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云亦云[rén yún yì yún] ,释义:人家怎么说,自己也跟着怎么说。形容没有主见。金蔡松年《槽声同彦高赋》:“槽床过竹春泉句,他日人云吾亦云。” 亦:也。云:说。
流离失所[liú lí shī suǒ] ,释义:由于灾荒战乱等而流转离散在外,失掉安身的地方。
决胜千里[jué shèng qiān lǐ] ,释义:坐镇指挥千里之外的战局。形容将帅雄才大略,指挥若定。
惟妙惟肖[wéi miào wéi xiào] ,释义: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,非常逼真:这幅画把儿童活泼有趣的神态画得~。
背水一战[bèi shuǐ yī zhàn] ,释义:在不利情况下和敌人作最后决战,比喻面临绝境,为求得出路而作最后一次努力。
饥寒交迫[jī hán jiāo pò] ,释义:冷饿交加。
一鼓作气[yī gǔ zuò qì] ,释义:《左传·庄公十年》:“夫战,勇气也。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。”意思是打仗靠勇气,擂一通鼓,勇气振作起来了,两通鼓,勇气就衰退了,三通鼓,勇气就没有了。后来用“一鼓作气”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。
背井离乡[bèi jǐng lí xiāng] ,释义:也说离乡背井。离开自己的故乡,到外地生活(多指在不得已的情况下)。
揭竿而起[jiē gān ér qǐ] ,释义: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:“斩木为兵,揭竿为旗。” 后用“揭竿而起”泛指人民起义。
有勇无谋[yǒu yǒng wú móu] ,释义:只有勇气,没有计谋。指做事或打仗只是猛打猛冲,缺乏计划,不讲策略。
人仰马翻[rén yǎng mǎ fān] ,释义:人马都被打得翻倒在地。形容惨败的狼狈相。也比喻乱得一塌糊涂,不可收拾。
乘胜追击[chéng shèng zhuī jī] ,释义:乘:趁着。趁着胜利的形势继续追击敌人,扩大战果。
百战不殆[bǎi zhàn bù dài] ,释义:形容在每次战斗中都取得胜利。殆(dài):危险。
左右开弓[zuǒ yòu kāi gōng] ,释义:比喻两手轮流做同一动作,或者一只手左边一下右边一下做同一动作。也指同时做几项工作。
百战百胜[bǎi zhàn bǎi shèng] ,释义:每战必胜。形容所向无敌。《孙子兵法·谋攻》:“百战百胜,非善之善者也;不战而屈人之兵,善之善者也。”
军令如山[jūn lìng rú shān] ,释义:军事命令像山一样不可动摇。旧时形容军队中上级发布的命令,下级必须执行,不得违抗。
坚壁清野[jiān bì qīng yě] ,释义:也说空室清野。加强工事,使堡垒坚固;将野外的粮食作物和重要物资清理收藏起来。使敌人深入后增加困难,消耗力量,无所获取。《晋书·石勒载记上》:“勒所过路次,皆坚壁清野,采掠无所获,军中大饥,士众相食。” 壁:营垒。
作壁上观[zuò bì shàng guān] ,释义:也说从壁上观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记载,秦兵包围了赵国的巨鹿,楚国和其他诸侯前去救援。当时秦兵声势很大,只有楚将项羽领着队伍去冲锋陷阵,其他诸侯的将领却都在壁(即军营的壁垒)上观战。后用“作壁上观”比喻在一旁观望,不动手帮助。
胶柱鼓瑟[jiāo zhù gǔ sè] ,释义:比喻拘泥,不知变通。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蔺相如曰:‘王以名使括,若胶柱而鼓瑟耳。括徒能读其父书传,不知合变也。’” 柱:瑟上调弦的短木,柱被粘住,音调就不能变换。
出其不意[chū qí bù yì] ,释义:《孙子兵法·计》:“攻其无备,出其不意。” 指出乎对方意料之外,突然行动。
