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霜[xià shuāng] ,释义:夏季降霜。
小夏侯[xiǎo xià hóu] ,释义:称 汉 夏侯建。
亚夏[yà xià] ,释义:柯尔克孜 语。万岁。如:亚夏,全国人民大团结!
夏簟[xià diàn] ,释义:夏天用的竹席。
夏李[xià lǐ] ,释义:大李。
大夏侯[dà xià hóu] ,释义:指 汉 经学家 夏侯胜。
春诵夏弦[chūn sòng xià xián] ,释义:诵、弦:古代学校里读诗,只口诵的叫“诵”,用乐器配合的叫“弦”。原指应根据季节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。后泛指读书、学习。
广夏[guǎng xià] ,释义:亦作“广厦”。高大的房屋。
夏蛰[xià zhé] ,释义:夏眠。
长夏[cháng xià] ,释义:1.指阴历六月。","2.指夏日。因其白昼较长,故称。
虞夏[yú xià] ,释义:指 有虞氏 之世和 夏 代。
夏涝[xià lào] ,释义:夏季雨水过多。
夏礿[xià yuè] ,释义:亦作“夏禴”。谓天子诸侯夏祭。
烈夏[liè xià] ,释义:犹炎夏。
夏节[xià jié] ,释义:夏季。
夏正[xià zhèng] ,释义:夏历正月的省称。代指夏历。
旌夏[jīng xià] ,释义:古时乐舞所用的大旗。《左传·襄公十年》:“舞师题以旌夏,晋侯 惧而退,入于房。”杜预 注:“旌夏,大旌也。”孔颖达 疏:“谓舞初入之时舞师建旌夏以引舞人而入,以题识其舞人之首。”汉 马融《广成颂》:“建雄虹之旌夏,揭鸣鳶之脩橦。”
夏政[xià zhèng] ,释义:1.夏 朝的政治、政事。《左传·定公四年》:“命以《唐誥》,而封于 夏 虚,启以 夏 政,疆以戎索。”杜预 注:“亦因 夏 风俗,开用其政。”南朝 梁 陆倕《石阙铭》:“昔在 舜 格文祖,禹 至神宗,周 变 商 俗,汤 黜 夏 政。”","2.夏季的时令、气候。《管子·幼官》:“春行冬政,肃;行秋政,雷;行夏政,阉……秋行夏政,叶;行春政,华;行冬政,秏。”《文子·精诚》:“春政不失,禾黍滋;夏政不失,雨降时;秋政不失,民殷昌;冬政不失,国家宁康。”
夏月[xià yuè] ,释义:夏天。
阴夏[yīn xià] ,释义:向北背阳的宫殿。
夏翟[xià dí] ,释义:亦作“夏狄”。
楚夏[chǔ xià] ,释义:南 楚 和诸 夏。
一夏[yī xià] ,释义:1.一个夏季。","2.僧徒以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为静修之期,谓之一夏。佛经中称为安居。见《翻译名义集·众善行法安居》。
夏鮌[xià gǔn] ,释义:即 鲧。传说为 尧 舜 时代的部落首领。禹 之父。由 四岳 推举,奉 尧 命治水,九年未成,被殛于 羽山。《吕氏春秋·君守》:“奚仲 作车,苍頡 作书,后稷 作稼,皋陶 作刑,昆吾 作陶,夏鮌 作城。”
时夏[shí xià] ,释义:夏季。
夏雨雨人[xià yǔ yǔ rén] ,释义:雨:前一个“雨”,名词,雨水;后一个“雨”,动词,下雨。有如夏天的雨落在人身上。比喻及时给人帮助和教育。
亚夏[yà xià] ,释义:柯尔克孜 语。万岁。如:亚夏,全国人民大团结!
