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额 ,释义:科举时代每次考试录取的府县学生的名额。后指学校收录学生的一定名额。清 陈康祺《郎潜纪闻》卷六:“军兴,各省捐输量加学额,自 咸丰 二年太常少卿 雷以諴 奏请始。”清 俞樾《春在堂随笔》卷四:“惟东南兵燹之后,市廛寥落,邨聚凋残,学额虽增,而应试之人转减。”
学宪 ,释义:即学政。
学潮 ,释义:指学生、教职员因对执政当局或学校事务不满而掀起的风潮,如罢课、请愿、游行示威等。
学割 ,释义:《左传·襄公三十一年》:“今吾子爱人则以政,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,其伤实多。”后以“学割”指学问、经验、技艺尚未成熟的人。《北史·薛琡传》:“锦縠虽轻,不委之以学割;瑚璉任重,岂寄之以弱力。”
学界 ,释义:1.指学术界。
学府 ,释义: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的美称:最高~。
学坏 ,释义:照着坏人的样子做:多跟好人交朋友,别~。
学衔 ,释义:高等学校根据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所担任的教学工作而授予的称号。一般分助教、讲师、副教授、教授四个等级。
学分 ,释义:高等学校计算课业时间的单位。一般以一学期中每周上课一小时为一学分。学生读够规定的学分才能毕业。
学处 ,释义:修学之处、科目。
学主 ,释义:学校的主持人。
学长 ,释义:1.对同学的尊称。特别是对于年龄小于己而学识高于己的同学的称呼。
学规 ,释义:学校的规章。
学语 ,释义:学习语言;学习说话。
学风 ,释义:学校的、学术界的或一般学习方面的风气:发扬勤奋务实的~。
学龄 ,释义:儿童就学的年龄,通常从六七岁开始。实施义务教育的国家,以应受义务教育的年限为起止。
学弱 ,释义:指没日没夜地熬油点灯刷作业,已经身体虚弱,不堪重负,但是分数却不理想的学生。也指智力低下的人。
学宫 ,释义:1.学校。汉 刘向《列女传·邹孟轲母》:“復徙舍学宫之旁。”宋 叶适《蔡知閤墓志铭》:“亲至学宫,课率诸生,劝教有义,士人兴起。”清 钱谦益《特进光禄大夫孙公行状》:“年十餘岁,徒步从职方公读书学宫。”","2.旧指各府县的孔庙。为儒学教官的衙署所在。《儒林外史》第四七回:“我们县里,礼义廉耻,一总都灭絶了!也因学宫里没有一个好官。”清 钮琇《觚賸续编·赵公裕后》:“武清县 学宫圮坏,公捐二百金首倡修整。康熙 戊午地震復倾,公独力重建,庙貌聿新。”《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·上海小刀会起事本末》:“刘元帅 坐於学宫明伦堂上,排列仪从,以决是非。”
学贶 ,释义:教师的酬金。
学人 ,释义:学者:著名~。
学棍 ,释义:依仗势力在学校或教育界为非作歹的人。
学事 ,释义:从某人学习并侍奉之。
学籍 ,释义:登记学生姓名的册子,转指作为某校学生的资格:保留~。开除~。
学院 ,释义:一般指跟大学平行的以实施单一性专业教育为主的高等学校。如音乐学院、师范学院等。在大学内按科分设学院的是介于大学与系之间的教育管理机构。如大学中的文学院、法学院、理学院等。
学宗 ,释义: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:“孔子 布衣,传十餘世,学者宗之。”后以“学宗”指学术界的领袖。
学解 ,释义:犹学识。