一败如水[yī bài rú shuǐ] ,释义:形容军队打了大败仗,象水泼到地上那样不可收拾。
学富五车[xué fù wǔ chē] ,释义:形容读书多,学问大(五车:指五车书)。
弹丸之地[dàn wán zhī dì] ,释义:弹丸:弹弓所用的铁丸或泥丸。弹丸那么大的地方。形容地方非常狭小。
能征惯战[néng zhēng guàn zhàn] ,释义:形容作战经验丰富,很能打仗。
血雨腥风[xuè yǔ xīng fēng] ,释义:见〖腥风血雨〗。
鸟尽弓藏[niǎo jìn gōng cáng] ,释义:比喻事情成功以后,把曾经出过力的人一脚踢开。见〖兔死狗烹〗。
百战百胜[bǎi zhàn bǎi shèng] ,释义:每战必胜。形容所向无敌。《孙子兵法·谋攻》:“百战百胜,非善之善者也;不战而屈人之兵,善之善者也。”
剑拔弩张[jiàn bá nǔ zhāng] ,释义:《汉书·王莽传下》:“省中相惊传,勒兵至郎署,皆拔刃张弩。” 后南朝梁袁昂用“剑拔弩张”形容书法雄健。今用“剑拔弩张”意同“拔刃张弩”,指形势紧张,一触即发。弩(nǔ):古时利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。
入木三分[rù mù sān fēn] ,释义:传说王羲之笔法有力,在板上写字,木工刻字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有三分深。见唐张怀瓘《书断·王羲之》。后用来形容书法笔力强劲。也用来比喻分析问题深刻。
人仰马翻[rén yǎng mǎ fān] ,释义:人马都被打得翻倒在地。形容惨败的狼狈相。也比喻乱得一塌糊涂,不可收拾。
丢盔弃甲[diū kuī qì jiǎ] ,释义:盔、甲:头盔和铠甲。跑得连盔甲都丢了。形容打败仗后逃跑的狼狈相。
如火如荼[rú huǒ rú tú] ,释义:《国语·吴语》:“…望之如荼…望之如火。” 像火那样红,像荼那样白。原形容军容之盛。后用来形容气势旺盛或热烈。荼(tú):一种茅草的白花。
争分夺秒[zhēng fēn duó miǎo] ,释义:不放过一分一秒,形容对时间抓得很紧。
退避三舍[tuì bì sān shè] ,释义:春秋时,晋国同楚国在城濮(在今山东鄄城西南)作战,晋文公遵守以前的诺言,把军队撤退九十里(见于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八年》;舍: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)。后用来比喻对人让步,不与相争。
隔岸观火[gé àn guān huǒ] ,释义:比喻见人有危难不援助而采取看热闹的态度。
一鼓作气[yī gǔ zuò qì] ,释义:《左传·庄公十年》:“夫战,勇气也。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。”意思是打仗靠勇气,擂一通鼓,勇气振作起来了,两通鼓,勇气就衰退了,三通鼓,勇气就没有了。后来用“一鼓作气”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。
严阵以待[yán zhèn yǐ dài] ,释义:整饬阵容,做好战斗准备,以迎击来犯之敌。
围魏救赵[wéi wèi jiù zhào] ,释义:战国时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,赵向盟国齐求救。齐威王派田忌率兵救赵。田忌用军师孙膑计,乘魏国精锐部队在赵,国内空虚,引兵攻袭魏都大梁(今河南开封),在魏军从邯郸撤退回救时,乘其疲惫,大败魏军于桂陵(今山东菏泽东北),赵国之围遂解。这次战役又称桂陵之战。后以“围魏救赵”指袭击敌人的后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。
