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手指的指的四字词语

今天词语大全网站要给大家提供的是关于手指的指的四字词语,这篇内容中收录了较多的关于手指的指的四字词语,部分词语有拼音和释义,关于手指的指的四字词语都摘录于汉语词典,希望这些关于手指的指的四字词语能够帮助到您。

风指[fēng zhǐ] ,释义:1.旨意,意图。","2.风采,风度。","3.谓讽告其旨意。

扳指[bān zhǐ] ,释义:1.攀扯,诬指。","2.用象牙、兽骨或玉石、翡翠、玛瑙等制成的圆环,套在右拇指上以利射箭时勾弦。

指节[zhǐ jié] ,释义:手指骨的一节;指关节。

班指[bān zhǐ] ,释义:原是一种射箭用具,套在右手大指上,用以勾弦。后成为一种装饰品,多用玉或象牙制成。清 曾国藩《江忠烈公神道碑铭》:“上嘉公功,赏二品顶带,赐翎管班指诸物。”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五回:“还有一对白玉花瓶;一枝玉镶翡翠如意;一个班指。”

指戳[zhǐ chuō] ,释义:指指点点,在背后讥刺。

指取[zhǐ qǔ] ,释义:以指捡取。亦以喻轻易。

指授[zhǐ shòu] ,释义:1.指导;传授。","2.犹指示。

赘指[zhuì zhǐ] ,释义:多生的指头。也称枝指、六指。

指称[zhǐ chēng] ,释义:1.指出;声称:该公司在诉状中~对方违约。","2.指示并称呼:江西人用“老表”来相互~。

错指[cuò zhǐ] ,释义:语本《汉书·文三王传》:“有 汉 使者来,李太后 欲自言,王使謁者中朗 胡 等遮止,闭门。

巨指[jù zhǐ] ,释义:大拇指。

指婚[zhǐ hūn] ,释义:清 制,皇族子女的婚嫁,由皇帝批定,称为“指婚”。

意指[yì zhǐ] ,释义:见“意旨”。

要指[yào zhǐ] ,释义:见“要旨”。

君指[jūn zhǐ] ,释义:左手的中指。

指法[zhǐ fǎ] ,释义:1.操作键盘、演奏管弦乐器时用手指的技法:~熟练。","2.指戏曲、舞蹈表演中手指动作的方式。

发指[fà zhǐ] ,释义:头发竖起来。形容 愤怒到了极点。《史记·刺客列传》:“士皆嗔(瞋)目,发尽上指冠。”

将指[jiàng zhǐ] ,释义:手的中指;脚的大趾。

指会[zhǐ huì] ,释义:谓对着四达之路。

传指[chuán zhǐ] ,释义:传授的意旨。《史记·十二诸侯年表》:“七十子之徒口受其传指,为有所刺讥褒讳挹损之文辞不可以书见也。”

指靠[zhǐ kào] ,释义:依靠(多指生活方面的):生活有了~。要学会自立,不能~别人。

指意[zhǐ yì] ,释义:意旨,意图。

护指[hù zhǐ] ,释义:即扳指。一种用象牙、兽骨或玉石、玛瑙等制成的圆环,射箭时套在拇指上,以利勾弦。

划指[huá zhǐ] ,释义:犹比划。

指麾[zhǐ huī] ,释义:指挥。旧小说中常用。麾(huī):古时军队指挥用的旗子。

捻指[niǎn zhǐ] ,释义:犹弹指。形容时间过得很快。

指的[zhǐ de] ,释义:确切指明。

指省[zhǐ shěng] ,释义:清 代行捐纳制,士民捐资取得官员资格后,再出一笔费用,指定到自己希望的省分去候补,叫“指省”。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五四回:“姓 赵 的到了 山东,去拜那姓 朱 的老把弟,説是已经加捐了同知,办了引见,指省 江苏。”《中国现在记》第八回:“他就託人替他在省城賑捐局里捐了一个府经,指省 山东。”

