含有日寇的寇的四字词语

今天词语大全网站要给大家提供的是含有日寇的寇的四字词语,这篇内容中收录了较多的含有日寇的寇的四字词语,部分词语有拼音和释义,含有日寇的寇的四字词语都摘录于汉语词典,希望这些含有日寇的寇的四字词语能够帮助到您。

寇先[kòu xiān] ,释义:传说中的仙人。尝以钓鱼为业,居 睢水 旁百馀年。宋景公 求其道术,不告,因而被杀。后数十年,踞 宋 城门,鼓琴数十日乃去。汉 刘向《列仙传·寇先》:“寇先 惜道,术不虚传,景公 戮之,尸解神迁。”北魏 郦道元《水经注·睢水》:“城西门,即 寇先 鼓琴处也。先 好钓,居 睢水 旁,宋景公 问道不告,杀之,后十年止此门,鼓琴而去。宋 人家家奉事之。”

伏寇[fú kòu] ,释义:暗藏的仇敌。

寇敌[kòu dí] ,释义:入侵之敌;敌军。

寇虣[kòu bào] ,释义:同“寇暴”。清 顾炎武《朱子斗诗序》:“余悲夫以 子斗 之贤,使其立朝,必能为天子正纪纲,补闕失;其在封疆,必能秉一节,遏寇虣;乃终老不用,歷变故以卒。”

寇边[kòu biān] ,释义:敌人侵犯边境。

游寇[yóu kòu] ,释义:流寇。

翫寇[wán kòu] ,释义:1.轻视敌寇。语本《左传·僖公五年》:“晋 不可启,寇不可翫。”宋 欧阳修《论盗贼事宜札子》:“今之谋臣,不识已形之祸,以患为乐,以危为安,见盗贼虽多而时有败者,遂生翫寇之意。”《明史·孙传庭传》:“士大夫厌苦 传庭 所为,用法严,不乐其在 秦。相与譁於朝曰:‘秦 督翫寇矣。’”《清史稿·高宗纪二》:“﹝ 乾隆 十一年三月﹞戊寅,庆復 至 打箭鑪,劾 李质粹 等老师翫寇,请续调官兵进勦,允之。”","2.引申为助长寇势。《新五代史·四夷附录一》:“废帝 怒曰:‘德钧 父子握彊兵,求大镇,苟能败 契丹 而破 太原,虽代予亦可。若翫寇要君,但恐犬兔俱毙。’”

寇钞[kòu chāo] ,释义:亦作“寇抄”。劫掠。《后汉书·东夷传·夫馀》:“至 安帝 永初 五年,夫餘王 始将步骑七八千人寇钞 乐浪,杀伤吏民,后復归附。”《陈书·世祖纪》:“侯景 之乱,乡人多依山湖寇抄,世祖 独保家无所犯。”清 姚锡光《东方兵事纪略·衅始》:“江、浙、山东 沿海寇钞之祸起于 嘉靖 閒,歷数十年而后定。”范文澜 蔡美彪 等《中国通史》第三编第五章第二节:“回纥 无君长,居无恒所,随水草流移。善骑射,以寇抄为生。”

寇劫[kòu jié] ,释义:指行劫的群盗。

司寇姓[sī kòu xìng] ,释义:司寇是源自于中国的一个复姓。

寇患[kòu huàn] ,释义:外寇侵掠的祸害。

尝寇[cháng kòu] ,释义:试探敌人的强弱。《左传·隐公九年》:“使勇而无刚者,尝寇而速去之。”杜预 注:“尝,试也。”《三国志·蜀志·黄权传》:“臣请为先驱以尝寇,陛下宜为后镇。”

视为寇雠[shì wéi kòu chóu] ,释义:比喻极端仇视。

玩寇[wán kòu] ,释义:犹言消极抗敌。

寇枿[kòu niè] ,释义:同“寇孽”。残余的寇匪。

寇逆[kòu nì] ,释义:1.贼寇,叛逆。","2.指叛乱。

败者为寇[bài zhě wéi kòu] ,释义:失败了的就是非法的,被称为贼寇。

生寇[shēng kòu] ,释义:活的敌人。

养寇自重[yǎng kòu zì zhòng] ,释义:留着敌人以使自己地位更重。

寇凫[kòu fú] ,释义:野鸭的一种。

寇略[kòu lüè] ,释义:侵犯劫掠。《汉书·匈奴传下》:“单于始用 夏侯藩 求地有距 汉 语,后以求税 乌桓 不得,因寇略其人民。”《后汉书·东夷传·高句骊》:“和帝 元兴 元年春,﹝ 句驪王宫 ﹞復入 辽东,寇略六县。”《三国志·魏志·武帝纪》“始兴屯田”裴松之 注引《魏书》:“诸军并起,无终岁计,飢则寇略,饱则弃餘,瓦解流离,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。”