学门 ,释义:1.学校之门。《后汉书·儒林传序》:“熹平 四年,灵帝 乃詔诸儒正定五经,刊於石碑,为古文篆隶三体书法以相参检,树之学门,使天下咸取则焉。”李贤 注引《谢承书》:“碑立太学门外。”宋 欧阳修《吉州学记》:“幸予他日,因得归荣故乡而謁於学门,将见 吉 之士,皆道德明秀而可为公卿。”","2.书香门第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李傕郭汜传》“傕 等纵兵杀公卿百官,略宫人入 弘农”裴松之 注引《三辅决录注》:“瑞 字 君荣,扶风 人,世为学门。瑞 少传家业,博达无所不通。”
学园 ,释义:学校。丰子恺《缘缘堂随笔·立达五周年纪念感想》:“现在全学园中,眼见立达诞生的人,已经很少。”
学识 ,释义:学术上的知识和修养:~渊博。
学士 ,释义:1.有学之士。旧时泛指有学问的人。","2.六朝以后掌管编纂撰述的官名。唐置学士掌整理经籍图书、起草诏命等。宋代三馆诸阁遍设学士,南宋以后设置渐滥。","3.学位的最低一级。
学派 ,释义:同一学科领域中,由于学术观点不同而形成的派别。
学蓺 ,释义:同“学艺”。《后汉书·马融传》:“臣少习学蓺,不更武职。”《后汉书·刘宽传》:“灵帝 颇好学蓺,每引见 宽,常令讲经。”
学力 ,释义:指文化程度或学术造诣:同等~。
学理 ,释义:科学上的原理或法则。
学房 ,释义:私塾。
学术 ,释义:有系统的、较专门的学问:~界。~思想。~团体。钻研~。
学业 ,释义:学习的功课和作业:~成绩。~大有长进。
学养 ,释义:学问和修养:~有素。
学科 ,释义:1.按照学问的性质而划分的门类,如自然科学中的物理学、化学。
学监 ,释义:旧时学校里监督、管理学生的人员。
学员 ,释义:一般指在高等学校、中学、小学以外的学校或进修班、训练班学习的人:党校~。
学历 ,释义:学习的经历,指曾在哪些学校毕业或肄业:应聘者须有大学~。
学使 ,释义:即学政。清 周亮工《书影》卷二:“学使謁文庙,一诸生讲《孟子·明堂章》……学使击节曰:‘一读语意已明,不必更讲矣!’”清 袁枚《新齐谐·龙护高家堰》:“乾隆 二十七年,学使 李公 因培 科考 淮安。”清 黄钧宰《金壶浪墨·辛学使》:“近时学使……整飭士习,扶植单寒,以 辛公 从益 为最。”参见“学政”。
学问 ,释义:1.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系统知识:这是一门深奥的~。
学雾 ,释义:后汉 张楷 性好道术,能作五里雾,隐居 弘农 山中,学者随之,所居成市。事见《后汉书·张楷传》。后以“学雾”指学习道术。宋 杨亿《寄灵仙观舒职方学士》诗:“华阴 学雾还成市,彭泽 横琴岂要絃。”
学海 ,释义:1.汉 扬雄《法言·学行》:“百川学海而至于海,丘陵学山不至于山,是故恶夫画也。”言百川流行不息,所以至海;丘陵止而不动,所以不至于山。谓做学问当如河川流向大海,日进不已。北齐 邢卲《广平王碑》:“志犹学海,业比登山。”","2.谓学问渊博。亦指学问渊博的人。晋 王嘉《拾遗记·后汉》:“何休 木訥多智,三坟五典、阴阳算术、河洛讖纬及远年古谚、歷代图籍,莫不成诵也……京师谓 康成 为‘经神’、何休 为‘学海’。”宋 司马光《送导江李主簿君俞》诗:“学海无涯富,辞锋一战勋。”清 王晫《今世说·赏誉》:“朱 名 鹤龄,江 南 吴江 人,贯穿六籍,折衷百氏,著书满家,群推学海。”","3.喻指学术界。唐 崔珏《哭李商隐》诗:“词林枝叶三春尽,学海波澜一夜乾。”宋 陆游《答发解进士启》:“将鸿渐於天庭,姑龙驤於学海。”明 吴承恩《贺少岩傅公晋秋卿障词序》:“学海文龙,仕途威凤。”","4.比喻广阔无边的学问领域。清 赵翼《上元后三日芷堂过访草堂》诗:“学海迷茫未有涯,何来捷径指 褒斜。”
学样 ,释义:犹效法。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一○六回:“那翻译先生就把写信通知东家一节,告诉了两个人,於是便有人学样起来。”