万指[wàn zhǐ] ,释义:一万个手指。古代以手指来计算奴隶的人数,万指即千人。常用以形容奴仆之众多。

指道[zhǐ dào] ,释义:见“指导”。

指任[zhǐ rèn] ,释义:指定任命。

指顾[zhǐ gù] ,释义:1.手指目视;指点顾盼。","2.一指一瞥之间。形容时间的短暂、迅速。","3.犹指挥。

直指[zhí zhǐ] ,释义:1.笔直指向;直趋。《周礼·考工记·轮人》:“辐也者,以为直指也。”贾公彦 疏:“入轂入牙,并须直指,不邪曲也。”《后汉书·朱儁传》:“故相率厉,简选精悍,堪能深入,直指 咸阳。”《隋书·赵煚传》:“请从 河北,直指 太原,倾其巢穴,可一擧以定。”清 百一居士《壶天录》卷下:“布帆一片,直指 河间。”毛泽东《如梦令·元旦》词:“今日向何方,直指 武夷山 下。”","2.直言指出,无所回避。《荀子·不苟》:“正义直指,擧人之过,非毁疵也。”《韩非子·说难》:“直指是非,以饰其身。”王先慎 集解:“直指,言无所迴避也。”郭沫若《天地玄黄·屈原不会是弄臣》:“他眉清目秀,无疑还齿白唇红。但有这样生理上的优点,我们不好便直指他为天生的弄臣。”","3.汉 武帝 时朝廷设置的专管巡视、处理各地政事的官员。也称“直指使者”,因出巡时穿着绣衣,故又称“绣衣直指”,或称“直指绣衣使者”。汉 荀悦《汉纪·武帝纪六》:“民力屈,财货竭,因之以凶年,羣盗并起,道路不通,直指之使始出,衣绣衣,持斧鉞,斩断于郡国,然后胜之。”清 周亮工《书影》卷二:“直指平米价,民大譁,拥门不得解,丞一言而定。”章炳麟《訄书·商鞅》:“繇 弘、汤、仲舒 之法,终于盗贼满山,直指四出,上下相蒙,以空文为治,何其与 鞅 反也。”

指仗[zhǐ zhàng] ,释义:仰仗;依靠:这里农民一年的生计就~地里的收成。

本指[běn zhǐ] ,释义:见“本旨”。

指目[zhǐ mù] ,释义:脉学名词,意思是用指尖隆起处按脉脊的切脉法。

血指[xuè zhǐ] ,释义:手指出血。谓不善其事。宋 黄庭坚《寄馀干徐隐甫》诗:“遥知解千牛,袖手笑血指。”《续资治通鉴·元顺帝至正二十五年》:“刃不素持,必致血指;舟不素操,必致倾覆。”参见“血指汗颜”。

标指[biāo zhǐ] ,释义:1.准则。","2.犹标榜。","3.批点。

承指[chéng zhǐ] ,释义:见“承旨”。

搬指[bān zhǐ] ,释义:扳指儿。用翠、玉做成的戴于右手大拇指上的装饰品。

约指[yuē zhǐ] ,释义:1.环束于指。","2.戒指。

词指[cí zhǐ] ,释义:言词意旨。

指爪[zhǐ zhǎo] ,释义:1.指甲。","2.趾甲;爪子。","3.喻痕迹。语本宋苏轼《和子由渑池怀旧》:“人生到处知何似,应似飞鸿踏雪泥。泥上偶然留指爪,鸿飞那復计东西。”清张四科《忆旧游·春窗剪烛》词:“似踏雪飞鸿,空留指爪,回首茫然。”

