,释义:也叫润例。为人作诗文书画所定的报酬标准。

募格[mù gé] ,释义:亦作“募征格”。募人从军、杀敌的赏格。《魏书·敬宗纪》:“又班募格,收集忠勇。”北魏 杨衒之《洛阳伽蓝记·大统寺》:“孝昌 初,妖贼四侵,州郡失据,朝廷设募征格於堂之北,从戎者拜旷掖将军、偏将军、裨将军。”《资治通鉴·梁武帝中大同元年》:“乃射募格於城中云:‘能斩城主降者,拜太尉,封开国郡公,赏帛万匹。’”胡三省 注:“募格者,立赏格以募人。”

修辞格[xiū cí gé] ,释义:简称辞格。也叫修辞方式。指积极修辞的各种特定言语结构格式。如比喻、夸张、拟人、对偶等。

格棱[gé léng] ,释义:象声词。

凡格[fán gé] ,释义:平凡的品格。指平凡的人。

体格[tǐ gé] ,释义:1.人体发育的情况和健康情况:~健全。","2.泛指人和动物的体形:古代的猛犸和现在的象~大小差不多。

资格[zī gé] ,释义:1.从事某种活动所应具备的条件、身份等:审查~。取消~。","2.由从事某种工作或活动的时间长短所形成的身份:老~。他在我们车间里是~最老的了。

梅格[méi gé] ,释义:梅花的品格。

本格[běn gé] ,释义:原来的规格等级。

格诗[gé shī] ,释义:1.介于今体诗与古体诗之间的一种诗体,或称半格诗。","2.在科举中作为标准规格的诗。

旧格[jiù gé] ,释义:1.旧有的规章、条文。","2.原来的风格。

宾格[bīn gé] ,释义:一种语言的格的形式,表示该词是及物动词的宾语。

格格[gé gé","gē ge","gē gē] ,释义:〈动〉捍格,互相抵触。

格兰[gé lán] ,释义:见“格兰姆”。

物格[wù gé] ,释义:谓事理得到穷究。

复格[fù gé] ,释义:双重斗栱。復,通“复”。

固定价格[gù dìng jià gé] ,释义:不变价格。

格种[gé zhǒng] ,释义:方言。这种。

扞格[hàn gé] ,释义:互相抵触:~不入。

格调[gé diào] ,释义:1.指不同作家或不同作品的艺术特点的综合表现:~高雅。","2.指人的风格或品格。

几格[jǐ gé] ,释义:见“几阁”。

不变价格[bù biàn jià gé] ,释义:计算或比较各年工、农业产品总产值时,用某一时期的产品的平均价格作为固定的计算尺度,这种平均价格叫不变价格。也叫比较价格、可比价格或固定价格。

成格[chéng gé] ,释义:1.常规,成例。","2.固定的格式。

摆格[bǎi gé] ,释义:〈方〉摆出骄傲的架势。

人格化[rén gé huà] ,释义:童话、寓言等文艺作品中常用的一种创作手法,对动物、植物以及非生物赋予人的特征,使它们具有人的思想、感情和行为。

诗格[shī gé] ,释义:1.做诗的法则。","2.诗的风格。

爬格子[pá gé zi] ,释义:在有格子的稿纸上一格一格地写字,指辛勤地写作。

格塞[gé sāi] ,释义:阻塞,不通顺。

标格[biāo gé] ,释义:品格;风格。

影格[yǐng gé] ,释义:初学毛笔字时衬在纸下供描摹的字样。

格思[gé sī] ,释义:来,到。思,语助词。

姿格[zī gé] ,释义:仪容,风度。

版权声明:本文摘录自新华字典、康熙字典、汉语字典、网络等多渠道,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。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