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雁门太守行」全文/注释/译文/赏析 - 李贺的诗句大全

雁门太守行是由唐朝作者李贺写的一首诗句,这是一首战争的诗句,拟古的诗句,场景的诗句,初中古诗的诗句,乐府的诗句,边塞的诗句,文章中包含雁门太守行全文,雁门太守行译文,雁门太守行注释,雁门太守行赏析等内容。

《雁门太守行》,作者:李贺,朝代:唐。译文对照

《雁门太守行》全文阅读

黑云压城城欲摧,甲光向日金鳞开。

敌兵滚滚而来,犹如黑云翻卷,城墙仿佛将要坍塌;我军严待以来,阳光照耀铠甲,一片金光闪烁。

角声满天秋色里,塞上燕脂凝夜紫。

秋色里,响亮军号震天动地;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。

半卷红旗临易水,霜重鼓寒声不起。

红旗半卷,援军赶赴易水;夜寒霜重,鼓声郁闷低沉。

报君黄金台上意,提携玉龙为君死。

只为报答君王恩遇,手携宝剑,视死如归。

《雁门太守行》译文解释

敌兵滚滚而来,犹如黑云翻卷,城墙仿佛将要坍塌;我军严待以来,阳光照耀铠甲,一片金光闪烁。秋色里,响亮军号震天动地;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。红旗半卷,援军赶赴易水;夜寒霜重,鼓声郁闷低沉。只为报答君王恩遇,手携宝剑,视死如归。

《雁门太守行》注释大全

(1) 雁门太守行:古乐府曲调名。雁门,郡名。古雁门郡大约在今山西省西北部,是唐王朝与北方突厥部族的边境地带。

(2) 黑云:此形容战争烟尘铺天盖地,弥漫在边城附近,气氛十分紧张。摧:毁。甲光:指铠甲迎着太阳发出的闪光。

(3) 金鳞:是说像金色的鱼鳞。这句形容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。

(4) 甲光: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。甲,指铠甲,战衣。

(5) 向日:迎着太阳。亦有版本写作“向月”。向:向着,对着。

(6) 金鳞开:(铠甲)像金色的鱼鳞一样闪闪发光。金:像金子一样的颜色和光泽。开:打开,铺开。

(7) 角:古代军中一种吹奏乐器,多用兽角制成,也是古代军中的号角。

(8) 塞上燕脂凝夜紫:燕脂,即胭脂,这里指暮色中塞上泥土有如胭脂凝成。凝夜紫,在暮色中呈现出暗紫色。凝,凝聚。“燕脂”、“夜紫”暗指战场血迹。

(9) 临:逼近,到,临近。

(10) 易水:河名,大清河上源支流,源出今河北省易县,向东南流入大清河。易水距塞上尚远,此借荆轲故事以言悲壮之意。战国时荆轲前往刺秦王,燕太子丹及众人送至易水边,荆轲慷慨而歌:“风萧萧兮易水寒,壮士一去兮不复还!”

(11) 霜重鼓寒:天寒霜降,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。

(12) 声不起:形容鼓声低沉;不响亮。此句一作“霜重鼓声寒不起”。不起:是说鼓声低沉不扬。

(13) 报:报答。

(14) 黄金台:故址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,相传战国燕昭王所筑。《战国策·燕策》载燕昭王求士,筑高台,置黄金于其上,广招天下人才。

(15) 意:信任,重用。

(16) 玉龙:宝剑的代称。

(17) 君:君王。

《雁门太守行》拼音

Hei Yun Ya Cheng Cheng Yu Cui ,Jia Guang Xiang Ri Jin Lin Kai 。

Di Bing Gun Gun Er Lai ,You Ru Hei Yun Fan Juan ,Cheng Qiang Fang Fo Jiang Yao Tan Ta ;Wo Jun Yan Dai Yi Lai ,Yang Guang Zhao Yao Kai Jia ,Yi Pian Jin Guang Shan Shuo 。

Jiao Sheng Man Tian Qiu Se Li ,Sai Shang Yan Zhi Ning Ye Zi 。

Qiu Se Li ,Xiang Liang Jun Hao Zhen Tian Dong De ;Hei Ye Jian Zhan Shi Xian Xie Ning Cheng An Zi 。

Ban Juan Gong Qi Lin Yi Shui ,Shuang Chong Gu Han Sheng Bu Qi 。

Gong Qi Ban Juan ,Yuan Jun Gan Fu Yi Shui ;Ye Han Shuang Chong ,Gu Sheng Yu Men Di Chen 。

Bao Jun Huang Jin Tai Shang Yi ,Di Xie Yu Long Wei Jun Si 。

Zhi Wei Bao Da Jun Wang En Yu ,Shou Xie Bao Jian ,Shi Si Ru Gui 。

《雁门太守行》赏析摘录

李的不少向称难解,这一首解者纷纭,却莫衷一是。对于诗意的理解也异常分歧。这首短诗,后面写兵临易水、提剑誓死?其主题确与战斗有关。但前四句 着重写景,除“甲光”、“角声”表明此处有兵士而外,围城、突围等等全无 明确描写。因此,解说之分歧,多出于对“言外之意”的不同体会。“言”外 之“意”虽在“言”外,仍然来自“言”。一首诗积字成句,积句成篇,成为 有内在联系的整体。这篇诗前四句颇难碓解,后四句却比较显豁。说清后四句, 再反观前四句,通篇的意义便不难领会。先看后四句。“半卷红旗临易水”,暗示“临易水”之前有一段进... 古诗文网>>

“雁门太守行”系乐府旧题。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伏彼起,发生过重大的战争。如史载,元和四年(89),王承宗的叛军攻打易州和定州,爱国将领李光颜曾率兵驰救。元和九年,他身先士卒,突出、冲击吴元济叛军的包围,杀得敌人人仰马翻,狼狈逃窜。从有关《雁门太守行》这首诗的一些传说和材料记载推测,可能是写平定藩镇叛乱的战争。诗共八句,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。首句既是写景,也是写事,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。“黑云压城城欲摧”,一个“压”字,把敌军人马众多,来势凶猛,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、守军将士处境艰难... 诗词名句网>>

《雁门太守行》作者简介

李贺(公元790年——816年),字长吉,汉族,唐代福昌(今河南宜阳)人,留下了“黑云压城城欲摧”,“雄鸡一声天下白”,“天若有情天亦老”等千古佳句。李贺20岁到京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。因父亲名为晋肃,与进士同音,就以冒犯父名取消他的考试资格。后由于文学名气很高,担任了一名奉礼郎的卑微小官,留在京城。李贺本来胸怀大志,性情傲岸,如今作了这样一个形同仆役的小官,感到十分屈辱,就称病辞去官职,回福昌老家过上隐居生活。李贺常骑着一头跛脚的驴子,背着一个破旧的锦囊,出外寻找灵感。他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,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,所以后人常称他为“鬼才”,创作的诗文为“鬼仙之辞”。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,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,贫寒家境的困扰,使得这颗唐代诗坛上闪着奇光异彩的新星,于公元816年过早地殒落了,年仅27岁。

版权声明:本文摘录自新华字典、康熙字典、汉语字典、网络等多渠道,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。

评论