将指[jiàng zhǐ] ,释义:手的中指;脚的大趾。

展指[zhǎn zhǐ] ,释义:谓竖起指头以示数目。

指掌[zhǐ zhǎng] ,释义:1.比喻事理浅显易明或对事情非常熟悉了解。语出《论语·八佾》:“或问禘之説。子曰:‘不知也。知其説者之於天下也,其如示诸斯乎?’指其掌。”朱熹 集注:“指其掌,弟子记夫子言此而自指其掌,言其明且易也。”晋 葛洪《抱朴子·对俗》:“苟得其要,则八极之外,如在指掌;百代之远,有若同时。”宋 司马光《刘道原<十国纪年>序》:“坐听其谈,滚滚无穷,上下数千载间,细大之事如指掌。”清 昭槤《啸亭杂录·舒梁阿三公远见》:“尝见 梁文庄 诗正 掌户部时上疏稿,核计度支盈絀,如在指掌。”","2.比喻事情容易办。语出《礼记·仲尼燕居》:“明乎郊社之义,尝禘之礼,治国其如指诸掌而已乎?”《三国志·魏志·锺会传》:“蜀 为天下作患,使民不得安息,今我伐之,如指掌耳。”唐 白行简《李娃传》:“生亦自负,视上第如指掌。”《辽史·太宗纪下》:“非 汴州 炎热,水土难居,止得一年,太平可指掌而致。”","3.手指和手掌。晋 葛洪《抱朴子·君道》:“文则琳琅堕於笔端,武则鉤铬摧於指掌。”晋 葛洪《抱朴子·诘鲍》:“是犹闢滔天之源,激不测之流,塞之以撮壤,障之以指掌也。”","4.抵掌,击掌。汉 徐干《中论·谴交》:“然掷目指掌,高谈大语。”晋 道恒《释驳论》:“或指掌空谈,坐食百姓。”《明史·奸臣传·马士英》:“大鋮 掀髯指掌,日谈兵,国安 甚喜。”

确指[què zhǐ] ,释义:确切指出。

回指[huí zhǐ] ,释义:1.转而指向。","2.指转而指责。

软指[ruǎn zhǐ] ,释义:见“软脂”。

禁指[jìn zhǐ] ,释义:1.汉班固《白虎通·礼乐》:“琴者,禁也,所以禁淫邪,正人心也。”后因以“禁指”谓琴禁淫邪之意旨。","2.小手指。

鸣指[míng zhǐ] ,释义:弹响手指。《资治通鉴·唐僖宗中和二年》:“左右小有异议者,輒为 用之 陷死不旋踵,但潜抚膺鸣指,口不敢言。”胡三省 注:“鸣指,即弹指也。”《五灯会元·七佛·释迦牟尼佛》:“文殊 遶女人三帀,鸣指一下,乃托至 梵天,尽其神力而不能出。”

指画[zhǐ huà] ,释义:1.挥动手指;指点:孩子们~着,“看,飞机!三架!又三架!”","2.国画中用指头、指甲和手掌蘸水墨或颜色画出的画。

指尖[zhǐ jiān] ,释义:手指的尖部。

指笑[zhǐ xiào] ,释义:指点笑谑或讥笑。

指视[zhǐ shì] ,释义:1.以手指示。视,通“示”。","2.手指着看。语本《礼记·大学》:“十目所视,十手所指。”清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白秋练》:“暂请分手,天明则千人指视矣。”

指付[zhǐ fù] ,释义:将事情托付给指定的人。

指射[zhǐ shè] ,释义:1.犹指定。《旧五代史·唐书·明宗纪八》:“近闻百执事等,或亲居内职,或贵列廷臣……经由列镇,干挠诸侯,指射职员,安排亲昵,或潜示意旨,或显发书题。”《续资治通鉴·宋孝宗淳熙元年》:“既闻被水贫乏者六百餘家,於左藏南库每家支钱五贯,仍许於沿 江 地指射盖屋。”","2.宋 制,某些在选官员可以自行选定任官地点,称为“指射”。宋 苏轼《上神宗皇帝书》:“如近日三司献言,使天下郡选一人催驱三司文字,许之先次指射,以酬其劳。”《宋史·选举志五》:“川峡、闽、广,阻远险恶,中州之人,多不愿仕其地……始立八路定差之制,许中州及土著在选者随意就差,名曰‘指射’。”

斑指[bān zhǐ] ,释义:原为射箭时戴在拇指上的玉石指环,后成为装饰品。

指鹿[zhǐ lù] ,释义:见“指鹿为马”。

指别[zhǐ bié] ,释义:pointing或indicating,表示人称代词、指示代词、指示副词等成分的一种功能。

拶指[zǎn zhǐ] ,释义:用拶子夹手指,是旧时的一种酷刑。

指向[zhǐ xiàng] ,释义:所对的方位。

合指[hé zhǐ] ,释义:合乎意向;合乎意旨。指,通“恉”。

指弹[zhǐ dàn] ,释义:指责纠弹。

指画[zhǐ huà] ,释义:1.挥动手指;指点:孩子们~着,“看,飞机!三架!又三架!”","2.国画中用指头、指甲和手掌蘸水墨或颜色画出的画。

指证[zhǐ zhèng] ,释义:指认并证明:现场目击者出庭~凶犯。

烧指[shāo zhǐ] ,释义:信佛者以身供养于佛,自烧其指,以示虔诚。

指名[zhǐ míng] ,释义:指出人或事物的名字:~要我发言。

针指[zhēn zhǐ] ,释义:同“针黹”