剧寇[jù kòu] ,释义:犹剧贼。

寇莱公[kòu lái gōng] ,释义:即 北宋 政治家 莱国公 寇準。字 平仲。景德 元年 契丹 军进攻时任宰相,反对 王钦若 等南迁的主张,力主抗战,促使 真宗 往 澶州 督战,与 辽 订立 澶 渊 之盟。不久被 王钦若 排挤罢相。天禧 初年复相,封 莱国公,四年又被 丁谓 排挤降官。后被贬死于 雷州。能诗,今传有《寇忠愍公诗集》三卷。宋 苏洵《上富丞相书》:“曩者陛下即位之初,寇莱公 为相。”《冷眼观》第十七回:“寇莱公 数短 王文正,而 王文正 荐 準 愈力。”

寇心[kòu xīn] ,释义:贼心;邪心。

式遏寇虐[shì è kòu nüè] ,释义:遏:阻止;虐:残暴狠毒。阻止坏人为虐作恶。

蹑寇[niè kòu] ,释义:追击敌寇。

无寇暴死[wú kòu bào sǐ] ,释义:在没有变乱的情况下就死于非命。

通寇[tōng kòu] ,释义:勾结贼寇。

反掖之寇[fǎn yè zhī kòu] ,释义:掖:同“腋”;寇:敌人;反掖:反于腋下,从内部叛变。指从内部叛变的敌人。

寇烽[kòu fēng] ,释义:古时报警烽火之一。

响寇[xiǎng kòu] ,释义:即响马。

寇脱[kòu tuō] ,释义:通脱木的别名。

寇修酒[kòu xiū jiǔ] ,释义:作为犹太教一部分的寇修酒,它是一种按照犹太法律要求生产的葡萄酒。而蔻修这个字本身源自Kashrut,在希伯来语中有“合适”、“正确”,“清洁”的意思。

寇略[kòu lüè] ,释义:侵犯劫掠。《汉书·匈奴传下》:“单于始用 夏侯藩 求地有距 汉 语,后以求税 乌桓 不得,因寇略其人民。”《后汉书·东夷传·高句骊》:“和帝 元兴 元年春,﹝ 句驪王宫 ﹞復入 辽东,寇略六县。”《三国志·魏志·武帝纪》“始兴屯田”裴松之 注引《魏书》:“诸军并起,无终岁计,飢则寇略,饱则弃餘,瓦解流离,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。”

寇孽[kòu niè] ,释义:指残匪;匪寇之残馀。

雠寇[chóu kòu] ,释义:犹仇敌。

落草为寇[luò cǎo wéi kòu] ,释义:寇:盗贼。旧指逃入山林做强盗。

勍寇[qíng kòu] ,释义:强敌。

土寇[tǔ kòu] ,释义:旧时对地方上的反叛者或起义农民的蔑称。

寇不可玩[kòu bù kě wán] ,释义:对于盗贼不能放松警惕。

积寇[jī kòu] ,释义:犹惯匪。

造寇[zào kòu] ,释义:作乱。

小司寇[xiǎo sī kòu] ,释义:周 官名。司寇的属官,为司寇的副贰。见《周礼·秋官·小司寇》。参见“五大夫”。

鲸寇[jīng kòu] ,释义:大盗。

隃寇[yú kòu] ,释义:见“隃冠”。

山木自寇[shān mù zì kòu] ,释义:山上的树木,因长成有用之材,而被人砍伐。比喻因有用而不免于祸。

聚寇[jù kòu] ,释义:聚集起来的盗寇。

速寇[sù kòu] ,释义:招致盗匪。《国语·晋语八》:“离民且速寇,恐及吾身,若之何?”韦昭 注:“速,召也。”唐 张廷珪《谏停市犬马表》:“饥饉荐臻,边荒速寇。”