夏典[xià diǎn] ,释义:1.夏代典籍。","2.即夏官。
送夏[sòng xià] ,释义:1.谓送别夏天。晋 潘尼《七月七日侍皇太子宴玄圃园诗》:“朱明 送夏,少昊 迎秋。”南朝 宋 谢灵运《山居赋》:“送夏蚤秀,迎秋晚成。”","2.旧俗嫁女之后,逢夏季赠送夏令用物给女与婿,谓之“送夏”。孙锦标《通俗常言疏证·妇女》:“《金陵杂誌》:‘送夏……女儿出阁后,一逢夏日,即送壻与女罗纱之衣。’”","3.指农家于夏忙结束后走访亲友。贾平凹《浮躁》六:“麦子全部收清后……点种了包谷,开始了一年一度蒸了新麦面的馍馍走亲访友的送夏了。”
夏条[xià tiáo] ,释义:夏天树木茂盛的枝条。
苦夏[kǔ xià] ,释义:指夏天食量减少,身体消瘦。有的地区叫疰夏(zhùxià)。
夏宫[xià gōng] ,释义:即 夏台。
广夏[guǎng xià] ,释义:亦作“广厦”。高大的房屋。
两夏[liǎng xià] ,释义:见“两厦”。
函夏[hán xià] ,释义:《汉书·扬雄传上》:“以函夏之 大汉 兮,彼曾何足与比功?”颜师古 注引 服虔 曰:“函夏,函诸夏也。”后以“函夏”指全国。
暑夏[shǔ xià] ,释义:炎热的夏季。
夏月[xià yuè] ,释义:夏天。
夏蘖[xià niè] ,释义:树木夏天新生的枝条。
夏璜[xià huáng] ,释义:美玉名。相传为 夏后氏 的珍宝,故名。璜,半璧形的玉。《左传·定公四年》:“夏后氏 之璜。”孔颖达 疏:“夏后氏 所传宝,歷代传之,知美玉名也。”《意林》卷三引 汉 桓谭《新论》:“此乃国之大宝,亦无价矣,虽积 和 璧、累 夏 璜、囊 隋侯、篋夜光,未足喻也。”
夏葛[xià gě] ,释义:1.夏天穿葛衣。","2.指夏天穿的葛衣。
夏威夷[xià wēi yí] ,释义:夏威夷州美国唯一的群岛州,由太平洋中部的132个岛屿组成。首府位于瓦胡岛上的檀香山。最早的居民是波利尼西亚人,1778年后欧、亚移民陆续移来。1795年建夏威夷王国。1898年被美国吞并。1900年归属美国。1959年成为美国的第50个州。今居民以欧、美白人和日本人居多,其次是混血种人、菲律宾人和华人。夏威夷州是美国唯一的群岛州,由太平洋中部的132个岛屿组成。陆地面积为1.67万平方千米。夏威夷属于海岛型气候,终年有季风调节,每年温度约在摄26℃-31℃。位居太平洋的“十字路口”,是亚、美和大洋洲间海、空运输枢纽,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…。
夏声[xià shēng] ,释义:古代中原地区的民间音乐。
夷夏[yí xià] ,释义:1.夷狄与华夏的并称。古代常以指中国境内的各族人民。","2.指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。
夏畦[xià qí] ,释义:1.指夏天在田地里劳动的人。","2.指卑躬屈膝,对人谄媚。
公夏[gōng xià] ,释义:复姓。
夏潦[xià liáo] ,释义:夏季因久雨而形成的大水。
休夏[xiū xià] ,释义:1.谓夏日休闲。","2.指暑假。
大夏[dà xià] ,释义:1.周代“六舞”之一。相传本为夏禹时代的乐舞。","2.指夏季。","3.古国名。音译巴克特里亚,也叫希腊·巴克特里亚王国。我国汉代称之为大夏。","4.古城门名。在洛阳,魏明帝所造。","5.国号。","6.国号。","7.国号。","8.大厦。