揭竿而起[jiē gān ér qǐ] ,释义: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:“斩木为兵,揭竿为旗。” 后用“揭竿而起”泛指人民起义。
炉火纯青[lú huǒ chún qīng] ,释义:相传道家炼丹,到炉子里的火发出纯青色的火焰的时候,就算成功了。比喻学问、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。
落落大方[luò luò dà fāng] ,释义:落落:坦率,开朗的样子。形容言谈举止自然大方。
纸上谈兵[zhǐ shàng tán bīng] ,释义: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记载,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,少时学兵法,善于谈兵,父亲也难不倒他。后来代廉颇为赵将,只照搬兵书,不知变通。结果在长平之战中被秦兵打败。后用以比喻只凭书本知识空发议论,不能解决实际问题。
乌合之众[wū hé zhī zhòng] ,释义:像乌鸦似地聚合在一起的一帮人。比喻杂凑在一起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人群。《后汉书·耿弇传》:“归发突骑以辚乌合之众,如摧枯折腐耳。” 乌合:像乌鸦似地聚合。
心如刀割[xīn rú dāo gē] ,释义:内心痛苦得像刀割一样。
全军覆没[quán jūn fù mò] ,释义:整个军队全部被消灭。比喻事情彻底失败。
骁勇善战[xiāo yǒng shàn zhàn] ,释义:勇猛,善于战斗。
弹尽粮绝[dàn jìn liáng jué] ,释义:弹药用光,粮食吃完,形容作战的必需品消耗完又得不到补给,处境十分困难。
兵贵神速[bīng guì shén sù] ,释义:《三国志·魏书·郭嘉传》:“嘉言曰:‘兵贵神速。’” 指用兵贵在行动特别迅速。
寡不敌众[guǎ bù dí zhòng] ,释义:人少的一方抵挡不住人多的一方。
败军之将[bài jūn zhī jiàng] ,释义:打了败仗的将领。现多用于讽刺失败的人。
堂堂正正[táng táng zhèng zhèng] ,释义:1.形容光明正大:做一个~的男子汉。","2.形容身材威武,仪表出众:~的相貌。
闭门造车[bì mén zào chē] ,释义:宋朱熹《中庸或问》卷三:“古语所谓‘闭门造车,出门合辙’,盖言其法之同也。” 意思是说只要规格一样,关着门造车也是可以的。现比喻不考虑客观实际情况,只凭主观想法办事。
将计就计[jiāng jì jiù jì] ,释义:利用对方所用的计策,反过来向对方使计策。
旗鼓相当[qí gǔ xiāng dāng] ,释义:也说鼓旗相当。《后汉书·隗嚣传》:“如令子阳(公孙述)到汉中、三辅,愿因将军(指隗嚣)兵马,鼓旗相当。” 原指两军对敌。后用来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。
打草惊蛇[dǎ cǎo jīng shé] ,释义:明郎瑛《七修 类稿》卷二四:“打草惊蛇,乃南唐王鲁为当涂令,日营资产,部人诉主簿贪污,鲁曰:‘汝虽打草,吾已惊蛇。’” 后用以比喻做事不谨慎,行迹泄露,使对方有所警觉。
速战速决[sù zhàn sù jué] ,释义:迅速投入战斗,迅速结束战斗,比喻做事时迅速地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。
心服口服[xīn fú kǒu fú] ,释义:服:信服。心里嘴上都信服。指真心信服。
孤军深入[gū jūn shēn rù] ,释义:孤立无援的军队深入到敌作战区。
洋洋洒洒[yáng yáng sǎ sǎ] ,释义:1.形容文章或谈话内容丰富,连续不断。","2.形容规模或气势盛大。
战火纷飞[zhàn huǒ fēn fēi] ,释义:形容战斗十分激烈。
十全十美[shí quán shí měi] ,释义:各方面都非常完美,毫无缺陷:人都有缺点,哪能~呢?