偏指[piān zhǐ] ,释义:偏私的意愿。指,同“旨”。

偻指[lǚ zhǐ] ,释义:屈指而数;屈指。

柔指[róu zhǐ] ,释义:纤柔的手指。

指使[zhǐ shǐ] ,释义:出主意叫别人去做某事:这件事幕后有人~。有人~他这样做的。

指法[zhǐ fǎ] ,释义:1.操作键盘、演奏管弦乐器时用手指的技法:~熟练。","2.指戏曲、舞蹈表演中手指动作的方式。

顺指[shùn zhǐ] ,释义:见“顺旨”。

指事[zhǐ shì] ,释义:也叫象事。六书之一。指以象征性的符号表示意义的造字法。如“上”(古作“ ”)“下”(古作“ ”)。

指路[zhǐ lù] ,释义:1.犹望尘。","2.指引道路。

十指[shí zhǐ] ,释义:1.十个手指。《荀子·强国》:“拔戟加乎首,则十指不辞断。”唐 元稹《苦乐相倚曲》诗:“古来苦乐之相倚,近於掌上之十指。”","2.借指双手。《资治通鉴·后唐庄宗同光元年》:“新朝百战方得 河 南,乃对功臣举手云:‘吾於十指上得天下。’”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丁前溪》:“自若去后,次日即有车徒齎送布帛菽粟……又婢十指,为妾驱使。”","3.指十个足趾。详“十指仓”。","4.十个要旨。汉 董仲舒《春秋繁露·十指》:“《春秋》二百四十二年之文,天下之大,事变之博,无不有也。虽然,大略之要有十指。十指者,事之所繫也,王化之所由得流也。”