夏口[xià kǒu] ,释义:古地名,位于汉水下游入长江处,由于汉水自沔阳以下古称夏水,故名。夏口在江北,三国吴置夏口督屯于江南,北筑城于武汉市黄鹄山上,与夏口隔江相对。
夏汛[xià xùn] ,释义:夏季汛期。清 魏源《秦淮镫船引》:“廿载以来江涨高,年年夏汛水平桥。”峻青《黎明的河边·老水牛爷爷》:“这时候,夏汛虽已过去了,潍河 里仍然泛滥着汹涌的秋天的洪水。”
槐夏[huái xià] ,释义:指夏季。槐树开花在夏季,故称。
夏依坦[xià yī tǎn] ,释义:柯尔克孜族宗教神话中的怪物。
朱夏[zhū xià] ,释义:夏季。《尔雅·释天》:“夏为朱明。”三国 魏 曹植《槐赋》:“在季春以初茂,践朱夏而乃繁。”《旧五代史·梁书·末帝纪下》:“况青春告谢,朱夏已临。”清 唐孙华《夏日园居杂咏》之十二:“三年客里逢朱夏,一月天边盼素秋。”
染夏[rǎn xià] ,释义:染五色。
夏虫语冰[xià chóng yǔ bīng] ,释义:比喻人囿于见闻,知识短浅。
夏蚕[xià cán] ,释义:夏季养的蚕。
夏革[xià gé] ,释义:革,通“棘”。
夏后启[xià hòu qǐ] ,释义:见\"夏启\"。
暮夏[mù xià] ,释义:夏之暮,夏天将尽的时候。
纁夏[xūn xià] ,释义:夏之别名。
结夏[jié xià] ,释义:佛教僧尼自农历四月十五日起静居寺院九十日,不出门行动。
夏狄[xià dí] ,释义:见“夏翟”。
夏鲧[xià gǔn] ,释义:1.同“夏鮌”。","2.即鲧。传说为尧舜时代的部落首领。禹之父。由四岳推举,奉尧命治水,九年未成,被殛于羽山。
夏宫[xià gōng] ,释义:即 夏台。
冬温夏清[dōng wēn xià qīng] ,释义:冬天使父母温暖,夏天使父母凉爽。指人子孝道。亦泛称冬暖夏凉。
夏官[xià guān] ,释义:官名。
疰夏[zhù xià] ,释义:1.中医指夏季长期发热的病,患者多为小儿,多由排汗功能发生障碍引起。症状是持续发热,食欲不振,消瘦,口渴,多尿,皮肤干热,天气越热体温越高等。","2.患疰夏。","3.苦夏。
夏鸡[xià jī] ,释义:鸟名。鵯鵊的别称。也叫催明鸟。
过夏[guò xià] ,释义:度过夏天;避暑每年他都到北戴河去过夏。
齐夏[qí xià] ,释义:古乐章名。九夏之一。
晩夏[wǎn xià] ,释义:夏末。指农历六月。
夏癸[xià guǐ] ,释义:即 夏桀。
夏炉冬扇[xià lú dōng shàn] ,释义:夏天生火炉,冬天扇扇子。比喻做事不符合当时的需要,费了力气而得不到好处。
夏啓[xià qǐ] ,释义:1.姒 姓,禹 之子·相传 禹 命 伯益 继位为王,禹 死后,伯益 推让,退隐 箕山,启 遂继王位,在位九年。《墨子·耕柱》:“昔者 夏后开 使 蜚廉 折金於山川。”孙诒让 间诂:“苏 云:‘开 即 启 也,汉 人避﹝ 景帝 ﹞讳而改之。’”《史记·夏本纪》“夏后帝 启 崩”裴駰 集解引 晋 徐广 曰:“皇甫謐 曰:夏启 元年甲辰,十年癸丑崩。”","2.后人神化 夏启 为仙。《山海经·海外西经》:“大乐之野,夏后启 于此儛九代,乘两龙,云盖三层,左手操翳,右手操环,佩玉璜,在 大运山 北。”
夏屋[xià wū] ,释义:1.大俎,大的食器。","2.大屋。
玄夏[xuán xià] ,释义:谓大殿。
夏南[xià nán] ,释义:春秋 时 陈 大夫 夏徵舒 的别名。《诗·陈风·株林》:“胡为乎株林?从 夏南?匪适株林,从 夏南!”孔颖达 疏:“徵舒 祖字 子夏,故为 夏 氏;徵舒 字 子南,以氏配字,谓之 夏南。”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:“巫臣 曰:‘是不祥人也,是夭 子蛮,杀 御叔,杀 灵侯,戮 夏南,出 孔仪,丧 陈国,何不祥如是!’”杜预 注:“﹝ 夏南 ﹞ 夏姬 子 徵舒。”