炮火连天[pào huǒ lián tiān] ,释义:形容正处在激烈的战争状态。
口蜜腹剑[kǒu mì fù jiàn] ,释义:《资治通鉴·唐玄宗天宝元年》记载,唐朝宰相李林甫,妒忌贤能,与人相处表面亲热,而心存阴谋。故时人称他“口有蜜,腹有剑。”后以“口蜜腹剑”比喻嘴甜心毒,狡猾阴险。
妻离子散[qī lí zǐ sàn] ,释义:形容一家人由于战乱、自然灾害等变故被迫四处离散。
溃不成军[kuì bù chéng jūn] ,释义:军队被打得七零八落,不成队伍,形容打仗败得无法收拾。
横扫千军[héng sǎo qiān jūn] ,释义:形容一举击败和歼灭了大量的敌人。
旗开得胜[qí kāi dé shèng] ,释义:旗帜一打开就取得了胜利。指交战时刚一接触就获得胜利。也泛指事情一开始就取得好成绩。
微乎其微[wēi hū qí wēi] ,释义:形容非常少或非常小。
长驱直入[cháng qū zhí rù] ,释义:(军队)长距离地、毫无阻挡地向前挺进。形容进军的顺利。驱:快跑。
三战三北[sān zhàn sān běi] ,释义:北:败逃。打三仗,败三次。形容屡战屡败。
惊心动魄[jīng xīn dòng pò] ,释义:原形容作品的文辞优美,意境深远,使人感受很深,震动很大。南朝梁钟嵘《诗品》卷上:“文温以丽,意悲而远,惊心动魄,可谓几乎一字千金。” 后形容使人感到十分惊险、紧张。
炮火连天[pào huǒ lián tiān] ,释义:形容正处在激烈的战争状态。
一心一意[yī xīn yī yì] ,释义:心思、意念专一。
无家可归[wú jiā kě guī] ,释义:没有家可回。指流离失所。
连战皆捷[lián zhàn jiē jié] ,释义:1.打仗接连取得胜利。","2.今多指体育比赛或考试等接连取得好成绩。
血肉横飞[xuè ròu héng fēi] ,释义:形容发生爆炸等灾祸时,死伤者血肉四溅的惨状。
退避三舍[tuì bì sān shè] ,释义:春秋时,晋国同楚国在城濮(在今山东鄄城西南)作战,晋文公遵守以前的诺言,把军队撤退九十里(见于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八年》;舍: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)。后用来比喻对人让步,不与相争。
风声鹤唳[fēng shēng hè lì] ,释义:《晋书· 谢玄传》:“闻风声鹤唳,皆以为王师已至。” 前秦苻坚带兵攻打东晋,被打得大败,逃走时听到风声 和鹤叫都以为是追兵。后用来形容人在非常害怕时听到一点声音,就十分恐慌紧张。唳(lì)。参见〔草木皆兵〕
有勇无谋[yǒu yǒng wú móu] ,释义:只有勇气,没有计谋。指做事或打仗只是猛打猛冲,缺乏计划,不讲策略。
猝不及防[cù bù jí fáng] ,释义:事情突然发生,来不及防备。
一马当先[yī mǎ dāng xiān] ,释义: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,形容领先或带头。
背水一战[bèi shuǐ yī zhàn] ,释义:在不利情况下和敌人作最后决战,比喻面临绝境,为求得出路而作最后一次努力。
十面埋伏[shí miàn mái fú] ,释义:琵琶曲。表现楚汉相争时的垓下决战。华秋苹及李芳园所编的琵琶谱中均有收集。
精益求精[jīng yì qiú jīng] ,释义:(学术、技术、作品、产品等)好了还求更好。
谢天谢地[xiè tiān xiè dì] ,释义:迷信的人认为处境顺利是受到了天地神灵的保佑,因此要感谢天地。现在多用“谢天谢地”表示感激或庆幸:~,这场灾难总算过去了。只要他不再来找麻烦,我就~了。
飞沙走石[fēi shā zǒu shí] ,释义:沙子飞扬,石块滚动,形容风很大:骤然狂风大作,~,天昏地暗。
水深火热[shuǐ shēn huǒ rè] ,释义:比喻百姓生活异常艰难痛苦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箪食壶浆以迎王师,岂有他哉?避水火也。如水益深,如火益热,亦运而已矣。”