诬指[wū zhǐ] ,释义:以假造的证据指控。

指笑[zhǐ xiào] ,释义:指点笑谑或讥笑。

诎指[qū zhǐ] ,释义:1.降低身分,屈己下人。","2.弯着指头计算。

指化[zhǐ huà] ,释义:谓用法术指物而使其变化。

布指[bù zhǐ] ,释义:1.伸开手指。","2.指伸曲手指。","3.谓挥动手指。","4.指挥笔书写。

指象[zhǐ xiàng] ,释义:谓天以景象示意。

指控[zhǐ kòng] ,释义:指责和控告:提出~。~他有受贿行为。

靳指[jìn zhǐ] ,释义:讥笑、指斥。

历指[lì zhǐ] ,释义:拶指。旧时一种酷刑。以绳穿五根小木棍,套入手指用力紧收。歷,通“櫪”。

指痕[zhǐ hén] ,释义:手指触物留下的痕迹。

指搓[zhǐ cuō] ,释义:搓是针灸的一种手法名称。

点指[diǎn zhǐ] ,释义:按手印。

指斥[zhǐ chì] ,释义:指摘;斥责:~时弊。

指诀[zhǐ jué] ,释义:要诀。

亲指[qīn zhǐ] ,释义:谓用手指指点点。

遥指[yáo zhǐ] ,释义:在远处指点;向远方指。

妙指[miào zhǐ] ,释义:犹妙旨。

指定[zhǐ dìng] ,释义:确定(做某件事的人、时间、地点等):~他做大会发言人。各组分头出发,到~的地点集合。

指发[zhǐ fā] ,释义:发指。形容愤怒之极。

指趋[zhǐ qū] ,释义:见“指趣”。

百指[bǎi zhǐ] ,释义:犹言十口;十个人。

盈指[yíng zhǐ] ,释义:1.盈满;众多。","2.多长手指。

驰指[chí zhǐ] ,释义:驱驰于指顾之间。形容动作快速。

啮指[niè zhǐ] ,释义:1.咬指头。形容极为痛心。唐 元稹《台中鞫狱忆开元观旧事呈损之兼赠周兄四十韵》:“蛮民詀諵诉,嚙指明痛癏。”《水浒传》第九八回:“土人欲採取他(美石),却被一声霹靂,把几个採石的惊死,半晌方醒。因此人都嚙指相戒,不敢近他。”邹韬奋《抗战以来》三五:“或知之(被捕的原因)矣,而腐心啮指,申诉无门,畏祸吞声。”","2.晋 干宝《搜神记》卷十一:“曾子 从 仲尼 在 楚 而心动,辞归问母。母曰:‘思尔啮指。’孔子 曰:‘曾参 之孝,精感万里。’”《后汉书·蔡顺传》:“顺 少孤,养母。尝出求薪,有客卒至,母望 顺 不还,乃噬其指,顺 即心动,弃薪驰归。”李贤 注:“噬,嚙也。”后用“嚙指”表达母亲对儿子的渴念和儿子对母亲的孝思与眷顾。清 顾炎武《与李湘北书》:“但此君母老且病,独子无依……况年逾七十,久困扶牀,路隔三千,难通嚙指,一旦祷北辰而不验,迴西景以无期,则缾罍之耻奚偿,风木之悲何及!”","3.齧指:","4.咬破指头。表示决心,发誓。《史记·田叔列传》:“赵王 啮指出血,曰:‘先人失国,微陛下,臣等当虫出。公等奈何言若是!’”宋 孙光宪《浣溪沙》词:“啮指暗思花下约,凭阑羞睹泪痕衣。”明 李东阳《读唐诗三十一首》之二:“﹝ 徐世勣 ﹞又忍弃其流涕啮指之言,以成 武氏 之祸。”","5.表示思念深切。宋 岑象求《吉凶影响录》:“曾子 从 仲尼 在 楚 而心动,辞归问母。母曰:‘思尔啮指。’孔子 曰:‘曾参 之精感万里。’”

指陈[zhǐ chén] ,释义:指明和陈述。

指日[zhǐ rì] ,释义:犹不日。谓为期不远。

微指[wēi zhǐ] ,释义:见“微旨”。

指臂[zhǐ bì] ,释义:手指与臂膀。比喻得力的助手。

发指[fà zhǐ] ,释义:头发竖起来。形容 愤怒到了极点。《史记·刺客列传》:“士皆嗔(瞋)目,发尽上指冠。”

指明[zhǐ míng] ,释义:明确指出:~方向。

远指[yuǎn zhǐ] ,释义:远大的志向。

指趣[zhǐ qù] ,释义:1.亦作“指趋”。宗旨,意义。","2.犹志趣。","3.亦作“指趋”。意向;意图。

指尺[zhǐ chǐ] ,释义:1.古时以中指中节的长度为一寸,十寸为尺,以指为度而量,故称指尺。","2.度量,衡鉴。

喻指[yù zhǐ] ,释义:见“喻旨”。

素指[sù zhǐ] ,释义:洁白的手指。

指期[zhǐ qī] ,释义:犹指日,不日。限期。北魏 崔鸿《十六国春秋·前赵·刘渊》:“陛下诚能发 匈奴 五部之众,假 元海 一将军之号,鼓行而西,可指期而定。”《周书·武帝纪下》:“可分命众军,指期进发。”唐 皇甫曾《遇风雨作》诗:“望路殊未穷,指期今已促。”《资治通鉴·唐高祖武德二年》:“若以大军临之,指期可取。”

指名[zhǐ míng] ,释义:指出人或事物的名字:~要我发言。

指刺[zhǐ cì] ,释义:指斥讽刺。

指拟[zhǐ nǐ] ,释义:指望,指靠。

指划[zhǐ huà] ,释义:讲话时用手势比划示意。

三指[sān zhǐ] ,释义:中指。《旧五代史·晋书·张彦泽传》:“或军士擒获罪人至前,彦泽 不问所犯,但瞋目出一手竖三指而已,军士承其意,即出外断其腰领焉。”《资治通鉴·后晋齐王开运三年》引此文,胡三省 注云:“三指,中指也。示以中指,言中断之,即腰斩也。”