夏橘[xià jú] ,释义:果名。金橘的别称。
夏槁[xià gǎo] ,释义:1.供夏天食用的干鱼。","2.草木夏天枯死。
夏氏[xià shì] ,释义:见“夏后氏”。
夏输[xià shū] ,释义:缴纳夏税。
夏楚[xià chǔ] ,释义:1.古代学校两种体罚越礼犯规者的用具。后亦泛指体罚学童的工具。《礼记·学记》:“夏、楚二物,收其威也。”郑玄 注:“夏,槄也;楚,荆也。二者所以扑挞犯礼者。”《明史·职官志二》:“有不率者,扑以夏楚;不悛,徙謫之。其率教者,有升堂积分超格叙用之法。课业倣书,季呈翰林院考校,文册岁终奏上。”清 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滦阳消夏录四》:“尔敢下,我且以夏楚扑尔。”","2.泛指用棍棒等进行体罚。多用于对未成年者。《续资治通鉴·宋理宗绍定四年》:“后性庄严,颇达古今。金 主已立为太子,有过,尚切责之;及即位,始免夏楚。”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张诚》:“午前不知何往,业夏楚之。”林纾《薛则柯先生传》:“若将归,当请杖於若母,吾不忍夏楚若矣。”
畿夏[jī xià] ,释义:古指以京畿为中心的我国中原地区。
夏园[xià yuán] ,释义:夏园村今属穗东街夏园社区。
僧夏[sēng xià] ,释义:1.指僧尼受戒后的年数。夏,夏腊。唐 白居易《东都十律大德长圣善寺钵塔院主智如和尚荼毗幢记》:“大和 八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终於本院,报年八十六,僧夏六十五。”清 钱谦益《天童密云禅师悟公塔铭》:“世寿七十七,僧夏四十四。”","2.本谓僧尼于夏日就禅刹挂单,引申指寺庙。金 元好问《宝岩纪行》诗:“兹山缘未了,僧夏容宿留;终当丐餘年,奇探尽云岫。”
解夏[jiě xià] ,释义:佛教语。谓僧尼一夏九旬安居期满而散去。
半夏稻[bàn xià dào] ,释义:稻子的品种名。
夏官正[xià guān zhèng] ,释义:官名。
害夏[hài xià] ,释义:苦夏。人体对夏季气候不适应,表现为精神倦怠,食欲不振,以至于身体消瘦。《古今小说·新桥市韩五卖春情》:“且説 吴山 原有害夏的病,每过炎天时节,身体便觉疲倦,形容清减。”
一夏[yī xià] ,释义:1.一个夏季。","2.僧徒以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为静修之期,谓之一夏。佛经中称为安居。见《翻译名义集·众善行法安居》。
夏籥[xià yuè] ,释义:夏后氏 文舞之乐。
夏成[xià chéng] ,释义:犹夏熟。
夏禴[xià yuè] ,释义:见“夏礿”。
陔夏[gāi xià] ,释义:古乐章名。
游夏[yóu xià] ,释义:子游(言偃)与 子夏(卜商)的并称。两人均为 孔子 学生,长与文学。见《论语·先进》。
清夏[qīng xià] ,释义:清和的初夏。
须夏[xū xià] ,释义:见“须暇”。