大刀阔斧[dà dāo kuò fǔ] ,释义:比喻办事果断而有魄力。
出其不意[chū qí bù yì] ,释义:《孙子兵法·计》:“攻其无备,出其不意。” 指出乎对方意料之外,突然行动。
运筹帷幄[yùn chóu wéi wò] ,释义:在帷幕之中指挥、谋划。后泛指策划机要。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:“运筹帷幄之中,制胜于无形,子房计谋其事,无知名,无勇功,图难于易,为大于细。” 帷幄(wéiwò):军中帐幕。
两败俱伤[liǎng bài jù shāng] ,释义:双方争斗,都受到损失,谁也没有得到好处。
临阵脱逃[lín zhèn tuō táo] ,释义:军人到阵前要作战时逃跑,也比喻事到临头而退缩逃避。
调虎离山[diào hǔ lí shān] ,释义: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,想法子引诱有关的人离开原来的地方。
汗马功劳[hàn mǎ gōng láo] ,释义:《韩非子·五蠹》:“弃私家之事,而必汗马之劳。” 后用汗马功劳形容立下战功。现也指在工作中做出贡献。汗马:战马因奔驰而流汗。
偃旗息鼓[yǎn qí xī gǔ] ,释义:放倒军旗,停敲战鼓。原指不暴露目标,秘密行军。也指停止战斗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赵云传》裴松之注引《赵云别传》:“而云入营,更大开门,偃旗息鼓,公军疑有伏兵,引去。” 后也用以比喻事情中止或声势减弱。
欲擒故纵[yù qín gù zòng] ,释义:想要捉住他,故意先放开他,使他放松戒备。比喻为了达到进一步控制的目的,故意先放松一步。
短兵接战[duǎn bīng jiē zhàn] ,释义:短兵:刀剑等短兵器;接:交战。指近距离搏斗。比喻面对面地进行激烈的斗争。
刀山火海[dāo shān huǒ hǎi] ,释义:比喻非常艰险和困难的地方。也说火海刀山。
奄奄一息[yǎn yǎn yī xī] ,释义:奄奄:呼吸微弱的样子。只剩下一口气。形容临近死亡。
打退堂鼓[dǎ tuì táng gǔ] ,释义:封建官吏退堂时打鼓,现在比喻做事中途退缩:有困难大家来帮你,你可不能~。
霸王别姬[bà wáng bié jī] ,释义:姬:指西楚霸王项羽的宠妾虞姬。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景。现多比喻独断专行,脱离群众,最终垮台。
围魏救赵[wéi wèi jiù zhào] ,释义:战国时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,赵向盟国齐求救。齐威王派田忌率兵救赵。田忌用军师孙膑计,乘魏国精锐部队在赵,国内空虚,引兵攻袭魏都大梁(今河南开封),在魏军从邯郸撤退回救时,乘其疲惫,大败魏军于桂陵(今山东菏泽东北),赵国之围遂解。这次战役又称桂陵之战。后以“围魏救赵”指袭击敌人的后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。
震撼人心[zhèn hàn rén xīn] ,释义:撼:摇动。指某件事对人内心震动很大。
临阵磨枪[lín zhèn mó qiāng] ,释义:到了要上阵杀敌的时候才去磨枪。比喻事到临头才作准备。
残兵败将[cán bīng bài jiàng] ,释义:残余的军队,失败的将领。形容战败的部队。
惊弓之鸟[jīng gōng zhī niǎo] ,释义:被弓箭吓怕了的鸟。比喻受过某种惊吓,遇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的人。《晋书·王鉴传》:“黩武之众易动,惊弓之鸟难安。”