寇暴[kòu bào] ,释义:侵夺劫掠。

反寇[fǎn kòu] ,释义:谋反的贼寇。

边寇[biān kòu] ,释义:侵犯边疆的敌寇。汉 桓宽《盐铁论·伐功》:“及其后,蒙公 死而诸侯叛 秦,中国扰乱,匈奴 纷纷,乃敢復为边寇。”《宋书·檀道济传》:“十二年,上疾篤,会 索虏 为边寇,召 道济 入朝。”宋 范镇《长啸却胡骑赋》:“边寇众至,虏战数挑,胜不可以近决,敌不可以前料。”

寇掠[kòu lüè] ,释义:侵犯劫掠。《后汉书·冯绲传》:“武陵 蛮夷 悉反,寇掠 江陵 间,荆州 刺史 刘度、南郡 太守 李肃 并奔走 荆 南,皆没。”《周书·陈忻传》:“魏孝武 西迁之后,忻 乃于 辟恶山 招集勇敢少年数十人,寇掠 东魏,仍密遣使归附。”宋 苏辙《论前后处置夏国乖方札子》:“秋冬之交,贼马肥健,时出寇掠。”范文澜 蔡美彪 等《中国通史》第三编第二章第六节:“突厥 所以经常寇掠 关中,目的在夺取 长安 积聚的财富。”

日寇[rì kòu] ,释义:日寇,即侵华日军,通常指1945年日本投降之前的旧日本军队(即日语中的“大日本帝国陆军、海军”),日军当时自称“皇军”。

蛮寇[mán kòu] ,释义:蛮邦强徒。

野司寇[yě sī kòu] ,释义:官名。掌郊野之诉讼及管理所征发的徒役。《左传·昭公十八年》:“明日,使野司寇各保其徵。”杜预 注:“野司寇,县士也。”孔颖达 疏:“《周礼》司寇属官有县士……各掌其县之民数而听其狱讼。若邦有大役,聚众庶。”

尝寇[cháng kòu] ,释义:试探敌人的强弱。《左传·隐公九年》:“使勇而无刚者,尝寇而速去之。”杜预 注:“尝,试也。”《三国志·蜀志·黄权传》:“臣请为先驱以尝寇,陛下宜为后镇。”

梗寇[gěng kòu] ,释义:作梗入寇。《新唐书·郭正一传》:“吐番 旷年梗寇,师数出,坐费粮貲。近讨则丧威,深入则不能得其巢穴。”

进寇[jìn kòu] ,释义:犹进犯。《晋书·苻坚载记上》:“亮 惧而退守 磬险,安 遂进寇 汉川。”《梁书·简文帝纪》:“闰四月甲子,景 进寇 巴陵。”范文澜 蔡美彪 等《中国通史》第三编第五章第一节:“七七八年,登里可汗 为了掠夺财物,进寇 太原。”

成王败寇[chéng wáng bài kòu] ,释义:旧指在争夺政权斗争中,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,称帝称王;失败了的就是非法的,被称为寇贼。含有成功者权势在手,无人敢责难,失败者却有口难辩的意思。

借寇恂[jiè kòu xún] ,释义:表示挽留地方官。

寇抄[kòu chāo] ,释义:见“寇钞”。

寇雉[kòu zhì] ,释义:1.鸟名。又名鵽鸠、突厥雀、沙鸡。","2.清郝懿行谓此鸟浅黄色,文如雌雉,形似鹁鸠。

寇境[kòu jìng] ,释义:敌军占领的地方。

寇剧[kòu jù] ,释义:强贼大盗。

寇掠[kòu lüè] ,释义:侵犯劫掠。《后汉书·冯绲传》:“武陵 蛮夷 悉反,寇掠 江陵 间,荆州 刺史 刘度、南郡 太守 李肃 并奔走 荆 南,皆没。”《周书·陈忻传》:“魏孝武 西迁之后,忻 乃于 辟恶山 招集勇敢少年数十人,寇掠 东魏,仍密遣使归附。”宋 苏辙《论前后处置夏国乖方札子》:“秋冬之交,贼马肥健,时出寇掠。”范文澜 蔡美彪 等《中国通史》第三编第二章第六节:“突厥 所以经常寇掠 关中,目的在夺取 长安 积聚的财富。”