冬虫夏草[dōng chóng xià cǎo] ,释义:也叫夏草 冬虫、虫草。真菌的一种。夏秋,它的子囊孢子萌发成菌丝体,侵入鳞翅目昆虫幼虫体内,并以虫体组 织为营养,在虫体内发展,最终使虫体变成充满菌丝的僵壳,菌丝体形成菌核。被害昆虫一般在土内潜 伏越冬。第二年夏季,从虫体内的核菌长出有柄的棒形子座,伸出僵虫体外,故名。主要寄主是冬虫夏 草蛾的幼虫。多生于高山草原上。干燥的子座和虫体可入药。
晚夏[wǎn xià] ,释义:夏末。指农历六月。
夏室[xià shì] ,释义:1.夏朝世室之省称。","2.夏天的居室。
边夏[biān xià] ,释义:边地少数民族与中原华夏族的并称。
夏箭[xià jiàn] ,释义:指良箭。
夏启[xià qǐ] ,释义:1.亦称“夏后启”。亦称“夏后开”。1.姒 姓,禹 之子·相传 禹 命 伯益 继位为王,禹 死后,伯益 推让,退隐 箕山,启 遂继王位,在位九年。《墨子·耕柱》:“昔者 夏后开 使 蜚廉 折金於山川。”孙诒让 间诂:“苏 云:‘开 即 启 也,汉 人避﹝ 景帝 ﹞讳而改之。’”《史记·夏本纪》“夏后帝 启 崩”裴駰 集解引 晋 徐广 曰:“皇甫謐 曰:夏启 元年甲辰,十年癸丑崩。”","2.后人神化 夏启 为仙。《山海经·海外西经》:“大乐之野,夏后启 于此儛九代,乘两龙,云盖三层,左手操翳,右手操环,佩玉璜,在 大运山 北。”
夏虫疑[xià chóng yí] ,释义:见“夏虫语冰”。
朱夏[zhū xià] ,释义:夏季。《尔雅·释天》:“夏为朱明。”三国 魏 曹植《槐赋》:“在季春以初茂,践朱夏而乃繁。”《旧五代史·梁书·末帝纪下》:“况青春告谢,朱夏已临。”清 唐孙华《夏日园居杂咏》之十二:“三年客里逢朱夏,一月天边盼素秋。”
夏鼎[xià dǐng] ,释义:即 禹 鼎。相传 夏禹 铸九鼎以象九州。其上镂山精水怪之形,使人以知神奸。参阅《左传·宣公三年》。晋 左思《吴都赋》:“名载於《山经》,形鏤於 夏 鼎。”宋 欧阳修《读<山海经图>诗》:“夏 鼎象九州,《山经》有遗载。”
肆夏[sì xià] ,释义:1.古乐章名。《周礼·春官·大司乐》:“王出入则令奏《王夏》,尸出入则令奏《肆夏》,牲出入则令奏《昭夏》。”郑玄 注:“三夏,皆乐章名。”《左传·襄公四年》:“穆叔 如 晋,报 知武子 之聘也,晋侯 享之。金奏《肆夏》之三,不拜。”《淮南子·齐俗训》:“古者非不知繁升降槃还之礼也,蹀《采齐》、《肆夏》之容也,以为旷日烦民而无所用,故制礼足以佐实喻意而已矣。”汉 扬雄《剧秦美新》:“式軨轩、旂旗以示之,扬和鸞、《肆夏》以节之。”","2.泛指宴饮、迎送宾客之乐。唐 王勃《乾元殿颂》序:“神禽率舞,光浮《肆夏》之轩;瑞鸟相鸣,响叶钧天之乐。”参见“九夏”。
夏播[xià bō] ,释义:夏天里播下种子。
销夏湾[xiāo xià wān] ,释义:地名。在 江苏省 吴县 西南 太湖 中 洞庭西山 之麓,绕山十馀里,寒气逼人。相传为 吴王 避暑处,故名。
夏五[xià wǔ] ,释义:喻文字有残缺。
夏语瑶[xià yǔ yáo] ,释义:夏语遥是由Voicemith基于UTAU语音合成引擎研发的虚拟歌姬。
晚夏[wǎn xià] ,释义:夏末。指农历六月。
解夏草[jiě xià cǎo] ,释义:解夏之日,诸僧取生茆拟作 释迦 成道时之吉祥草,坐于其上而行解夏之法,然后以之分赠施主,以示分福之意。
夏孰[xià shú] ,释义:见“夏熟”。
五夏[wǔ xià] ,释义:古代郊庙乐曲《昭夏》《皇夏》《诚夏》《需夏》《肆夏》的合称。《资治通鉴·隋文帝开皇九年》:“帝令廷奏之,嘆曰:‘此华夏正声也。’乃调五音为五夏、二舞、登歌、房内十四调,宾祭用之。”胡三省 注:“五夏,《昭夏》、《皇夏》、《诚夏》、《需夏》、《肆夏》。”