草木皆兵[cǎo mù jiē bīng] ,释义:公元383年,前秦苻坚出兵攻晋,前锋在安徽寿春洛涧被晋军打败。苻坚登寿春城瞭望,看到晋兵布阵严整,又望见八公山上的草木,以为都是晋兵,认为遇到了劲敌,因而感到害怕。后来就用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、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。
战天斗地[zhàn tiān dòu dì] ,释义:形容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改造自然,征服自然。
丢卒保车[diū zú bǎo jū] ,释义:象棋战术用 语。后用来比喻丢掉次要的,保住主要的。车(jū)。
生灵涂炭[shēng líng tú tàn] ,释义:形容政治混乱时期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。生灵:人民。涂炭:泥淖(nào)和炭火,比喻困苦的处境。
衣不蔽体[yī bù bì tǐ] ,释义:蔽:遮。衣服破烂,连身子都遮盖不住。形容生活贫苦。
家破人亡[jiā pò rén wáng] ,释义:家庭破产,人口死亡。形容家遭不幸的惨相。
铺天盖地[pū tiān gài dì] ,释义:形容声势大,来势猛,到处都是。
坚壁清野[jiān bì qīng yě] ,释义:也说空室清野。加强工事,使堡垒坚固;将野外的粮食作物和重要物资清理收藏起来。使敌人深入后增加困难,消耗力量,无所获取。《晋书·石勒载记上》:“勒所过路次,皆坚壁清野,采掠无所获,军中大饥,士众相食。” 壁:营垒。
前车之鉴[qián chē zhī jiàn] ,释义:《汉书·贾谊传》:“前车覆,后车诫。”比喻当做鉴戒的前人的失败教训。
倒戈卸甲[dǎo gē xiè jiǎ] ,释义:比喻放下武器认输。
决一死战[jué yī sǐ zhàn] ,释义:不怕牺牲,对敌人作你死我活的战斗:誓与敌人~。
彼此彼此[bǐ cǐ bǐ cǐ] ,释义:客套话,指大家都一样,没有什么差别。
螳臂挡车[táng bì dǎng chē] ,释义:螳臂当车。
一败涂地[yī bài tú dì] ,释义:形容失败到不可收拾的地步。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今置将不善,一败涂地。” 涂地:肝脑涂地的略语,形容死得很惨。
坚贞不屈[jiān zhēn bù qū] ,释义:坚守节操,不向恶势力屈服。
杀身成仁[shā shēn chéng rén] ,释义: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志士仁人,无求生以害仁,有杀身以成仁。” 原意是说为了成全仁德,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。现指牺牲生命,以维护正义事业。
牛刀小试[niú dāo xiǎo shì] ,释义:比喻有很大的本领,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。见〖割鸡焉用牛刀〗。
浴血奋战[yù xuè fèn zhàn] ,释义:形容顽强地拼死战斗。
势均力敌[shì jūn lì dí] ,释义:也说力敌势均。双方势力相当,不分高下。《南史·刘穆之传》:“力敌势均,终相吞咀(jǔ)。” 敌:力量相当。
纸上谈兵[zhǐ shàng tán bīng] ,释义: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记载,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,少时学兵法,善于谈兵,父亲也难不倒他。后来代廉颇为赵将,只照搬兵书,不知变通。结果在长平之战中被秦兵打败。后用以比喻只凭书本知识空发议论,不能解决实际问题。
枪林刀树[qiāng lín dāo shù] ,释义:犹言刀枪林立。形容激烈战斗的场面。