足指[zú zhǐ] ,释义:足趾。脚指头。唐 张鷟《耳目记》:“唐 柴附 马绍 之弟……尝著吉莫靴,上砖城,直至女墙,手无扳引,又以足指缘佛殿柱,至簷头,捻椽覆上,越百尺楼阁,了无障碍。”《宋史·真宗纪一》:“明年正月,后梦以裾承日有娠,十二月二日生于 开封 府第,赤光照室,左足指有文成‘天’字。”

指分[zhǐ fēn] ,释义:1.指点安排。","2.清制,内外官员分发,由吏部抽签而定。自捐纳行,候补官可出钱自请分发到某省某衙门,称为指分。

指津[zhǐ jīn] ,释义:犹指路。

展指[zhǎn zhǐ] ,释义:谓竖起指头以示数目。

特指[tè zhǐ] ,释义:[认为某些事物所属的] 指定范围或角色。

指迷[zhǐ mí] ,释义:犹解惑。谓指点使不迷惑。宋 欧阳修《再和圣俞见答》:“嗟哉我岂敢知子,论诗赖子初指迷。”金 董解元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八:“非吾师指迷,实不悟此。”明 袁庆麟《<朱子晚年定论>跋》:“是编特为之指迷耳。”清 陆以湉《冷庐杂识·朱笠亭说诗》:“弁言一则,尤足为后学指迷。”

指缝[zhǐ féng] ,释义:指与指间的空隙。

希指[xī zhǐ] ,释义:亦作“希旨”。迎合在上者的意旨。

指执[zhǐ zhí] ,释义:抓住把柄。

燃指[rán zhǐ] ,释义:自烧手指,以示虔诚。一种假借或误解佛教的“无义苦行”。

截指[jié zhǐ] ,释义:砍下手指。表示坚决之意。

指仗[zhǐ zhàng] ,释义:仰仗;依靠:这里农民一年的生计就~地里的收成。

指月[zhǐ yuè] ,释义:佛教语。以指譬教,以月比法。

僮指[tóng zhǐ] ,释义: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:“僮手指千”。

指使[zhǐ shǐ] ,释义:出主意叫别人去做某事:这件事幕后有人~。有人~他这样做的。

骈指[pián zhǐ] ,释义:见“駢拇枝指”。

指归[zhǐ guī] ,释义:主旨;意向。

小指[xiǎo zhǐ] ,释义:手或脚的第五指。

指控[zhǐ kòng] ,释义:指责和控告:提出~。~他有受贿行为。

指冠[zhǐ guān] ,释义:头发直竖,顶着帽子。比喻愤怒的样子。

指囷[zhǐ qūn] ,释义:《三国志·吴志·鲁肃传》:“周瑜 为 居巢 长,将数百人故过候 肃,并求资粮。肃 家有两囷米,各三千斛。肃 乃指一囷与 周瑜。”后以“指囷”喻慷慨资助。唐 李咸用《古意论交》诗:“见义必许死,临危当指囷。”宋 赵蕃《闻舂》诗:“餬口於四方,指囷其谁逢?”陈去病《丰镇见雪》诗:“愿作丰年瑞,时危好指囷。”

泛指[fàn zhǐ] ,释义:1.亦作“泛指”。谓手指轻弹琴弦。宋 陈旸《乐书·乐图论·琴势》:“龙行者指行如之,虎行者指步如之,蟹行者伦指如之,鸞行者转指如之,轻行者汎指是也。”","2.谓不专指一事或一人。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二一回:“那内言不出,外言不入,并不是泛指一句説话。”沙汀《淘金记》二十:“寡妇之所谓你,是泛指一般对他们存着恶意的人们说的,并无确定对象。”

指取[zhǐ qǔ] ,释义:以指捡取。亦以喻轻易。

主指[zhǔ zhǐ] ,释义:同“主旨”。宋 程大昌《考古编·诗论八》:“夫既於篇无所主指,固不可亿其为诗矣。”

小指[xiǎo zhǐ] ,释义:手或脚的第五指。

运指[yùn zhǐ] ,释义:谓执笔写字时运动手指。

指斥[zhǐ chì] ,释义:指摘;斥责:~时弊。

顶指[dǐng zhǐ] ,释义:做针线活时戴在手指上的工具。

匠指[jiàng zhǐ] ,释义:工匠。语本《庄子·胠箧》:“毁絶鉤绳,而弃规矩,攦 工倕 之指,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。”