学会 ,释义:由同一学科的研究者组成的学术团体。如语言学会、物理学会、工程学会等。
学舌 ,释义:1.模仿别人说话:小孙女儿刚两岁,已经会~了。","2.比喻没有主见,只是跟着别人说:鹦鹉~。","3.嘴不严紧,把听到的话告诉别人。
学位 ,释义:根据专门人才学术水平,由高等学校、科研机构或国家授予的称号。始于欧洲。一般分博士、硕士、学士三级,博士是最高一级;也有只设博士和副博士的。
学报 ,释义:学术团体、科研单位或高等学校定期出版的学术性刊物。
学时 ,释义:一节课的时间,通常为四十五分钟或五十分钟。
学佛 ,释义:1.学习佛法。谓出家做和尚。唐 方干《贻亮上人》诗:“人间学佛知多少,浄尽心花只有师。”唐 黄滔《送僧》诗:“纔年七岁便从师,犹説辞家学佛迟。”五代 徐夤《山寺寓居》诗:“披緇学佛应无分,鹤氅谈空亦不妨。”宋 李觏《回明上人诗卷》诗:“学佛有餘力,吟诗过一生。”","2.指信仰或研究佛教。唐 郑愚《潭州大沩山同庆寺·大圆禅师碑铭序》:“知余学佛,求为讚説。”《新五代史·杂传·马胤孙》:“胤孙 既学 韩愈 为文,故多斥浮屠之説,及罢归,乃反学佛,撰《法喜集》、《佛国记》行於世。”
学稼 ,释义:学种庄稼;务农。
学植 ,释义:同“学殖”。《晋书·王舒传》:“以天下多故,不营当时名,恒处私门,潜心学植。”北周 庾信《为杞公让宗师骠骑表》:“臣幼无学植,长闕裁成。”宋 沉作喆《寓简》卷五:“观其命句,可以见学植之深浅;即其搆思,可以覘器业之大小。”
学田 ,释义:旧时办学用的公田,以其收入作为学校经费。
学脉 ,释义:1.犹学派。","2.指某学派的真传。
学名 ,释义:1.入学时使用的正式名字(区别于“小名”)。","2.科学上的专门名称,如食盐的学名是氯化钠。
学友 ,释义:同学:同三五~郊外踏青。
学究 ,释义:唐代科举制度有“学究一经”科(专门研究一种经书),应这一科考试的称为学究。后世指读书人,多指迂腐的读书人:老~。
学徒 ,释义:1.在商店里学做买卖或在作坊、工厂里学习技术的年轻人。","2.当学徒:学了一年徒。他小时候在药铺~。
学童 ,释义:上学的儿童。
学否 ,释义:“学习就能使心性端正;不学习则心性邪僻。
学子 ,释义:学生:莘莘(shēnshēn)~(很多学生)。
学区 ,释义:为了便于学生上学和对学校的业务领导,根据中小学分布情况划分的管理区。
学守 ,释义:学问操守。
学说 ,释义:在学术上自成系统的观点或见解。
学斅 ,释义:见“学斆”。
学民 ,释义:指有知识的人,儒生。
学堂 ,释义:学校。
学费 ,释义:1.学校规定的学生在校学习应缴纳的费用。
学习 ,释义:1.从阅读、听讲、研究、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:~文化。~先进经验。
学校 ,释义:有计划、有组织、有领导地进行系统教育的机构。
学儿 ,释义:犹学生。旧时读书人或官场中自称的谦词。
学仙 ,释义:1.亦作“学僊”。学习道家的所谓长生不老之术。","2.见“学仙”。
学流 ,释义:犹学派。
学省 ,释义:即太学。古代中央政府设立的国学。
学剑 ,释义:学习剑术。谓学习武艺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学书不成,去,学剑。”北周 庾信《河州都督普屯威神道碑铭》:“青衿学剑,既为人主所称;童子论兵,即佐中军之策。”唐 王绩《晚年叙志示翟处士》诗:“明经思待詔,学剑觅封侯。”宋 陆游《醉歌》:“读书三万卷,仕宦皆束阁。学剑四十年,虏血未染鍔。”
学俸 ,释义:1.官府发给生员的廪食。","2.旧称教师的薪水。
学述 ,释义:仿照述说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