民不聊生[mín bù liáo shēng] ,释义:老百姓无以为生,没有办法生活下去。《史记·春申君列传》:“人民不聊生,族类离散。” 聊:依赖。
毁于一旦[huǐ yú yī dàn] ,释义:在一天之内就毁掉了。形容在极短的时间内把来之不易的东西一下子毁掉了。《后汉书·窦融传》:“百年累之,一朝毁之。”
满目疮痍[mǎn mù chuāng yí] ,释义:见〖疮痍满目〗。
出尔反尔[chū ěr fǎn ěr] ,释义: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出乎尔者,反乎尔者也。”原意是你怎么做,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。今指说了又反悔或说了不照着做,表示言行前后自相矛盾,反复无常。
当断不断[dāng duàn bù duàn] ,释义:指应该决断的时候不能决断。
血战到底[xuè zhàn dào dǐ] ,释义:血战:非常激烈地拼死地战斗。指激烈战斗到最后时刻。
单枪匹马[dān qiāng pǐ mǎ] ,释义:也说匹马单 枪。比喻行动无人帮助,独自勇往直前。五代汪遵《乌江》诗:“兵散弓残挫虎威,单枪匹马突重围。”
硝云弹雨[xiāo yún dàn yǔ] ,释义:硝烟如云,子弹像雨。形容激烈的战斗。
大获全胜[dà huò quán shèng] ,释义:获:擒获俘虏,夺取敌方辎重;全:完全。形容获得完全的胜利。
明耻教战[míng chǐ jiào zhàn] ,释义:《左传·僖公二十二年》:“明耻教战,求杀敌也。” 指教战之法,在于使士卒知道退缩就是耻辱,因而奋勇向前,勇敢杀敌。
擒贼擒王[qín zéi qín wáng] ,释义:唐杜甫《前出塞》诗:“射人先射马,擒贼先擒王。” 比喻先要抓首恶或主要的敌手。
决一死战[jué yī sǐ zhàn] ,释义:不怕牺牲,对敌人作你死我活的战斗:誓与敌人~。
唇枪舌剑[chún qiāng shé jiàn] ,释义:以唇作枪,以舌作剑。形容双方争论激烈,言词锋利。
冲锋陷阵[chōng fēng xiàn zhèn] ,释义:向敌人冲击,深入敌阵。《北齐书·崔暹传》:“冲锋陷阵,大有其人。” 形容勇敢地战斗。陷:深入,攻破。
闻所未闻[wén suǒ wèi wén] ,释义:听到了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事。形容事情新奇。《史记·陆贾列传》:“至生来,令我日闻所未闻。”
一夫当关[yī fū dāng guān] ,释义:形容地势十分险要,易守难攻。
溃不成军[kuì bù chéng jūn] ,释义:军队被打得七零八落,不成队伍,形容打仗败得无法收拾。
杯弓蛇影[bēi gōng shé yǐng] ,释义:有人请客吃饭,挂在墙上的弓映在酒杯里,客人以为酒杯里有蛇,回去疑心中了蛇毒,就生病了(见于《风俗通义·怪神》)。比喻疑神疑鬼,妄自惊慌。
城下之盟[chéng xià zhī méng] ,释义:敌国兵临城下时被迫订立的盟约。《左传·桓公十二年》记载,楚国攻打绞地(今湖北郧县西北),“大败之,为城下之盟而还”。后泛指被迫与敌人签订的屈辱性条约。
翩翩起舞[piān piān qǐ wǔ] ,释义:形容轻快地跳起舞来。
腹背受敌[fù bèi shòu dí] ,释义:前面和后面都受到敌人的攻击。
全民皆兵[quán mín jiē bīng] ,释义:指把能参加战斗的人民全都武装起来,随时准备歼灭入侵之敌。
千钧一发[qiān jūn yī fà] ,释义:也说一发千钧。千钧重量吊在一根头发丝上。比喻情况万分危急。唐韩愈《与孟尚书书》:“群儒区区修补,百孔千疮,随乱随失,其危如一发引千钧。” 钧:古时三十斤为一钧。
全民皆兵[quán mín jiē bīng] ,释义:指把能参加战斗的人民全都武装起来,随时准备歼灭入侵之敌。
身经百战[shēn jīng bǎi zhàn] ,释义:亲身参加过许多次战斗。形容经验丰富。