招指[zhāo zhǐ] ,释义:犹指挥。

章指[zhāng zhǐ] ,释义:1.亦作“章旨”。诗文的主旨。","2.经籍注释的一种形式。

指称[zhǐ chēng] ,释义:1.指出;声称:该公司在诉状中~对方违约。","2.指示并称呼:江西人用“老表”来相互~。

拶指[zǎn zhǐ] ,释义:用拶子夹手指,是旧时的一种酷刑。

指定[zhǐ dìng] ,释义:确定(做某件事的人、时间、地点等):~他做大会发言人。各组分头出发,到~的地点集合。

指喻[zhǐ yù] ,释义:指正告知。

指靠[zhǐ kào] ,释义:依靠(多指生活方面的):生活有了~。要学会自立,不能~别人。

指代[zhǐ dài] ,释义:谓用抽象概念代替具体事物。梁启超《论纪年》:“凡天地间事物之名号,其根源莫不出于指代,而纪年亦其一端也。”

指说[zhǐ shuō] ,释义:犹解说。

指腹[zhǐ fù] ,释义:见“指腹为亲”。

攀指[pān zhǐ] ,释义:诬供牵连。

指要[zhǐ yào] ,释义:同“旨要”

倒指[dǎo zhǐ] ,释义:谓屈指计算。

指明[zhǐ míng] ,释义:明确指出:~方向。

教指[jiào zhǐ] ,释义:教导。

指事[zhǐ shì] ,释义:也叫象事。六书之一。指以象征性的符号表示意义的造字法。如“上”(古作“ ”)“下”(古作“ ”)。

绕指[rào zhǐ] ,释义:见“绕指柔”。

指马[zhǐ mǎ] ,释义:1.战国时名家公孙龙提出“物莫非指,而指非指”、“白马非马”等命题,讨论名与实之间的关系。","2.见“指鹿为马”。

举指[jǔ zhǐ] ,释义:犹举止,行动。《北齐书·崔瞻传》:“吏部尚书 尉瑾 性褊急,以 瞻 举指舒缓,曹务繁剧,遂附驛奏闻,因而被代。”《资治通鉴·汉和帝永元十四年》:“阴后 短小,举指时失仪。”

指撝[zhǐ huī] ,释义:见“指挥”。

六指[liù zhǐ] ,释义:1.谓上下四方。","2.谓一手(或脚)长六个指头。

指准[zhǐ zhǔn] ,释义:确定。

千指[qiān zhǐ] ,释义:一人十指,千指,形容人多。

指证[zhǐ zhèng] ,释义:指认并证明:现场目击者出庭~凶犯。

臂指[bì zhǐ] ,释义:谓运用自如;指挥灵便,如臂之使指。语出 汉 贾谊《陈政事疏》:“今海内之势,如身之使臂,臂之使指,莫不制从。”唐 元稹《授刘悟昭义节度使制》:“遂驻腹心之雄,以供臂指之用。”明 宋濂《题张如心<初修谱叙>后》:“积岁既久,上下相安,军民之间,匪但臂指相似,抑有家人妇子之意。”康有为《上清帝第六书》:“如此则内外并举,臂指灵通,宪章草完,奉行有準。”

一指[yī zhǐ] ,释义:1.一个指头。","2.一次指点,或一下指向。","3.《庄子·齐物论》:“天地一指也,万物一马也。”此谓天下虽大,一指可以蔽之;万物虽多,一马可以理尽,故无是无非。后因以“一指”为齐是非得失之典实。","4.一个宗旨。

指扳[zhǐ bān] ,释义:指攀。

指拨[zhǐ bō","zhǐ bo] ,释义:〈动〉指定拨付。

指驳[zhǐ bó] ,释义:亦作“指駮”。指摘驳斥。

指桥[zhǐ qiáo] ,释义:柔弱貌。

指擿[zhǐ tī] ,释义:1.用手指抓搔。","2.指出,挑出缺点错误。

指语[zhǐ yǔ] ,释义:用手指作种种姿势,代表不同字母,进行拼音通意,称为“指语”。指语又分双手语和单手语。

版权声明:本文摘录自新华字典、康熙字典、汉语字典、网络等多渠道,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。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