夏仲阳[xià zhòng yáng] ,释义:可以理解为二月出生的,可以意味着。
韶夏[sháo xià] ,释义:1.舜乐和禹乐。亦泛指优雅的古乐。","2.谓德行如舜禹那样光明伟大。
清夏[qīng xià] ,释义:清和的初夏。
诸夏[zhū xià] ,释义:1.周 代分封的中原各个诸侯国。泛指中原地区。《左传·闵公元年》:“诸夏亲暱,不可弃也。”汉 董仲舒《春秋繁露·观德》:“灭国十五有餘,独先诸夏,鲁 晋 俱诸夏也。”","2.指 中国。明 王鏊《震泽长语·音韵》:“瞿曇 之书,能入诸夏,而 宣尼 之书,不能至 跋提河 者,以声音之道障阂耳。”郭沫若《归去来·由日本回来了》:“欣将残骨埋诸夏,哭吐精诚赋此诗。”
夏家[xià jiā] ,释义:指 夏 朝。《左传·襄公四年》:“武不可重,用不恢于 夏 家。”杜预 注:“羿 以好武,虽有 夏 家而不能恢大之。”唐 韩愈《奉和杜相公太清宫纪事陈诚上李相公十六韵》:“耒耜兴 姬国,輴欙建 夏 家。”
夏至点[xià zhì diǎn] ,释义:黄道上最北的一点,夏至这天太阳经过这个位置。
诸夏[zhū xià] ,释义:1.周 代分封的中原各个诸侯国。泛指中原地区。《左传·闵公元年》:“诸夏亲暱,不可弃也。”汉 董仲舒《春秋繁露·观德》:“灭国十五有餘,独先诸夏,鲁 晋 俱诸夏也。”","2.指 中国。明 王鏊《震泽长语·音韵》:“瞿曇 之书,能入诸夏,而 宣尼 之书,不能至 跋提河 者,以声音之道障阂耳。”郭沫若《归去来·由日本回来了》:“欣将残骨埋诸夏,哭吐精诚赋此诗。”
夏育[xià yù] ,释义:周 时著名勇士,卫 人,传说能力举千钧。
夏口[xià kǒu] ,释义:古地名,位于汉水下游入长江处,由于汉水自沔阳以下古称夏水,故名。夏口在江北,三国吴置夏口督屯于江南,北筑城于武汉市黄鹄山上,与夏口隔江相对。
楚夏[chǔ xià] ,释义:南 楚 和诸 夏。
坐夏[zuò xià] ,释义:佛教语,僧人于夏季三个月中安居不出,坐禅静修,称坐夏。
疰夏[zhù xià] ,释义:1.中医指夏季长期发热的病,患者多为小儿,多由排汗功能发生障碍引起。症状是持续发热,食欲不振,消瘦,口渴,多尿,皮肤干热,天气越热体温越高等。","2.患疰夏。","3.苦夏。
雷夏[léi xià] ,释义:古泽名。即 雷泽。其地当今 山东 菏泽 东北面 黄河 南岸。
方夏[fāng xià] ,释义:指中国,华夏。与“四夷”相对。
大夏[dà xià] ,释义:1.周代“六舞”之一。相传本为夏禹时代的乐舞。","2.指夏季。","3.古国名。音译巴克特里亚,也叫希腊·巴克特里亚王国。我国汉代称之为大夏。","4.古城门名。在洛阳,魏明帝所造。","5.国号。","6.国号。","7.国号。","8.大厦。
长夏[cháng xià] ,释义:1.指阴历六月。","2.指夏日。因其白昼较长,故称。
夏宗[xià zōng] ,释义:诸侯夏天朝见天子。
夏启[xià qǐ] ,释义:1.亦称“夏后启”。亦称“夏后开”。1.姒 姓,禹 之子·相传 禹 命 伯益 继位为王,禹 死后,伯益 推让,退隐 箕山,启 遂继王位,在位九年。《墨子·耕柱》:“昔者 夏后开 使 蜚廉 折金於山川。”孙诒让 间诂:“苏 云:‘开 即 启 也,汉 人避﹝ 景帝 ﹞讳而改之。’”《史记·夏本纪》“夏后帝 启 崩”裴駰 集解引 晋 徐广 曰:“皇甫謐 曰:夏启 元年甲辰,十年癸丑崩。”","2.后人神化 夏启 为仙。《山海经·海外西经》:“大乐之野,夏后启 于此儛九代,乘两龙,云盖三层,左手操翳,右手操环,佩玉璜,在 大运山 北。”