生生不息[shēng shēng bù xī] ,释义:生生:中国哲学术语,指变化和新生事物的发生;不息:没有终止。不断地生长、繁殖。
金戈铁马[jīn gē tiě mǎ] ,释义:指战事。也用以形容战士的雄姿。宋辛弃疾《永遇乐·京口北固亭怀古》:“想当年金戈铁马,气吞万里如虎。” 金戈:金属制作的戈。铁马:披着铁甲的战马。
南征北战[nán zhēng běi zhàn] ,释义:到处出征作战,形容经历的战斗很多。
兵荒马乱[bīng huāng mǎ luàn] ,释义:形容战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景象。
断壁残垣[duàn bì cán yuán] ,释义:见〖残垣断壁〗。
身先士卒[shēn xiān shì zú] ,释义:作战时将帅亲自带头,冲在士兵前面,现多用来比喻领导带头走在群众前面。
刀光剑影[dāo guāng jiàn yǐng] ,释义:形容激烈的厮杀、搏斗或杀气腾腾的气势。
异军突起[yì jūn tū qǐ] ,释义:比喻一支新力量突然出现。异军:与众不同的军队。
草木皆兵[cǎo mù jiē bīng] ,释义:公元383年,前秦苻坚出兵攻晋,前锋在安徽寿春洛涧被晋军打败。苻坚登寿春城瞭望,看到晋兵布阵严整,又望见八公山上的草木,以为都是晋兵,认为遇到了劲敌,因而感到害怕。后来就用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、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。
惊恐万状[jīng kǒng wàn zhuàng] ,释义:十分惊慌恐惧的样子。万状:多种多样的形态。
单枪匹马[dān qiāng pǐ mǎ] ,释义:也说匹马单 枪。比喻行动无人帮助,独自勇往直前。五代汪遵《乌江》诗:“兵散弓残挫虎威,单枪匹马突重围。”
抱头鼠窜[bào tóu shǔ cuàn] ,释义:形容慌张逃走的狼狈相。宋苏轼《拟侯公说项羽辞》:“夫陆贾天下之辩士,吾前日遣之,智穷辞屈,抱头鼠窜,颠狈而归,仅以身免。”
速战速决[sù zhàn sù jué] ,释义:迅速投入战斗,迅速结束战斗,比喻做事时迅速地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。
克敌制胜[kè dí zhì shèng] ,释义:打败敌人,取得胜利。
以逸待劳[yǐ yì dài láo] ,释义:在作战时采取守势,养精蓄锐,待敌军疲劳时出击取胜。《孙子兵法·军争》:“以近待远,以逸待劳,以饱待饥,此治力者也。”
知己知彼[zhī jǐ zhī bǐ] ,释义:也说知彼知己。《孙子兵法·谋攻》:“知彼知己,百战不殆。” 意思是对敌我双方情况都能了解透彻,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。后也用“知己知彼”泛指了解自己和对方。
栩栩如生[xǔ xǔ rú shēng] ,释义: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,像活的一样。
旗开得胜[qí kāi dé shèng] ,释义:旗帜一打开就取得了胜利。指交战时刚一接触就获得胜利。也泛指事情一开始就取得好成绩。
打草惊蛇[dǎ cǎo jīng shé] ,释义:明郎瑛《七修 类稿》卷二四:“打草惊蛇,乃南唐王鲁为当涂令,日营资产,部人诉主簿贪污,鲁曰:‘汝虽打草,吾已惊蛇。’” 后用以比喻做事不谨慎,行迹泄露,使对方有所警觉。
孤军奋战[gū jūn fèn zhàn] ,释义:奋战:尽全力地战斗。孤立无助的军队单独对敌作战。也比喻一个人或一个集体无人支援、帮助的情况下努力从事某项斗争。
十万火急[shí wàn huǒ jí] ,释义:形容事情紧急到了极点。
狼烟四起[láng yān sì qǐ] ,释义:四处有报警的烽火,指边疆不平靖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