负乘致寇[fù chéng zhì kòu] ,释义:指居非其位,才不称职,就会招致祸患。

寇战[kòu zhàn] ,释义:同外敌作战。

剧寇[jù kòu] ,释义:犹剧贼。

寇钞[kòu chāo] ,释义:亦作“寇抄”。劫掠。《后汉书·东夷传·夫馀》:“至 安帝 永初 五年,夫餘王 始将步骑七八千人寇钞 乐浪,杀伤吏民,后復归附。”《陈书·世祖纪》:“侯景 之乱,乡人多依山湖寇抄,世祖 独保家无所犯。”清 姚锡光《东方兵事纪略·衅始》:“江、浙、山东 沿海寇钞之祸起于 嘉靖 閒,歷数十年而后定。”范文澜 蔡美彪 等《中国通史》第三编第五章第二节:“回纥 无君长,居无恒所,随水草流移。善骑射,以寇抄为生。”

寇虏[kòu lǔ] ,释义:盗贼;敌人。

犯寇[fàn kòu] ,释义:遭到侵犯。

拟寇[nǐ kòu] ,释义:犹御寇。

秋官司寇[qiū guān sī kòu] ,释义:秋官司寇指中国古代主刑狱之官。

寇心[kòu xīn] ,释义:贼心;邪心。

避寇[bì kòu] ,释义:亦作“避宼”。谓为免遭寇盗侵害而避居他处。

日寇[rì kòu] ,释义:日寇,即侵华日军,通常指1945年日本投降之前的旧日本军队(即日语中的“大日本帝国陆军、海军”),日军当时自称“皇军”。

寇氛[kòu fēn] ,释义:敌人的气焰。

寇虐[kòu nüè] ,释义:1.指残贼凶暴之人。","2.谓侵掠残害之行。

寇恩[kòu ēn] ,释义:三曜市的道馆,三曜道馆的三位道馆训练家之一。

拥兵玩寇[yōng bīng wán kòu] ,释义:将帅掌握军队却不将消灭敌人当一回事。

荡寇志[dàng kòu zhì] ,释义:一名《结水浒传》。长篇小说。清代俞万春作。七十回,附结子一回。继《水浒传》之后,叙述陈希真、陈丽卿等及官军荡平梁山,并将梁山泊好汉一一诛灭的故事。表现了作者极端仇视梁山义军的思想倾向。

暴寇[bào kòu] ,释义:强暴的敌人。

齎粮藉寇[jī liáng jiè kòu] ,释义:语本古谚“齎盗粮,借(或作藉)贼(或作寇)兵”。清 夏燮《中西纪事·天津新议续议》:“是国家正供之入,适足为齎粮藉寇之资。”参见“齎盗粮”。

寇扰[kòu rǎo] ,释义:侵犯,骚扰。

借寇[jiè kòu] ,释义:《后汉书·寇恂传》载 恂 曾为 颍川 太守,颇著政绩,后离任。建武 七年 光武帝 南征 隗嚣,恂 从行至 颍川,百姓遮道谓 光武 曰:“愿从陛下復借 寇君 一年。”后因以“借寇”为地方上挽留官吏的典故。南朝 梁 何逊《哭吴兴柳恽》诗:“霞区两借 寇,贪泉 一举巵。”明 张居正《赠袁太守入觐奏绩序》:“余不佞,谨述公治郡状,并致其借 寇 之意,敢以告於銓衡。”

寇势[kòu shì] ,释义:敌军的气势。

寇偷[kòu tōu] ,释义:匪寇盗贼。

暴寇[bào kòu] ,释义:强暴的敌人。

寇边[kòu biān] ,释义:敌人侵犯边境。

游寇[yóu kòu] ,释义:流寇。

寇虏[kòu lǔ] ,释义:盗贼;敌人。

凶寇[xiōng kòu] ,释义:强敌。

寇患[kòu huàn] ,释义:外寇侵掠的祸害。

视如寇仇[shì rú kòu chóu] ,释义:寇仇:仇敌。看得象仇人一样。

借寇赍盗[jiè kòu jī dào] ,释义:赍:资助。把武器借给了贼兵,把粮食送给了盗匪。比喻帮助自己的敌人增强力量。

赭寇[zhě kòu] ,释义:清 代统治阶级对 太平天囯 等农民起义军的诬蔑性称呼。清 平步青《霞外攟屑·里事·越医》:“越 中自昔多名医,代有传绪。赭寇乱后,不特世医歇絶,崛起者更无人。”清 王韬《瀛壖杂志》卷二:“咸丰 三年赭寇之乱,园中室庐为贼巢穴。”清 王韬《瀛壖杂志》卷二:“赭寇之乱,江 浙 沦陷。”