销夏[xiāo xià] ,释义:消夏。解暑,避暑。
夏耘[xià yún] ,释义:夏天锄地除草:春耕~。耘(yún)。
夏腊[xià là] ,释义:僧人出家的年数。僧人以七月十六日为岁首,七月十五日为除夕;出家后,以夏腊计算年岁,犹常人称年龄为春秋。唐 贾岛《寄无得头陀》诗:“夏腊今应三十餘,不离树下塚间居。”唐 李俨《道因法师碑》:“法师夏腊虽幼,业行攸高,独於众中,迥见推挹。”元 辛文房《唐才子传·清塞》:“时夏腊已高,荣望落落。”
夏卿[xià qīng] ,释义:1.官名。周 以夏官掌管军事,为六卿之一。后遂以夏卿为兵部尚书之别称。唐 张说《奉和饯王晙巡边应制》诗:“六月歌《周雅》,三边念夏卿。欲施攻战法,先作简稽行。”《旧唐书·来瑱传》:“超登宰辅,光拜夏卿,列在三台,掩其一眚。”","2.官名。南朝 梁武帝 时,以太府、少府、太仆三卿为夏卿。《隋书·百官志上》:“梁 初犹依 宋 齐,皆无卿名。天监 七年……加置太府卿,以少府为少府卿,加置太僕卿,三卿是为夏卿。”参见“十二卿”。
蛀夏[zhù xià] ,释义:人至夏季,精神倦怠,胃纳不佳,称蛀夏。蛀,用同“疰”。茅盾《霜叶红似二月花》一:“今年春天我想了多少方法才把它减到六七钱一天,可是他蛀夏,又加上去了。”
夏首[xià shǒu] ,释义:夏初。
夏谚[xià yàn] ,释义:相传流行于 夏 代的谚语。
溽夏[rù xià] ,释义:湿热的夏天。
蛮夏[mán xià] ,释义:蛮夷与华夏。泛指边远地区和中原地区。
夏税[xià shuì] ,释义:1.田赋名称。唐 起,历代田赋都分夏、秋两季征收,称为夏税和秋税。《旧唐书·代宗纪》:“﹝ 大历 五年﹞夏税,上田亩税六升,下田四升。秋税,上田亩五升,下田三升。”","2.建中 元年行两税法后,规定“夏税无过六月,秋税无过十一月。”宋 代夏税自五月半起征,七月底或八月初纳毕;秋税自九月初起征,十二月半纳毕。元 代在江南仿 唐 代两税法征税。明 代规定夏税无过八月,以小麦为主,秋粮无过明年二月,以米为主。行“一条鞭法”后,夏税、秋粮大都征银。清 代分上忙、下忙两期征收。
夏培[xià péi] ,释义:[清]字惠伯。
构夏[gòu xià] ,释义:见“构厦”。
迎夏[yíng xià] ,释义:1.古代祭礼之一。古人以夏和五方之南、五色之赤相配应,故于立夏日,天子率百官出南郊祭赤帝,迎接夏季到来。","2.指每逢夏日。
夏氏[xià shì] ,释义:见“夏后氏”。
夏鼎[xià dǐng] ,释义:即 禹 鼎。相传 夏禹 铸九鼎以象九州。其上镂山精水怪之形,使人以知神奸。参阅《左传·宣公三年》。晋 左思《吴都赋》:“名载於《山经》,形鏤於 夏 鼎。”宋 欧阳修《读<山海经图>诗》:“夏 鼎象九州,《山经》有遗载。”
夏眠[xià mián] ,释义:也叫夏蛰。休眠现象的一种。是某些动物对干旱炎热季节的不利环境的一种适应。主要表现为体温下降和进入昏睡状态。如草原龟和黄鼠等。
宋夏[sòng xià] ,释义:一个非常漂亮的月季品种,她不同寻常的花朵颜色难以用语言来描述,或许可以用燃烧的橙色来形容。
咸夏[xián xià] ,释义:函夏。指中原,全国。
纳夏[nà xià] ,释义:古乐章名。九夏之一。
解夏[jiě xià] ,释义:佛教语。谓僧尼一夏九旬安居期满而散去。
族夏[zú xià] ,释义:周 代乐章名。为钟鼓乐九夏之一。
夏网[xià wǎng] ,释义:谓 夏桀 所布的罗网。语本《吕氏春秋·异用》:“汤 见祝网者,置四面,其祝曰:‘从天坠者,从地出者,从四方来者,皆离吾网。’汤 曰:‘嘻!尽之矣。非 桀 其孰为此也?’”后以“夏网”比喻密布的法网。
发夏[fā xià] ,释义:玩笑用词。
夏安居[xià ān jū] ,释义:佛教语。谓僧徒在夏天,从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,禁止外出,而专心坐禅修学。又称坐夏。
破夏[pò xià] ,释义:1.佛教语。僧人在夏季三月须安居静修,谓坐夏;坐夏期内出外谓“破夏”。","2.入夏。
夏缦[xià màn] ,释义:古代卿所乘坐的五采车。
常夏姓[cháng xià xìng] ,释义:常夏氏复姓是一个多源流的姓氏群体,既古老又新形化。
夏清侯[xià qīng hòu] ,释义:竹席的别称。
夏庭[xià tíng] ,释义:1.夏之王庭。","2.引申指夏王朝。
夏篆[xià zhuàn] ,释义:古代三孤所乘以五彩雕刻为饰的车。
迎夏[yíng xià] ,释义:1.古代祭礼之一。古人以夏和五方之南、五色之赤相配应,故于立夏日,天子率百官出南郊祭赤帝,迎接夏季到来。","2.指每逢夏日。
章夏[zhāng xià] ,释义:1.古乐曲名。","2.尧乐《大章》和禹乐《大夏》的并称。
夏令营[xià lìng yíng] ,释义:夏季开设的供青少年或集体的成员短期休息、娱乐等的营地,多设在野外或海边。
度夏[dù xià] ,释义:过炎热的夏天。
夏钥[xià yuè] ,释义:夏后氏文舞之乐。
首夏[shǒu xià] ,释义:始夏,初夏。指农历四月。
梅夏[méi xià] ,释义:指初夏。因梅熟于夏初,故称。唐玄宗《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》诗序:“喜麦秋之有登,玩梅夏之无事。”宋 苏轼《元祐三年端午贴子词皇太妃阁》诗之二:“雨细方梅夏,风高已麦秋。”
京夏[jīng xià] ,释义:犹华夏,谓全国。
夏家[xià jiā] ,释义:指 夏 朝。《左传·襄公四年》:“武不可重,用不恢于 夏 家。”杜预 注:“羿 以好武,虽有 夏 家而不能恢大之。”唐 韩愈《奉和杜相公太清宫纪事陈诚上李相公十六韵》:“耒耜兴 姬国,輴欙建 夏 家。”
夏社[xià shè] ,释义:夏后氏 的社宫。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其后三世,汤 伐 桀,欲迁 夏 社,不可,作《夏社》。”《竹书纪年》卷上:“﹝ 殷商、成汤 ﹞十八年癸亥,王即位居 亳,始屋 夏 社。”
夏台[xià tái] ,释义:1.夏代狱名。又名均台。在今河南省禹县南。","2.代指牢狱。
今夏米[jīn xià mǐ] ,释义:在古代的朝鲜 种在高山以北的山阴的稻田因为晒不到阳光,而收成比较慢。
頀夏[hù xià] ,释义:夏,《大夏》,禹 乐名;頀,《大頀》,汤 乐名。后亦指典雅的古乐。
夏种[xià zhòng] ,释义:夏季的播种。
夏江城[xià jiāng chéng] ,释义:南唐 夏宝松 之别号。
夏绿林[xià lǜ lín] ,释义:又称“落叶阔叶林”。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下的植被类型。由夏季长叶、冬季落叶的乔木树种组成。主要分布在西欧、中国东北和华北、日本北部、朝鲜、北美洲东部等地。
夏服[xià fú] ,释义:1.良箭名。","2.夏天的服装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