寇抄[kòu chāo] ,释义:见“寇钞”。

蚁寇[yǐ kòu] ,释义:亦作“螘寇”。犹言小寇,乌合之众。

寇儆[kòu jǐng] ,释义:同“寇警”。《后汉书·西羌传·东号子麻奴》:“自 零昌、狼莫 死后,诸 羌 瓦解,三辅、益州 无復寇儆。”

死寇[sǐ kòu] ,释义:指顽敌。

侵寇[qīn kòu] ,释义:侵犯,入寇。《汉书·食货志下》:“作货布后六年,匈奴 侵寇甚,莽 大募天下囚徒人奴,名曰猪突豨勇。”《后汉书·窦融传》:“其后 匈奴 惩乂,稀復侵寇,而保塞 羌胡 皆震服亲附。”《晋书·谢玄传》:“于时 苻坚 强盛,边境数被侵寇,朝廷求文武良将可以镇御北方者,安 乃以 玄 应举。”

寇凫[kòu fú] ,释义:野鸭的一种。

赍粮藉寇[jī liáng jiè kòu] ,释义:赍:资助;藉:同“借”;寇:贼寇。借给敌寇兵器,送给盗贼粮食。比喻做有利于敌人、坏人的事。

骑寇[qí kòu] ,释义:骑马入侵之寇。

出车殄寇[chū chē tiǎn kòu] ,释义:出征消灭敌寇。

逋寇[bū kòu] ,释义:逃寇,流寇。《晋书·陶璜传》:“夷帅 范熊 世为逋寇,自称为王,数攻百姓。”《宋书·自序传·沉田子》:“积纪逋寇,旦夕夷殄。”隋文帝《赐高丽王汤玺书》:“歷代逋寇,一朝清荡。”唐 韩愈《送张侍郎》诗:“两府元臣今转密,一方逋寇不难平。”清 梁章鉅《归田琐记·洪文襄公》:“公自 顺治 元年入关,为内院大学士。次年即出驻 江 南,以次削平逋寇。”

赭寇[zhě kòu] ,释义:清 代统治阶级对 太平天囯 等农民起义军的诬蔑性称呼。清 平步青《霞外攟屑·里事·越医》:“越 中自昔多名医,代有传绪。赭寇乱后,不特世医歇絶,崛起者更无人。”清 王韬《瀛壖杂志》卷二:“咸丰 三年赭寇之乱,园中室庐为贼巢穴。”清 王韬《瀛壖杂志》卷二:“赭寇之乱,江 浙 沦陷。”

寇烽[kòu fēng] ,释义:古时报警烽火之一。

寇粮[kòu liáng] ,释义:亦作“宼粮”。敌人的食粮。

借寇[jiè kòu] ,释义:《后汉书·寇恂传》载 恂 曾为 颍川 太守,颇著政绩,后离任。建武 七年 光武帝 南征 隗嚣,恂 从行至 颍川,百姓遮道谓 光武 曰:“愿从陛下復借 寇君 一年。”后因以“借寇”为地方上挽留官吏的典故。南朝 梁 何逊《哭吴兴柳恽》诗:“霞区两借 寇,贪泉 一举巵。”明 张居正《赠袁太守入觐奏绩序》:“余不佞,谨述公治郡状,并致其借 寇 之意,敢以告於銓衡。”

宿寇[sù kòu] ,释义:惯匪。

视为寇仇[shì wéi kòu chóu] ,释义:寇仇:仇敌。看得象仇人一样。

寇令[kòu lìng] ,释义:御寇的号令。

余寇[yú kòu] ,释义:残馀的寇敌。

土寇[tǔ kòu] ,释义:旧时对地方上的反叛者或起义农民的蔑称。

穷寇莫追[qióng kòu mò zhuī] ,释义:穷寇:走投无路的敌人。不追无路可走的敌人,以免敌人情急反扑,造成自己的损失。也比喻不可逼人太甚。

寇窃[kòu qiè] ,释义:1.抢劫;盗窃。","2.引申为非分据有。

玩寇[wán kòu] ,释义:犹言消极抗敌。

寇脱[kòu tuō] ,释义:通脱木的别名。

祅寇[yāo kòu] ,释义:犹盗寇。

寇场[kòu chǎng] ,释义:敌军占领的地方。

版权声明:本文摘录自新华字典、康熙字典、汉语字典、网络等多渠道,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。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